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 第64章 太子突造访 青楼埋祸端

第64章 太子突造访 青楼埋祸端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开局怒怼老朱,我一心求死
作者:
蓝纸卜
本章字数:
4822
更新时间:
2025-05-31

朱标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中的怒火。

他看向陈末,眼神中多了几分歉意。

“陈修撰,本想与你多聊几句,奈何此事紧急,孤必须先行一步了。”

“殿下请便,国事为重。”

陈末拱手道。

朱标点点头,转身便要离开。

走到门口,他又像是想起了什么,回头对陈末说道。

“对了,明日上朝之事,莫要忘了。”

“臣谨记。”

陈末恭敬应道。

目送着朱标的轿子远去,陈末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起来。

计划,正在一步步地,按照他的预想,顺利推进。

这种掌控一切的感觉,真是让人着迷。

他重新坐回石桌旁,端起那杯己经有些微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嗯,心情更好了。

秦淮河的小曲儿,看来是听不成了。

不过,能看到胡惟庸倒霉,似乎比听小曲儿,更让人愉悦。

等等。

陈末眼珠子一转,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

朱标这家伙,年纪轻轻,正是好奇心旺盛的时候。

而且,看他刚才那义愤填膺的样子,显然是个很有正义感,也很有责任心的储君。

这样的人,最好忽悠……啊呸,是最好引导了。

他刚才不是说,要去秦淮河了解民生疾苦吗?

这不就是现成的机会?

想到这里,陈末的嘴角,勾起一抹,如同狐狸般的笑容。

他起身,快步追了出去。

“殿下,殿下请留步!”

朱标的轿子,刚走出巷口不远。

听到陈末的呼喊,他有些疑惑地掀开轿帘。

“陈修撰,还有何事?”

陈末几步赶到轿前,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

“殿下,您看这天色尚早。”

“您处理完徐进士的事情,想必也有些乏了。”

“不如……臣陪您去个地方,放松放松?”

朱标闻言,微微一怔。

“放松?”

他有些不解地看着陈末。

“陈修撰,孤还有要事在身……”

“哎呀,殿下,劳逸结合嘛。”

陈末笑嘻嘻地打断他。

“再说了,臣要带您去的地方,说不定,对您了解民情,体察民生,还有意想不到的帮助呢。”

“哦?”

朱标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

“不知陈修撰,要带孤去往何处?”

陈末神秘一笑。

“秦淮河畔,如何?”

“秦淮河?”

朱标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不解,还有几分天然的抗拒。

“那种烟花柳巷之地,孤……孤去了不妥。”

他微微侧过脸,似乎有些担心隔墙有耳,声音也压低了几分。

“若是被父皇知晓,怕是……”

后面的话,他没说出来。

但陈末,己经完全明白了。

怕是被朱元璋打断腿吧?

这位洪武大帝,对子女的管教,可是出了名的严格。

尤其是对朱标这个太子,更是寄予厚望,要求极高。

若是知道他流连秦淮河这种地方,后果不堪设想。

陈末心中暗笑,脸上却是一副“殿下你太天真了”的表情。

“殿下,您这话,可就说得不对了。”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忽悠大法”。

“正所谓,食色性也。”

“秦淮河畔,虽然多是风月场所,但也最能体现一方水土的真实面貌啊。”

朱标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歪理?

陈末却是不管他,继续侃侃而谈。

“您想啊,殿下。”

“一个地方的青楼楚馆,若是门庭若市,宾客如云,说明什么?”

朱标下意识地接口。

“说明……说明那里寻欢作乐的人多?”

“肤浅!”

陈末痛心疾首地摇摇头。

“殿下,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啊!”

“这说明,当地的经济,必然是繁荣的!”

“百姓手中有闲钱,才有余力去消费,去享受,对不对?”

朱标眨了眨眼。

好像……有那么一点点道理?

陈末见他有所松动,再接再厉。

“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青楼,都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那说明什么?”

“说明……当地经济不行?”

朱标试探着问道。

“然也!”

陈末一拍大腿。

“这便说明,当地的父母官,治理无方,导致民生凋敝,百姓困苦!”

“所以说,殿下,这小小的青楼,可是大有学问的。”

“它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地方的经济状况,民生疾苦,甚至是官员的执政能力!”

朱标听得目瞪口呆。

他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听的都是圣人教诲,家国大义。

何曾听过,如此……清奇的言论?

把青楼楚馆,和地方经济,官员政绩联系起来?

这……这简首是闻所未闻!

他觉得荒谬。

非常荒谬。

但不知为何,陈末那一番振振有词的说辞,却又让他觉得,似乎……也不是全无道理?

尤其是那句“透过现象看本质”,让他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难道,自己以前,真的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他看着陈末,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有怀疑,有好奇,还有一丝,被说服的动摇。

陈末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微微一笑,语气变得更加诚恳。

“殿下,您是未来的储君,日后是要继承大统,治理这偌大江山的。”

“多了解一些民间的真实情况,对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书本上的道理,终究是死的。”

“只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民生。”

“而秦淮河,正是这京城之中,最能汇聚三教九流,展现人生百态的地方。”

“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

“或许,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朱标沉默了。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轿窗的边缘,轻轻敲击着。

陈末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他平静的心湖,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去,还是不去?

理智告诉他,不应该去。

那种地方,与他的身份,格格不入。

而且,风险太大。

但情感上,他又有些……蠢蠢欲动。

陈末描绘的那个“了解民生”的场景,对他,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他自幼在深宫长大,虽然也曾随父皇出巡。

但所见所闻,大多是经过粉饰的。

真正的民间疾苦,他了解的,其实并不多。

如果,秦淮河真的像陈末说的那样,能让他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那去一趟,似乎……也并非不可?

他的内心,开始激烈地挣扎起来。

陈末也不催促,只是静静地站在轿旁,脸上带着温和的,却又带着一丝蛊惑的笑容。

他知道,朱标这条鱼,快要上钩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