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无声的馈赠与回应
七零年代,无声的馈赠与回应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七零年代,无声的馈赠与回应 >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第44章 第四十四章

加入书架
书名:
七零年代,无声的馈赠与回应
作者:
取名废已放弃挣扎
本章字数:
4460
更新时间:
2025-07-07

初冬,省城下了第一场薄雪。

农学系为了配合一项重要的冬小麦越冬实验,需要抽调一批细心认真的学生去实验田协助记录数据。

陈秉文教授亲自点了黎芝的名。

“黎芝同学做事踏实,观察力强,笔记也记得好,这个任务交给她我放心。”陈教授在教研室对其他老师说。

黎芝得知消息,既兴奋又紧张。

这是她第一次参与如此正式的科研辅助工作,而且是陈教授亲自指定的。

她立刻找出最厚的棉袄,又把那个军绿水壶仔细灌满热水——虽然比不上井水清冽,但寒冬里能暖手暖心。

实验田位于市郊,一片广袤的麦田覆盖着薄薄的雪被。

黎芝的任务是每天定时定点测量不同地块的土壤温度、观察麦苗分蘖情况和冻害程度,并详细记录。

工作枯燥而辛苦,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手指冻得通红僵硬。

但黎芝一丝不苟。她蹲在田垄间,小心翼翼地扒开积雪,仔细观察嫩绿的麦苗在严寒下的状态,用冻得不听使唤的手,在记录本上画下示意图,标注数据。

陈教授时常会来田里巡视。

他看着黎芝冻得通红却专注的脸,看着她工整清晰的记录,眼中满是赞许。

“小黎,辛苦啦。”一天,陈教授裹着厚厚的棉大衣走过来,看着黎芝刚测完一个点的温度,正对着手哈气。

“不辛苦,陈教授。”黎芝连忙站起身,搓了搓冻僵的手。

“科学工作就是这样,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陈教授看着眼前覆盖着薄雪的麦田,目光悠远,“就像这冬小麦,现在看着不起眼,甚至要经历严寒的考验,但它在默默积蓄力量,等待春天的勃发。”

他转头看向黎芝,眼神温和而坚定:“我们国家,现在也像这冬小麦田。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而科学的春天,更需要你们这些年轻的、有扎实功底的新生力量去迎接和建设。好好干,小黎,未来是你们的。”

陈教授的话,像一股暖流注入黎芝的心田,驱散了身体的寒意。

她看着眼前无垠的、在冬日里沉默积蓄力量的麦田,又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记录本和腰间那个即使在寒风中依然带着贺涵之印记的水壶,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晚上回到宿舍,在温暖的灯光下给贺涵之写信时,黎芝的心情格外不同。

她详细描述了实验田的工作,描述了陈教授的话,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涵之,我现在每天都在麦田里记录数据。天很冷,但心里很热。陈教授说我们像冬小麦,在积蓄力量等待春天。我觉得他说得很对。你和乡亲们在向阳坡努力种好‘向阳红’,我在学校里努力学习知识,我们都在为那个更好的‘春天’做准备,对吗?……牛棚空了一间的消息,让我更相信,春天真的不远了。就像种子总要发芽,冰雪终将消融。你在村里也要多保重身体,新打的井水,替我多喝一口。勿念,黎芝。”

信寄出去了。

黎芝走到窗边,望着省城冬夜的点点灯火。

寒风依旧呼啸,但她心中那盏被贺涵之用井水、被陈教授用期许、被时代悄然变化的气息所点燃的灯,正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毕业季的气氛日益浓厚,空气里弥漫着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憧憬。

306宿舍的夜谈,主题也从学业、爱情,转向了更现实也更沉重的去向问题。

“唉,听说今年分配去向普遍偏基层啊。”刘卫红难得地叹了口气,把玩着手里印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字样的搪瓷缸,“我家里想让我回老家县里,可我……有点想去南方看看。”

“南方机会是多,但离家太远了。”周晓梅有些犹豫,“我爸妈身体不太好,可能还是想离家近点。”

张丽萍则显得目标明确,推了推眼镜:“我联系了省农科院的一个亲戚,看能不能争取留在省城的研究所。专业对口最重要。”

大家的目光投向黎芝。

她正着军绿水壶的凹痕,似乎在沉思。

“黎芝,你呢?”刘卫红凑过来,“你家情况特殊,组织上会照顾吧?而且你成绩那么好,又有陈教授的推荐信,肯定有好去处!是留校?还是去省厅?”

黎芝抬起头,眼神清澈而坚定:“我想去能真正发挥所学的地方。留校、省厅当然好,但如果需要去基层推广良种、帮助农民增产增收,我也愿意。”她顿了顿,声音轻了些,带着不易察觉的温柔,“而且……向阳坡的‘向阳红’,也需要更科学的指导,才能种得更好,走得更远。”

“哦——”刘卫红立刻拉长了调子,揶揄地撞了下黎芝的肩膀,“懂了懂了!‘向阳红’是重点!贺同志是核心!黎芝同志这是要夫唱妇随,扎根广阔农村去了!”

张丽萍也笑了:“黎芝这觉悟,我们得学习啊!不过说真的,向阳坡有了食品厂的订单,要是再有你这个科班出身的农技员回去,那真是如虎添翼了。”

周晓梅温柔地握住黎芝的手:“不管你去哪,我们都支持你。贺同志……是个靠得住的人。”

毕业分配方案最终公布的日子,气氛紧张而肃穆。黎芝的名字后面,赫然写着:

去向: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试用期一年后,定向支援基层农技站,具体地点待定)。

这结果既在情理之中,又带着一丝悬疑。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是省级平台,起点高,视野广,专业完全对口,无疑是极好的安排。但“试用期后定向支援基层”的备注,又为她未来的道路埋下了伏笔,指向了那片她魂牵梦绕又承载着特殊情感的土地——向阳坡所在地区的可能性极大。

黎芝拿到派遣单,长长舒了一口气。她第一时间给贺涵之写了信,告知了这个消息,字里行间难掩兴奋与期待:

“……涵之,我的分配定了,是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虽然是省级单位,但一年后很可能会支援基层农技站。我想,很大概率会回到我们地区,甚至……离向阳坡很近!我终于能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到帮助像向阳坡这样的地方了!‘向阳红’的良种繁育和推广,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