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 第72章 大坑火龙节鼓乐重组

第72章 大坑火龙节鼓乐重组

加入书架
书名:
老港风,香江边的萨克斯
作者:
剑二十三
本章字数:
3464
更新时间:
2025-04-24

1988年9月25日,黄昏,大坑浣纱街

夕阳像一枚熟透的咸蛋黄,缓缓沉进铜锣湾的高楼背后。颜书鸿站在大坑村口的老榕树下,指尖无意识地着西装口袋里的萨克斯钥匙扣。三日前,一封没有署名的信塞进他浅水湾公寓的门缝,信纸上只有一行字:

「中秋夜,火龙点睛时,鼓乐需重组。」

字迹娟秀,像是女人的手笔,却又刻意藏锋。他认得那墨水——1986年程美琳在无线电视办公室用的那款派克蓝。

街巷里己有人群聚集,孩童举着纸灯笼奔跑,光影在青砖墙上摇曳如游鱼。远处传来鼓声,闷雷似的滚动,是传统的潮州大锣鼓在排练。颜书鸿眯起眼,看见十几个赤膊汉子抬着竹骨龙身从祠堂里出来,龙鳞上扎满长寿香,火星在暮色里明明灭灭。

1. 火龙苏醒

大坑的火龙节始于光绪年间,传说能驱瘟疫。颜书鸿站在围观人群的边缘,看着村民们将新采的珍珠草塞进龙嘴——这是点睛前的最后准备。空气中弥漫着艾草和香火的气味,混着街边大排档传来的咖喱鱼蛋香。

"颜生,这边请。"

一个穿唐装的老者向他招手,是潮州会馆的郑伯。颜书鸿跟着他穿过人群,来到祠堂后院。这里堆着十几面蒙尘的大鼓,鼓皮上还留着去年雨水浸泡的痕迹。

"按您吩咐,找了最好的榕树皮重新蒙鼓。"郑伯掀开油布,露出三面新制的鼓,"只是这西洋鼓..."

角落里的架子鼓闪着金属冷光,与周围的传统乐器格格不入。颜书鸿蹲下,手指轻抚镲片,突然听见身后传来倒吸凉气的声音。

"真要这么改?"郑伯忧心忡忡,"老祖宗的规矩..."

"1953年台风温黛过后,火龙不也改用尼龙绳扎骨架?"颜书鸿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卷泛黄的乐谱,"试试这个。"

郑伯展开乐谱,老花镜后的眼睛突然睁大。谱面上,潮州大锣鼓的工尺谱与爵士乐和弦符号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就像两条缠绕的龙。

2. 旧影重逢

鼓声忽然变了调。颜书鸿转头望去,原本的潮州鼓点里混进了爵士乐的切分音——不知何时,六个穿唐装的老乐师旁,多了三个戴墨镜的年轻人,正用架子鼓和电贝司应和着传统铜锣。

"时代曲总要有人续写。"

他摸出烟盒,是上海带来的老刀牌。烟雾缭绕中,看见程美琳站在榕树气根交织的阴影里,穿一件月白色改良旗袍,领口别着那年他送的珍珠胸针。两年不见,她剪短了头发,耳垂空荡荡的,再没有泪痣,也没有翡翠坠子。

"程导演也来拍火龙?"他指了指她怀里的16毫米摄影机。

"香港最后的手制火龙,当然要记录。"她调整镜头焦距,金属齿轮发出细碎的咔嗒声,"听说你重组了鼓乐队?"

摄影机转动的声音像某种昆虫在鸣叫。颜书鸿注意到她左手无名指有一圈淡淡的戒痕——去年传闻她与无线监制订婚的消息,看来并非空穴来风。

3. 香火密码

火龙突然腾空而起,香火在夜空中划出金红色的弧线。鼓乐声越来越急,传统与现代的节奏纠缠撕扯。一条火龙鳞片突然脱落,带着火星滚到颜书鸿脚边。

他弯腰拾起,竹骨上竟刻着五线谱——是《月半小夜曲》的片段,但最后一个音符被烧焦了。

"奇怪。"程美琳凑近查看,"这谱子..."

她的发丝擦过颜书鸿的脸颊,带着荔枝洗发水的味道。1985年他们在电视城熬夜剪片时,化妆间里也是这个气味。

远处传来欢呼,火龙开始"醉舞",香火在黑暗中织成光网。颜书鸿突然抓住她的手腕,触感冰凉。摄影机掉在地上,镜头盖滚进阴沟。

"1986年你在我公寓看到的照片,"他声音压得很低,"那家上海咖啡馆,现在应该己经砌好吧台了。"

程美琳的瞳孔微微收缩。那年她为纪录片取景闯入他家,在暗房里发现一叠奇怪的照片——外滩某家咖啡馆的内景,每张照片的日期都早于店铺开业时间。

4. 时光胶片

鼓声戛然而止。火龙瘫倒在地,香火渐熄。程美琳弯腰捡摄影机时,发现胶片仓里多了一卷没见过的柯达胶卷,标签写着"1989.12.25"。

夜风掠过榕树,气根轻摇如时光的垂帘。颜书鸿己不见踪影,只有地上一枚萨克斯形状的钥匙扣,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她对着路灯查看胶卷,突然僵住——片头处被人用针尖刻了一行小字:

「当火龙第七次转身,你会看见真相。」

远处,新组的鼓乐队奏起改编版的《彩云追月》,爵士钢琴声混着铜锣,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程美琳抬头望向夜空,恰好看见一颗流星划过,坠向维多利亚港的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