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衙门前,人潮涌动,声浪震天。
空气里弥漫着焦躁与愤怒的气息。
落榜的北方学子们。
一个个面色涨红,衣衫凌乱。
他们手里挥舞着状纸。
或者只是攥紧拳头。
眼神里满是不甘和控诉。
“不公啊!”
“科举舞弊!”
“还我公道!”
口号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
冲击着衙门的朱红色大门。
大门紧闭,仿佛一道无形的墙。
隔开了门内的朝廷威严和门外的民间怨愤。
几个礼部的官员,战战兢兢地站在门口。
他们的额头冒着冷汗,试图出言安抚众人,却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这群情绪失控的读书人。
比面对土匪还让他们发怵。
这可是读书人。
背后站着的是整个士林啊。
朱标和林景逸,就在这个时候。
出现在了人群的外围。
朱标身穿太子常服,气度沉稳,面色凝重。
他看着眼前混乱的场面,眉头紧锁。
林景逸跟在他身后,脸上没有朱标那样的忧虑。
反而带着一种旁观者的好奇。
甚至可以说是,期待。
他扫视着人群,耳朵里听着各种各样的叫喊声。
舞弊?当然有。
哪个朝代的科举没有猫腻。
地域歧视?那是必然的。
南北经济文化差异摆在那里。
南方富庶,教育资源多。
北方战乱频繁,底子薄。
这事儿,说白了。
就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叠加了人为操作的结果。
“殿下。”
林景逸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
在这喧嚣的环境里,显得有些突兀。
“场面,倒是挺热闹的。”
朱标看了他一眼。
眼神里带着一丝无奈。
热闹?这叫热闹吗?这叫乱子!
天大的乱子!
“林大人。”
朱标压低声音说道。
“这可不是看热闹的时候。”
“是是是。”
林景逸立刻收敛了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但他眼神里的光芒还是没熄灭。
这多好的题材啊。
各种各样的诉求,各种各样的情绪。
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利用的嘛。
他心里己经开始盘算。
如何在即将到来的复试中。
把这股情绪,引导到一个更“有趣”的方向。
比如,出一道惊天地泣鬼神的题目。
或者,在阅卷的时候。
提出一些,足以颠覆传统的观点。
朱标没有再理会林景逸。
他向前走了几步,站在了人群比较容易看到的地方。
他深吸一口气,运足中气。
朗声说道:“各位北方来的学子们!”
他的声音并不算特别洪亮。
但在混乱的人群中。
却带着一种天然的威严。
学子们听到声音。
下意识地朝着这边看过来。
有人认出了朱标,发出了惊呼!
“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驾到了!”
人群的喧嚣声短暂地减弱了一些。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朱标身上。
朱标看着他们眼神里带着理解和安抚。
“本宫知道,你们心中有怨气。”
“知道你们觉得不公。”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诚恳。
“朝廷不会忽视你们的诉求。”
“父皇己经下旨。”
他提高了音量,试图让自己的声音能够传得更远。
“为了回应北方学子的关切。”
“也为了彰显朝廷的公正。”
“朝廷决定。”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吊足了胃口。
林景逸站在他身后,心里乐开了花。
来了来了,重头戏来了。
“将为所有北方落榜学子。”
“重新举办一次科举考试!”
这句话一出,就像一颗炸弹,投入了人群。
原本稍微安静下来的场面。
瞬间爆发出了更大的声浪。
这声浪,不再是单纯的愤怒和控诉。
还夹杂着惊讶,难以置信,以及新的质疑!
“重考?”
“真的要重考吗?”
“这是不是缓兵之计?”
“那这次科举的舞弊。怎么算?”
“那些己经录取的南方学子。怎么办?”
各种各样的议论声,像潮水一样涌来。
学子们的情绪,变得更加复杂。
有的人脸上露出了希望的光芒。
但更多的人,眼神里充满了怀疑和警惕。
他们经历了失望,经历了愤怒。
现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恩赐”。
他们自然不敢轻易相信。
“殿下!”
一个站在前排的学子,情绪激动地喊道。
他看上去三十多岁。
面色黝黑,带着风尘仆仆的疲惫。
显然是远道而来。
“重考是好。”
“可这次的榜单,难道就这么算了?”
“那些徇私舞弊的官员,难道就不该追究吗?”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悲愤。
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周围的学子们纷纷附和。
“对啊!”
“不能不明不白!”
“必须严惩舞弊!”
场面再一次陷入了混乱。
甚至比之前更加难以控制。
因为之前他们只是发泄情绪。
现在。他们有了具体的诉求方向。
朱标看着眼前的情况。
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重开科举,只是第一步。
如何处理之前的舞弊指控。
如何安抚学子们对公正的质疑。
才是真正的难题。
他正准备再次开口。
试图解释和安抚。
却听到身边的林景逸,轻咳了一声。
林景逸向前走了半步,站在了朱标的侧前方。
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严肃和认真。
他看着那名提问的学子。
眼神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这位学子。”
林景逸的声音,不大不小。
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
让一些原本喧哗的人。下意识地安静下来。
“你对科举公平的关切,本官明白。”
“舞弊之事。”
他顿了顿。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学子们。
“朝廷当然会彻查。”
这话听起来很官方。
但林景逸接下来的话。
就开始跑偏了。
“不过,本官且问你。”
他语气一转,带着一丝。
仿佛探讨学问般的认真。
“何为舞弊?”
这个问题一出。周围的学子们都愣住了。
舞弊不就是徇私?不就是泄题?不就是改卷?
这还要问何为舞弊?
那名提问的学子也皱起了眉头。
不明白林景逸是什么意思。
林景逸却没有停下,他继续说道。
“如果,我是说如果。”
他语气里带着一种假设性。
却又显得格外认真。
“这次的考题。”
“天然就对某些地域的学子有利。”
“而对另一些地域的学子不利。”
“那算不算一种,隐性的不公?”
“算不算一种,结构性的舞弊?”
他的话,像一道闪电。
劈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头顶。
礼部官员们听了。
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林景逸,说什么呢!
这是在质疑朝廷的科举出题公正性吗?
这是在质疑整个科举制度吗?
学子们也听得呆住了。
他们之前只想着是考官徇私。是有人作弊。
但林景逸提出的这个角度。却是他们从未想过的。
考题本身就有问题?
天然对南方有利?对北方不利?
这,这不是火上浇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