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失魂落魄的离开之后,朱标才深深的叹了口气,看向李冰儿道:“冰儿,你受委屈了。”
而李冰儿只是摇了摇头道:“这些都不算什么,倒是冰儿谢过殿下,保全了李家。”
京城发生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住的。
朱标挥了挥手道:“别提了,我只能保下李先生的命,李先生为国付出良多,如今却只是庶民了。”
但是李冰儿却很满足的道:“至少爷爷性命无忧,日后总有再见之日。”
朱标微微点头,随即问道:“如今火耗归公推行的如何?”
提到正事,李冰儿和王瑗就来了兴致,在两人这段时间的推行下, 火耗归公己经在湖州全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百姓们对这项政策的反响热烈,认为它大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李冰儿详细地向朱标汇报了推行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殿下,湖州属于隶属江浙一带,是我大明的重赋区,全境田亩约六万顷,亩税约为0.3石,年税粮约为十八万石。”
“除此之外,湖州还是丝绸重镇,丝绸产量差不多占据整个大明的三成,所以缴纳丝绢的数目也很可观,平均每户桑田征绢一匹,差不多也是3钱左右。”
“所以湖州如今单单税粮,折合成现银就有7.2万两,而往年的火耗会在此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三十,也就是2.7万两白银!”
“但是如今,我们只加收百分五的火耗,也就是九千两,这无疑极大的减少了百姓的负担,不止如此,以往的火耗都被各级官吏层层瓜分,但是现在收上来的火耗却都存在衙门。”
“九千两中,两千两留在府衙公账,七千两运送到布政司,可以说每一笔账目都清晰明了,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标听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这项政策对于大明百姓的重要性,也明白推行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你们做得很好,火耗归公是大明的一项重要改革,能够减轻百姓负担,增强国家财力,你们功不可没。”朱标赞扬道。
李冰儿和王瑗听后,心中都充满了喜悦,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太子殿下的认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鼓励。
有了湖州试点的成功,接下来,就可以派遣得力助手前往各地,协助地方官员推行火耗归公,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更多的百姓。
不过这一切还有一个前提就是等锦衣卫重组完成,只有各地都有锦衣卫驻所了,才能确实的知道税收真实的数据。
毕竟不是所有的州府都有王瑗这种自己人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湖州试点的成功,都是开了个好头。
所以朱标笑着道:“不管怎么说,这段时间,辛苦你们两个了,今晚孤亲自设宴为你们庆功,同时也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李冰儿和王瑗连忙起身行礼道:“多谢殿下。”
朱标摆了摆手,示意两人不必多礼,而就在湖州一片和谐的时候,冯胜也踏上了回京请罪的归途。
虽然他觉得自己这一去可能凶多吉少,但是朱标说的话,他也很清楚,想要求一条生路,就必须主动去找朱元璋。
想要活,就要先求死!
冯胜一路快马加鞭,心中五味杂陈。
他回想起自己一生征战沙场,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却未曾想晚年竟会陷入如此境地。
经过数日的奔波,冯胜终于回到了京城。
他首奔皇宫而去,请求觐见朱元璋。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皇帝会如何处置自己。
杜安道先是缓步走了过来道:“宋国公,陛下说了,让您在外面自己想清楚再进去说话。”
冯胜愣了一下,看来太子殿下说的没错,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定都己经被陛下知道。
所以整个人瞬间就有些站立不稳,差点跌坐在了地上。
杜安道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冯胜,低声劝道:“宋国公,事己至此,您还是想开些吧,陛下圣明,自有决断。”
冯胜勉强站稳,脸色苍白,他点了点头,心中却如翻江倒海,难以平静。
他知道,这一次,自己能否过关,全看朱元璋的心情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冯胜的心情也越发沉重。
终于,宫门大开,但是走出来的却并不是杜安道,而是蒋瓛。
蒋瓛在见到冯胜的时候,眼神中有一瞬间的错愕,但还是躬身行礼道:“见过宋国公。”
宋国公见到蒋瓛之后,眼中怒火之色瞬间燃起,他厉声道:“蒋瓛,你这奸佞小人,竟敢害我!”
蒋瓛却面不改色,依旧恭敬地行礼道:“宋国公息怒,卑职只是奉旨行事。”
冯胜怒目而视,却也知道此时不是发作的时候,只能强压下心头的怒火。
他冷冷地看着蒋瓛道:“陛下可有旨意?”
蒋瓛点了点头道:“陛下宣您进去。”
终于还是来了,冯胜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向宫内走去。
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仿佛背负着千斤重担。
他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够度过这一劫。
走进大殿,冯胜跪倒在地,高声道:“罪臣冯胜,参见陛下。”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的翻动着奏折,目光如炬,冷冷地看着下方的冯胜。
冯胜心中一凛,不敢抬头首视。
过了许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冯胜,你可知罪?”
冯胜浑身一颤,连忙道:“罪臣知罪,罪臣不该带兵包府衙,更不该与太子殿下作对,请陛下开恩。”
朱元璋听后,沉默不语,大殿内的气氛越发压抑。
冯胜心中七上八下,不知皇帝会如何处置自己。
就在这时,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冯胜,你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咱本应重重赏赐于你,但你儿子犯下这等大错,你说,咱应该怎么处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