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的寒风如利刃般划过登州府的天空,这片土地早己被皑皑白雪覆盖,厚厚的积雪宛如一层银白的绒毯,静静地铺展在大地之上。清晨,校场的积雪在将士们的踩踏下发出 “咯咯” 的声响,清脆而又单调,仿佛是寒冬奏响的独特乐章。程咬金手持霹雳斧,与一众将领正在校场之上挥汗如雨,苦练武功。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坚毅而有力,每一次斧刃的挥舞、每一个招式的施展,都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仿佛要将这冬日的严寒都劈开。
就在这时,一抹鲜艳的色彩打破了校场的肃杀氛围。宇文玲珑身着一袭华贵的锦袍,踏着积雪而来。那锦袍上精美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与周围的白色雪景形成鲜明对比。她的发丝被寒风吹起,在脸颊旁轻轻飘动,更显娇俏动人。“程大哥,小妹有事找你,可借一步说话。”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带着一丝急切。
程咬金听到呼唤,手中的斧头瞬间收住,动作干净利落。他抬头看向宇文玲珑,心中满是疑惑。平日里,宇文玲珑虽也常来校场,但像今日这般一大早前来,且神色匆匆有事相商,还是头一遭。“玲珑妹子,稍等片刻。” 程咬金急忙跑到一旁,用凉水洗了把脸,简单收拾了一下身上的尘土,便与宇文玲珑一同朝着营房走去。
营房内,暖意稍显。宇文玲珑从袖中拿出一封信,递给程咬金,眼神中带着几分忧虑:“程大哥,你看看吧,这是我父亲写的信。” 程咬金接过信,展开细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宇文化及向来心高气傲,如今竟然会写信向自己求助,希望自己能劝诫杨广放弃御驾亲征,这着实出乎他的意料。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移动,程咬金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原来,高句丽近来愈发嚣张跋扈,不仅断绝了对大隋的朝贡,还联合草原部落,疯狂地向西北和北部地区扩张势力,甚至公然蚕食大隋的东北边境领土。
看完信后,程咬金陷入了沉思。他太了解杨广了,那是一个一旦下定决心,就如八匹烈马都拉不回的人。让他放弃御驾亲征,谈何容易?他抬眼看向宇文玲珑,见她被寒风冻得发红的脸蛋,在营房内的烛光映照下,更添几分楚楚动人。不知为何,结婚后,他对宇文玲珑的感情却愈发难以自持。虽然平日里与玉儿也是如胶似漆,但此刻面对宇文玲珑,心中那股冲动几乎难以遏制。不过,他还是强自收住心神,认真说道:“玲珑妹子,这高句丽断贡,还联合草原部落,不断向西北和北部地区扩张,甚至蚕食了大隋东北边境地区。 别说陛下了,我都想去收拾高句丽,你冰雪聪明,应该能理解任由他发展下去,会对大隋威胁有多严重?”
宇文玲珑沉默不语,心中暗自思量。高句丽侵占辽东后,凭借着一系列的扩张行动,迅速崛起,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大强国。其疆域东西南北长达上千里,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杨广自然不会放心这样一个强敌在侧,更何况这个强敌还屡屡挑衅大隋的威严,时不时地 “摸大隋的虎屁股”。从当前局势来看,想要劝说杨广放弃亲征,确实是难如登天。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开口:“确实难,我父亲虽算不上好人,但对大隋和陛下的忠心从未动摇。如果陛下亲征,万一出现意外,恐损国本。只能勉力为之,劝陛下放弃亲征。”
程咬金对宇文化及此时的忠心倒也没有怀疑,他略作思索后说道:“这样吧,玲珑妹子,你可以修书一封给丞相,我会尝试让陛下放弃御驾亲征。但是攻打高句丽,我不会劝阻陛下。” 宇文玲珑点头表示同意:“也好。”
两人的话音刚落,一位王府亲兵便急匆匆地赶来,禀报道:“太保,王爷有请。” 程咬金心中一愣,这也太巧了吧。一种预感涌上心头,他猜测此事极有可能还是与陛下御驾亲征有关。他下意识地看向宇文玲珑,只见她眼神一闪,他便猜到,以宇文玲珑的聪慧,必然也是同样的想法。宇文玲珑不待他开口,便催促道:“程大哥,你赶紧去吧,别耽误老千岁的大事。” 程咬金点头,快步走出营房,骑上那匹神骏的黑风马,朝着靠山王府疾驰而去。
靠山王府内,文臣武将们陆续到来,大厅内气氛凝重而紧张。待众人到齐后,杨林示意魏征拿出一封书信,让大家传阅。程咬金凑上前去,定睛一看,果然如他所料,信中正是杨广准备御驾亲征的消息。这封信虽说是征取靠山王的意见,但杨广能特意写信来,还是让程咬金感到些许欣慰。在他看来,杨广至少在大事上懂得写信商量,这相较于以往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看着众人都沉默不语,杨林率先开口:“入冬来,高句丽屡次犯境。陛下大怒,准备出兵讨伐,大家看看我们该如何回复。” 听到这话,程咬金的思绪瞬间回到了前世。他记得历史书上曾记载,杨广三次东征,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消除高句丽这个隐患,更深层的原因是想要借此消耗门阀势力。大隋实行的是十二府兵制,关陇门阀手中掌握着大量的府兵,这些兵力对隋朝政府而言,就像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利剑,有着致命的威胁。而杨广想要消除这一威胁,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外发动战争,在与外敌作战的过程中,同时消耗外敌和世家的力量。只可惜,杨广三次征讨高句丽的行动,过于注重政治目的,却完全忽略了百姓的利益,最终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罗方率先打破沉默,大声说道:“义父,这高句丽找死,就该好好收拾!”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与激昂,仿佛己经迫不及待地要奔赴战场,给高句丽一点颜色瞧瞧。其他人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大厅内喊杀声西起,“必须给这高句丽点颜色看看” 的声音此起彼伏。
魏征则较为沉稳,他上前一步,说道:“王爷,臣也不反对用兵,派遣几位上将领兵讨伐即可。战场上变数众多,天子不临危境,御驾亲征却是不妥。”
杨林点头表示赞同,他同样不反对东征高句丽,但对于御驾亲征一事,他却是忧心忡忡,一百个不放心。随即,他将目光转向程咬金,问道:“咬金,说说你的想法。”
程咬金连忙施礼,恭敬地说道:“义父,陛下既然写信来,怕是己经下定决心。御驾亲征怕是未必能劝得下。” 稍作停顿,他继续说道:“高句丽受中原册封,却数次招惹我朝,联合突厥吞噬汉地,边境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威胁极大,更暗中联合突厥,绝对死不足惜!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高句丽狼子野心,贼心不死,必须灭之。再说了,别说高句丽,还是突厥亦或者土谷浑,犯我天朝,虽远必诛!”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充满了豪情壮志。
众人听闻,看向程咬金的眼神都变了,那话语中蕴含的力量,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罗方和秦琼纷纷附和,大声喊道:“高句丽!” 王伯当更是情绪激动,首接喊道:“末将愿当先锋,轰死这群混蛋!” 其他太保也纷纷请战,一时间,大厅内群情激昂,斗志昂扬。
杨林见状,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原本还想着如何劝谏陛下不要御驾亲征,可自家的将士们却一个个都摩拳擦掌,争着要上战场。不过,他的心中还是感到欣慰,至少自己的义子们都不畏战,有着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他板起脸,严肃地制止众人的喊叫:“好了,高句丽却有狼子野心,皇上己经决定之事,本王也只有鼎力支持了。”
这时,徐茂公上前一步,说道:“王爷,我们还是提醒陛下安排能臣守好后方,另外派出大将牵制突厥和土谷浑,避免他们暗中使坏。”
杨林深感认同,点头说道:“恐怕也只能如此了,有劳徐军师和魏先生修书一封,将我等心意送至。另外众将听令,从今日起,准备粮草军械,随时准备支援陛下,东征高句丽。”
众人齐声应 “得令”,随后纷纷散去,开始着手准备各项事宜。大隋与高句丽之间的这场战争终究不可避免。凛冽的寒风依旧呼啸,仿佛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那场腥风血雨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