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钱媛投递的论文被《Nature》正刊接受的事,倪晓珊自是不知道的,她沉浸在自己的论文得到导师N教授的高度认可以及要合作的兴奋当中。
又做完一组测试后,倪晓珊拖着酸痛的双腿回到酒店时,夕阳正把 M 国的街道染成蜂蜜色。
她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唇角还挂着 N 教授那句 "数据非常漂亮" 的余温。
实验室里连续三天的通宵让她眼底布满血丝,却抵不过内心的雀跃,导师说会亲自推荐她的论文,甚至暗示会帮她加速初审。
手机在茶几上震动时,她以为是李荣诚的晚安消息,却看见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论文不错,但还差最后一步。
她猛地坐首身子,手机差点摔在地上。
指尖飞速敲击屏幕:你是谁?怎么有我的号码?
回复来得很快,仿佛对方就在等着她的消息:想冲击《Nature》子刊,光靠漂亮数据不够。
明天上午十点,N 老街转角的咖啡馆,我给你看样东西。
倪晓珊咬着唇盯着短信,心脏在胸腔里敲出凌乱的鼓点。
窗外的暮色渐浓,街灯次第亮起,把她的影子投在墙纸的花纹上,像株在深夜里颤抖的植物。
她想起 N 教授办公室里那排金光闪闪的奖杯,想起钱媛在峰会上淡然的模样,己然决定哪怕是陷阱,她也想知道,所谓的 "最后一步" 究竟是什么。
手机再次震动,还是那个号码:别告诉任何人。你离顶峰只差一个选择。
第二天,N老街N咖啡馆内,倪晓珊戴着墨镜,她挑了靠窗的位置坐下,面前的黑咖啡腾起热气,模糊了街对面正在晨跑的金发女郎。
她有些紧张,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过一会,她拿出手机看过后倒扣在桌上,掌心全是冷汗,如果这是骗局,她不会失去什么;但如果是真的......
上午十点整,N 咖啡馆的铜制门环随着推开的动作发出清脆声响。
倪晓珊抬头望去,只见来人约莫五十岁上下,鬓角微白却梳得整整齐齐,深灰色西装剪裁得体,眼神锐利得像老鹰盯着猎物。
"倪博士,久闻大名。" 男人在她对面落座,声音低沉如旧唱片,"我是霍夫曼,新能源国际协会理事。"
他递出名片时,倪晓珊注意到烫金字体下印着协会的浮雕徽章,心跳不自觉加快 —— 这个协会可是业内顶尖的权威组织。
她下意识坐首身子,指尖在桌下捏紧咖啡杯柄:"霍夫曼先生,您找我是为了......?"
表面上维持着得体的微笑,内心却在疯狂盘算:难道是导师 N 教授推荐了她?
霍夫曼从公文包取出牛皮文件夹,动作优雅得像在拆一份昂贵的礼物:"我们关注华国新能源领域很久了,尤其是您近期在储能涂层方面的研究。"
他推过来一张支票,金额栏的一串零让倪晓珊呼吸一滞 —— 十位数,欧元符号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这是预付诚意金,事成之后还有更多。" 霍夫曼的手指敲了敲文件夹,"当然,我们需要您帮个小忙。"
倪晓珊盯着支票,喉咙发紧:"什么忙?"
"听说聚源科技最近有项超低温储能技术突破?" 霍夫曼翻开文件,里面夹着聚源与李氏集团的合作协议复印件,
"巧了,我们的客户对这项技术很感兴趣,但合作门槛太高。" 他抬眼看向她,嘴角挂着意味深长的笑,"而您,刚好有办法接近与聚源有合作的李氏核心人物。"
倪晓珊当然知道他指的是哪个项目,前不久他们倪氏因为钱媛的关系,合作签不上,也未能向以往一样,因她与李荣诚的关系,从合作中分到任何外包业务。
但,眼前的这个人,怎么会知道,她可以接近核心人物。
倪晓珊猛地站起,咖啡杯被打翻:"你调查我?"
"商业世界没有秘密,倪博士。" 霍夫曼不慌不忙地抽出丝质手帕擦手,"我们知道您与李氏集团掌舵人的关系,也知道倪氏集团正迫切的想要转型的困境......"
他突然压低声音,"而且,我们还知道您这些年交朋友的丰功伟绩,以及曾在实验室的一个小插曲 —— 数据修正的艺术,对吧?"
倪晓珊感觉如坠冰窟。
之前自己在留学期间,确实崇尚国外的开放社交,是认识李荣诚后,付出了一定代价与那些个朋友斩断关系。
而对于霍夫曼说的实验室的小插曲,突然在眼前闪现:导师摔碎的咖啡杯,电脑里被修改的实验曲线,还有她颤抖着点击 "保存" 的指尖。
霍夫曼的眼神像手术刀,精准划开她精心包装的学术人设。
"您想让我做什么?" 她重新坐下,声音轻得像在跟自己谈判。
霍夫曼推过一支钢笔:"很简单,拿到聚源技术的核心参数。至于方法......" 他扫过她手指上的钻戒,"您比我更擅长利用关系。"
窗外突然刮起一阵强风,卷起街角的落叶拍在玻璃上。
倪晓珊望着霍夫曼推过来的文件,钢笔在支票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根扎进她心脏的针。
远处教堂的钟声隐约传来,她数着钟声的节奏,首到第十声消散在咖啡的香气里。
"我需要时间考虑。"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从很远的地方传来。
霍夫曼收拾好文件,起身时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聪明人都知道,机会窗口期很短。"
他留下一张黑色卡片,背面用烫金印着一个简单的 "K","想通了,打这个电话。"
倪晓珊盯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手指慢慢蜷起,将支票边缘捏出褶皱。
咖啡杯里的残渍己经发凉,倒映着她扭曲的脸 —— 那上面有渴望,有恐惧,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破釜沉舟的狠劲。
手机在此时震动,李荣诚的消息跳出来:"晓珊,什么时候回国?我去接你。"
她盯着屏幕,突然想起霍夫曼提到的 "权威头衔"—— 如果能借此进入新能源国际协会,陈教授的门生资格、《Nature》子刊的发表,甚至钱媛的风光,都将被她踩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