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逐光时
听风逐光时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听风逐光时 > 第2章 紫外线下的旧伤痕。

第2章 紫外线下的旧伤痕。

加入书架
书名:
听风逐光时
作者:
螺蛳粉真的很好吃啊
本章字数:
2878
更新时间:
2025-07-09

温昭宁合上《古建筑声学特性研究》,指尖在扉页的便签上停留片刻。窗外雨势渐歇,公交站台的灯光在潮湿的地面上投下模糊的光晕。

手机屏幕亮起,所长发来的消息清晰可见:

"下周三杭州六和塔修缮项目启动会,听澜科技负责数字化建模,你代表我们所参加。"

她的拇指悬在屏幕上方,最终只回了一个"收到"。雨后的空气里飘着泥土和木质结构的陈旧气息,她低头看了眼腕表——距离六和塔项目还有五天。

五天后,杭州·六和塔修缮现场

晨光穿透云层,洒在斑驳的塔身上。温昭宁站在脚手架下,紫光灯扫过椽子时,那道刻痕像幽灵般浮现出来。

"降E音高标记?"她踮起脚尖,指尖触碰凹陷的纹路。指甲盖大小的刻痕里藏着精密的音叉图案,像是某种隐秘的密码。

"听澜科技又在搞声学测绘?"同事在下方喊,"上周灵隐寺的飞来峰也发现过类似的。"

温昭宁没回答。风掠过残破的窗棂,掀动她手中的笔记本,纸页哗啦啦停在撕掉第37页的锯齿边缘——那里本该是她的悬鱼减震设计图,现在只剩咖啡渍晕染的纸茬。

她突然想起那张便签上的字迹,翻到扉页对比。降E音符号的写法如出一辙,连笔锋转折的角度都分毫不差。

金属坠地的清响惊飞檐角麻雀。

她转身时,那支德国进口的测绘笔己被一只修长的手稳稳接住。阳光穿过木构件的缝隙,在笔身上镀了层流动的蜜。

沈听樾站在晨光里,白衬衫袖口沾着木屑,接笔的姿势像是早己计算过这支笔的抛物线。

"斗拱西南角倾斜度超标。"他递还的笔尾端残留着体温,"建议在栌斗下方加楔。"

温昭宁耳根发烫。七年前那个暴雨天,匿名评审表上也是用同样冷静的笔迹写着:"悬鱼装饰位移超标,建议在椽头加楔。"

傍晚·临时办公室

温昭宁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时,沈听樾正俯身在蓝图上标注数据。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他轮廓上投下细密的光斑。

"温工程师。"他没有抬头,"塔身倾斜数据在第三页。"

她走近时闻到雪松混着石墨的气息。桌角的保温杯里,浮沉的茶叶正是苏州博物馆茶歇室里的碧螺春。

"这些声学标记..."她指向蓝图上的红色标注,"你们在找什么?"

沈听樾的钢笔停顿了一瞬。

"共振频率。"他翻过一页蓝图,"不同年代的木材会形成独特的声纹特征。"

温昭宁突然伸手按住图纸一角。那是六和塔最脆弱的西北角,她去年发表过论文的病害区域。

"这个位置..."她指尖轻点,"你们不能用超声波探测仪。"

空气突然凝固。沈听樾抬眼看她,镜片后的眸光深得像古井。

"2009年拙政园。"他忽然说,"你当时说叠石里有回声在哭。"

温昭宁的呼吸滞住了。那个夏令营的雨天,她确实对着假山说过这句话——但周围明明没有人。

窗外暮色渐沉,最后一缕阳光掠过他领带上的银色夹子。温昭宁瞳孔骤缩——那分明是她大学参赛获得的铜奖造型,《听雨》的刻字在夕照下清晰可见。

深夜·工地临时宿舍

温昭宁翻开工作日志,笔尖悬在纸面上许久。最终她画了个降E音符号,又重重涂掉。

与此同时,三百米外的集装箱办公室里,沈听樾正在更新数据库。屏幕上的频谱图不断跳动,最终定格在熟悉的波形——与十七岁那年的录音完美重合。

车载音响里,少女清亮的声音唱着《牡丹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他摘下眼镜,指腹着钱包里泛黄的纸条。那是2009年夏令营的匿名问卷,某个问题后面写着稚嫩的笔迹:

"为什么我的设计图总有铅笔批注?"

纸条背面,是他当年没敢交出去的回复:

"因为有人相信,所有美好的结构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包括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