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哈儿大将军
明末哈儿大将军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明末哈儿大将军 > 第40章 青白江之盟

第40章 青白江之盟

加入书架
书名:
明末哈儿大将军
作者:
路过的余光
本章字数:
6464
更新时间:
2025-06-25

见两人情绪稍缓,周致远从怀中取出一卷帛书,在木桌上缓缓展开。

“两位请看,这是在下草拟的盟约。”他手指轻点帛面,“其一,双方即刻停战,各自退兵三十里;其二,互通情报,共御清军;其三,不得屠戮百姓,违者共讨之。”

李定国盯着第三条,眉头紧锁。杨展则冷笑一声:“张大帅的义子,能守约不杀人?”

“你!”李定国拍案而起,刀鞘撞得木桌摇晃。周致远急忙按住他手臂:“李将军息怒。”

转头对杨展道:"杨将军若信不过,可派监军入驻大西军中。"

河风卷着硝烟味拂过三人衣甲。李定国忽然抓起毛笔,在砚台里重重一蘸:“好!我签!但须加一条——”他挥毫在帛书末尾添上遒劲字迹:“清虏退日,杨展需与李某决死一战!”

墨迹未干,杨展己夺过毛笔:“怕你不成?”签完将笔掷于案上。笔杆"咔"地断成两截。

周致远取出守备印信,在盟约正中重重按下。鲜红印泥如血,浸透了“雒城卫指挥使”六个篆字。他忽然抽刀划破掌心,将血手印覆在印章之上。

“周某以血为誓,若违此约,天诛地灭!”

李定国与杨展对视一眼,同时割掌按印。三只血手印在帛书上交错重叠,分不清彼此血迹。

周致远卷起盟约塞入李定国手中:“请李将军速回整顿兵马。”

又对杨展道:“成都防务就拜托将军了。”最后解下自己的玉佩一掰为二,分赠二人:“见此玉如见人,望二位莫忘今日之约。”

夕阳将三人影子拉得老长,投在血迹未干的河岸上。李定国翻身上马,忽然回头:“周守备,若来日我与杨展决战,你帮谁?”

周致远抚摸着空荡荡的玉佩绳结,轻声道:“我帮百姓。”

李定国缓缓的点头,然后打马向着南岸奔去。

“撤兵!回重庆!”

马蹄声渐远,杨展对着周致远抱拳行礼,“周将军,今日之事,多谢了!”

“杨将军不必言谢,如今清军压境,唯有合则两利。”周致远回礼道。

杨展叹了口气,“只是这李定国,日后与我决战怕是不死不休。”

周致远拍了拍他的肩膀,“将军莫要忧心,当下先齐心抗清。个人的恩怨先放到一边吧!”

杨展点了点头,望向北方,“清军势大,我等还需早做谋划。”

周致远神色凝重,“不错,我这便回雒城,加强城防,同时收集清军情报。杨将军回成都后,也需做好布防。”

杨展摇摇头,“成都,我就不回了,我想回嘉定看一看,张献忠临死之前,让李定国屠城......”

“那成都府怎么办?”

“周将军,就交给你了!你离的这么近,正好!”

周致远想了一下,皱着眉头答应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周致远带着杨展等人回到了雒城,又让人叫来城里的郎中给杨展等人治伤。

第二天,周致远便送别杨展。

回到嘉定府的杨展,看到城池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在百姓的口中得知,李定国并没有屠城,大松了一口气,同时对着北方长揖倒地。随后便开始屯粮练兵,为大战做准备!

此时的周致远,率兵进入成都府。

沿途的百姓,纷纷皱起了眉头。“这又是那个棒老二嘛?真烦人!”

“就是噻。”

“莫不是又要来抢咱们东西哟!”百姓们小声议论着,满脸担忧与不满。

“你才是棒老二,你全家都是棒老二,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把嘴巴闭到起!”王大春骑在马上,对着议论纷纷的百姓就是一阵输出。

“是嘛,今天不是这个来,就是那个来,咋了?成都府有宝吗?你们天天抢!说你们是棒老二,你们还不承认!”人群中的一些犟种,高声回应道。

“对的,你们晓不晓得我们过的好惨,仙人板板的!”一个年轻人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朝着队伍扔了过去。打在了一个士兵的头盔上,发出铛的一声脆响。

大盾兵连忙,立起大盾,挡在周致远的身前。同时火铳队端起火铳对准了面前的百姓。

百姓们看到士兵端起了武器,连忙向着后面退了两步。仿佛一场屠杀就要上演。

“放下枪~!”周致远大吼一声。同时瞪了王大春一眼,意思是:“就你话多!”随即驱马来到了百姓队伍的前面。

“各位乡亲,我叫周致远,我们雒城的人喜欢叫我周哈儿,我们来成都,是因为这里没人管了,大西军回重庆了,杨展回嘉定了,我离得比较近,所以他们让我来代管这里。”

听到周致远自报家门,人群中几个穿着绸缎的商人突然眼睛一亮。一个琉璃商人挤到前面,激动地喊道:“是周哈儿!是雒城的指挥使周将军!”

他转身对着周围百姓连连作揖:“各位乡亲莫怕!这位周将军是好人啊!我们商号跟他家做过琉璃生意,雒城百姓哪个不说他好?”

百姓们听了商人的话,原本紧张的神情缓和了许多。

周致远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乡亲们,我周致远在此保证,绝不会扰害大家。天下局势大乱,我等唯有齐心协力,才能保这一方平安。我会带领兄弟们守护好成都,让大家有安稳日子过。”

人群中开始有人小声议论起来,态度明显转变。这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微微弯腰,说道:“周将军,若你真能如你所言,那我们便信你这一回。”

周致远连忙下马,恭敬地扶起老者,说道:“老丈放心,我定会言出必行。”

来到成都府衙,周致远便让王大春安排人手接手城防。让人贴出安民的布告,同时派出巡逻队,维持治安。

翌日清晨,成都府衙大堂内,周致远端坐主位,两侧站着王大春等亲信将领。堂下聚集了二十余位本地乡绅,个个神色忐忑,不时交头接耳。

"诸位请坐。"周致远抬手示意,"今日请各位来,是想商议成都府衙官员人选。"

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起身拱手:"周将军,老朽斗胆推荐一人——前任知府孟知节大人。"

堂内顿时议论纷纷。有人点头赞同,也有人面露难色。

周致远注意到一位中年乡绅欲言又止,便点名道:"陈员外可有话说?"

陈员外犹豫片刻,终于开口:“孟大人确实清廉,只是...去年张献忠打进来,就立马投降了,现在又重新启用,会不会被人诟病?”

周致远摸着下巴,沉思片刻道:“如今局势危急,用人当以才德和能力为重。孟知节虽有投降之举,但他在任时治理有方,百姓也多有称赞。若能为我所用,于成都百姓有益,何必拘泥于过往。”

众人纷纷点头同意。“将军说的是,这个时代,只要不欺负百姓的,就是好官了!”

“那我们就一致通过了,现在就让人把他请过来吧!”

“将军,我去吧!我知道他在哪!”

周致远点头应允,那自告奋勇的乡绅便匆匆离去。堂内众人继续商议其他职位人选,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约莫一个时辰后,衙门外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个身着粗布衣衫、面容憔悴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入,正是前任知府孟知节。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眉目间与孟知节有七分相似。

孟知节走到堂中,深深一揖:“罪官孟知节,拜见周将军。”

周致远连忙起身相扶:“孟大人不必多礼。如今成都百废待兴,正需要您这样的能臣。"

孟知节却后退半步,摇头道:“将军美意,孟某心领。只是...”他转头看了眼身后的少年,“犬子孟昭,去年因我降贼一事,至今不肯与我说话。若我再出仕为官,恐...”

话音未落,那少年突然上前一步,朗声道:“父亲错了!儿子不是怪您投降,是怪您投降后还帮着张献忠征税征粮!”

堂内一片哗然。孟知节脸色煞白,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周致远目光在父子二人之间转了一圈,突然问道:“孟公子,若令尊此次出山,只做利民之事,你可愿意?”

少年孟昭昂首道:“若真如此,儿子愿随父亲左右,监督他言行!”

这番对话引得众人忍俊不禁。周致远大笑:“好!那就这么定了。孟大人官复原职,孟公子为府衙书办,专司记录知府言行!”

孟知节老泪纵横,拉着儿子就要下跪。周致远一把扶住:“使不得!从今日起,咱们齐心协力,把成都治理好。”

于是孟知节便开始整顿成都府府衙,把各个部门的人手补充了,新招收的衙役也开始接替周致远的士兵巡逻了。

接连几天下来,周致远对孟知节的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除了怕死之外,处理政务起来还是不错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

一个月后,成都府各项工作开始井井有条的展开起来。周致远留下一百多号兵丁作为骨干组成巡防营,负责保卫成都。

自己则是带着王大春和大队,回到了雒城。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