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雪的手指在白板边缘叩出急促的节奏,李强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他眼底发青。"改到明天下午三点,学术交流中心。"李强重复着官微内容,后槽牙咬得咯咯响,手机壳上的动漫贴画被他捏出褶皱——那是他上周刚换的新壳,说要沾沾好运。
苏若的粉笔"咔"地断在白板上。
她低头掸了掸毛衣上的粉笔灰,动作比平日慢了两拍,米色毛线纤维间还粘着些碎末,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子。"原定时间提前了二十七个小时。"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突然锋利,"赵明华在压缩我们的反应空间。"
张浩把笔记本电脑"啪"地合上,机械键盘的敲击声戛然而止。
他翘着的二郎腿"咚"地砸在地板上,球鞋尖还沾着实验室的试剂渍:"雪哥,我之前联系的校报记者、论坛版主,现在还能发动吗?
原本想等演讲当天搞首播,现在......"
"发动。"杨鸿雪打断他,指尖在桌沿划出一道浅痕。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窗外的雪粒敲打声——赵明华改时间的通知十分钟前才发,连实验室群都没提前说,这说明内鬼张茂的手己经伸到了校宣部。
王磊坐的出租车司机是张茂,那通电话很可能是张茂拨的,王磊暴露了。
"但得换话术。"杨鸿雪从帆布袋里抽出李欣怡的病历复印件,纸页边缘被他捏得卷起毛边,"不能提竞赛黑幕,就说'明华教育公益讲座临时改期,欢迎全校师生见证清北教授的学术初心'。"他抬眼时,张浩的瞳孔突然收缩——那是他们上次在网吧打游戏时,对方发现敌方埋伏的表情。
"明白!"张浩抓起外套就往身上套,卫衣帽子歪在脑后也顾不上,"我这就联系论坛加精,让校报官微转发,再找几个段子手写搞笑预告。
对了,"他突然转身,手机屏幕亮起,"林姐刚把出租车照片发群里了,张茂的车牌号是......"
"先处理演讲信息。"杨鸿雪按住他肩膀,触感隔着厚卫衣都能感觉到对方的紧绷。
李强己经拨通了市局的电话,背对着众人踱步,指节抵着太阳穴:"陈警官?
我是上次提供竞赛名单的学生......对,情况有变......"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像怕被窗外的雪听见。
苏若的手指在白板上快速移动,重新标注时间线时,粉笔灰簌簌落在她手背。"资金交割原本在原定演讲前两小时,现在演讲提前,交割时间可能是明天凌晨五点到七点。"她突然停住,指甲在"学术交流中心"几个字上划出白痕,"那栋楼地下有三层,负二层是设备间,负三层......"她抬眼看向杨鸿雪,"是学校早年建的人防工事,现在归后勤处管,但钥匙在赵明华手里。"
杨鸿雪的后颈突然泛起凉意。
他想起上周在图书馆查校史时,老人翻着泛黄的档案说:"学术交流中心底下有条暗渠,当年修的时候偷工减料,后来填了一半。"当时他只当是旧闻,现在想来,那暗渠说不定就是资金交割的通道。
"我去图书馆。"杨鸿雪抓起围巾往脖子上绕,动作太急,毛线缠住了锁骨。
苏若刚要开口,他己经走到门口,"老人可能知道更多。"
雪片大得能遮住路灯,杨鸿雪踩在雪地上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
图书馆的玻璃门结着冰花,推开门时,暖气裹着旧书的霉味扑面而来。
老人正蹲在期刊架前整理过刊,藏青棉袍膝盖处沾着尘,听见动静抬头,老花镜滑到鼻尖:"小杨?
这么晚还来?"
"赵明华改了演讲时间。"杨鸿雪弯腰帮他拾起一本《建筑学报》,封皮上"1987年第二期"的字样被翻得发亮,"您之前说的暗渠......"
老人的手顿了顿。
他摘下眼镜,用袖口擦了擦,镜片后的目光突然沉下来:"上周三半夜,我巡库时看见赵明华带着两个人进了负三层。"他从棉袍口袋里摸出张照片,边角卷着,"用手机拍的,不清楚,但能看见其中一个人手腕有刺青——像条蛇。"
杨鸿雪接过照片。
像素模糊的画面里,穿西装的赵明华侧过身,身后男人的手腕处有深褐色印记,确实像盘着的蛇。"暗影。"老人突然说,声音轻得像翻书页,"三年前有个学生来查人防工事,说他父亲被'暗影'骗了钱,后来......"他没说完,指节叩了叩《建筑学报》,"这期有当年的施工图纸,暗渠连通着校外的下水道。"
杨鸿雪的太阳穴突突跳着。
他想起林嫣说"我哥就是被'明华教育'骗了钱"时别过的脸,想起李欣怡病历上写着"急性应激障碍,诱因:巨额网贷催债"——所有线索在脑海里连成网,网心是那条盘着的蛇。
"谢谢。"他把照片塞回老人手里,转身时棉袍角扫过期刊架,一本《刑法案例汇编》"啪"地掉在地上。
老人弯腰去捡,杨鸿雪瞥见他后颈有块淡粉色疤痕,像被烟头烫的——和王磊帽子下露出的疤痕位置一模一样。
回到住处时,客厅的暖光里浮动着咖啡香。
苏若正在给保温杯盖拧盖子,杯身印着"清大材料学院",是她实验室的定制款。
张浩趴在茶几上用平板做海报,头发翘得像被电过,嘴里嘟囔着"这个表情包不够炸"。
李强挂了电话,正在往笔记本上记号码,笔帽咬出了牙印。
"暗渠连通校外下水道。"杨鸿雪把从图书馆拍的图纸投影在墙上,蓝色线条像血管般蔓延,"交割地点可能在负三层人防工事,通过暗渠转移资金。"
苏若的指尖在图纸上停住:"我联系了建筑系的老教授,他说当年暗渠设计有备用出口,位置在......"她画了个圈,"学术交流中心后门的冬青丛里。"
"我让校报记者明天三点在后门蹲点。"张浩举了举平板,海报上"明华教育公益讲座"几个字用了荧光色,"加上'神秘后门大揭秘'的噱头,保证能引一堆人过去。"
李强把笔记本推过来,上面记着三个手机号:"陈警官说会安排便衣混在学生里,交割时只要有现金或转账记录,就能当场控制。"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李欣怡的病历复印件我也给陈警官看了,他说如果能证明'明华教育'诱导学生借贷,能加几项罪名。"
杨鸿雪的手机在此时震动。
屏幕亮起的瞬间,所有人的呼吸都顿住了——来电显示是"未知号码"。
他按下接听键,把手机贴在耳边。
窗外的雪突然密得看不见路灯,只有电流声刺得耳膜发疼。
"杨同学。"男声沙哑,像砂纸擦过金属,"明天下午三点,学术交流中心。
你要是敢带警察......"对方笑了一声,尾音像蛇信子,"李欣怡的病历,可不止你有复印件。"
杨鸿雪的手指攥紧手机,指节泛白。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声里混着对方的呼吸,一下,两下,像倒计时。
"考虑清楚。"对方挂断前,背景音里传来模糊的敲击声——是摩尔斯电码。
杨鸿雪盯着墙上的图纸,突然辨认出那是"S-O-S"的节奏。
雪还在下,打在玻璃上的声音越来越急。
杨鸿雪望着茶几上李欣怡的病历复印件,纸张边缘被暖气烘得微卷,像朵即将枯萎的花。
他知道,明天下午三点的学术交流中心,等待他们的不只是赵明华,还有藏在阴影里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