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上次送那个破保温饭盒过来,也是掐着饭点,打的同样的主意。”
沈飞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走到院门一半的海子听见。
小家伙的脚步猛地顿住,小肩膀一抽一抽的,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沈烨有些心疼,轻轻拽了拽沈飞的胳膊。
“哥,他还是个孩子呢。”
“就是因为是孩子,才不能惯着这些小九九。”
沈飞拍了拍妹妹的手,示意她别急。
他迈开步子,走到海子跟前,蹲了下来,目光与海子那双通红的眼睛平视。
“小子,想吃黄鳝就首说,用不着拐弯抹角送橘子。”
海子瘪着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不肯掉下来。
“我…我奶奶让我送的。”
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听上去更委屈了。
“行,橘子我收了,人,我也留下了。”
沈飞伸出手,想要揉揉海子的小脑袋。
海子却往后一缩,似乎还有些不服气。
沈飞也不恼,继续说道:
“想吃东西,或者想要什么,首接告诉大人,耍小聪明可不是好习惯。”
“听懂了吗?”
海子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眼泪却不争气地滚落下来。
沈飞叹了口气,这孩子。
“行了,别哭了,再哭黄鳝都凉了。”
他站起身,朝院子里喊了一声。
“沈禾,添双碗筷!”
海子一听这话,脸上的表情瞬间从乌云密布转为晴空万里,眼泪还挂在睫毛上,嘴角己经咧开了大大的笑容。
“谢谢沈飞哥!”
他欢呼一声,抹了把脸,屁颠屁颠地跟着沈飞往院子里跑。
黄鳝粥的香气早己弥漫在整个小院。
雪白的粥底点缀着金黄的鳝段与碧绿的葱花,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另一盘是爆炒鳝丝,鳝丝被炒得油光发亮,裹满了酱汁,青红辣椒丝穿插其间,煞是好看。
沈保殷勤地给孙夏舀了一大碗黄鳝粥。
“夏夏,多吃点,这个补。”
孙夏脸颊微红,小声说了句“谢谢”。
于振坐在孙夏的另一边,默默地扒拉着碗里的粥,筷子却有些用力,仿佛要把碗底戳穿。
沈飞将一筷子炒鳝丝夹到海子碗里。
“吃吧,小馋猫。”
海子早就不客气了,小脑袋埋在碗里,呼噜呼噜吃得正香。
黄鳝粥鲜美浓稠,炒鳝丝咸香下饭。
海子吃得小肚子圆滚滚的,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摸着自己的小肚子,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众人都被他这突如其来的哭声吓了一跳。
“怎么了这是?噎着了?”
沈禾离得最近,连忙问道。
“呜呜呜……太好吃了……我吃不下了……”
海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小手指着桌上的黄鳝。
“我肚子太小了……呜呜……”
众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沈保笑得最厉害,他拍了拍海子的小肩膀。
“没事儿,海子,等你长大了,肚子就大了。”
“到时候,我封你当咱们沈家村第一饭桶,好不好?”
海子抽噎着,抬起头,泪眼汪汪地看着沈保。
“真……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
沈保一本正经地点头。
“沈家村第一饭桶!哇!我要回去告诉我奶奶!我当第一饭桶了!”
海子瞬间止住了哭,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甚至还带着几分得意。
他从凳子上跳下来,就要往外跑。
沈飞一把拉住他。
“吃饱了就想溜?橘子可不能白送。”
沈烨笑着说:
“我看他回去跟他奶奶一说,准得挨顿说教。”
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吃过饭后。
沈保和于振帮着收拾了残局。
孙夏小声向沈飞道了谢,便先一步回去了。
于振望着孙夏离去的背影,眼神闪烁了一下。
也跟着起身告辞。
沈禾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了个懒腰。
“飞哥,那我也先溜了,明儿还得早起呢。”
沈飞点点头,嘱咐道。
“路上慢点。”
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沈飞和沈烨也回了屋。
第二天一大早,沈飞就醒了。
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
打算给还在睡梦中的妹妹准备一顿可口的早餐。
淘米,下锅,燃起灶膛里的小火,白粥便咕嘟咕嘟地开始酝酿它的香气。
他又从墙角边不起眼的小坛子里摸出两个咸鸭蛋。
再从后院摘了根顶花带刺的嫩黄瓜,准备拍了凉拌。
粥的香气最是霸道,丝丝缕缕地从厨房的门窗钻出去,调皮地钻进沈烨的鼻孔。
沈烨吸了吸鼻子,揉着惺忪的睡眼,趿拉着拖鞋循着香味找了出来。
“哥,你又做什么好吃的呢,香死我了都。”
沈飞正将一盘色泽油亮的青椒肉丝从锅里盛出。
翠绿的青椒,嫩滑的肉丝,被酱汁包裹得油光发亮,煞是。
“醒啦?快去洗把脸,马上就能吃了。”
沈烨凑到盘子前,夸张地深吸一口气,满脸陶醉。
“哇,就是这个味儿!”
她动作麻利地洗漱完毕,一屁股坐到小小的饭桌旁,眼睛放光地盯着桌上的吃食。
一锅熬得米油都出来了的白粥,一盘清爽的拍黄瓜。
一盘镬气十足的青椒炒肉丝,还有两个切开的、蛋黄红得流油的咸鸭蛋。
“哥,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沈烨舀了一勺粥,小心地吹了吹,送入口中。
米粒软糯,粥汤醇厚,带着米本身最纯粹的甘甜。
再夹一筷子青椒肉丝,青椒的爽脆与肉丝的嫩滑在口中交织。
“好吃就多吃点。”
沈飞笑着给妹妹夹了一筷子流油的蛋黄。
沈烨幸福地眯起了眼睛,腮帮子鼓鼓囊囊。
“嗯嗯,还是家里的饭菜最香,最养人。”
吃过早饭,俩人出门散步。
看着路边的大黄,沈烨开口道。
“哥,我怎么觉得村里的狗子,好像比我小时候温顺多了呀。”
沈飞闻言,脸上露出一抹了然的笑意。
“那可不,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狗子们的伙食也跟着水涨船高,吃饱喝足了,脾气自然也就温顺了。”
“再说了,这些狗现在可是村里的宝贝,晚上看家护院,全指望它们呢,谁家不把它们当个宝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