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对北汽蓝谷5月份的经营业务数据做个分析之后,马特贝估计6月重点还是享界S9的产能爬坡,然后就是T1的上市了,6月的概率小,享界的产能在密云基地,极狐在镇江,所以两地的产能推动应该是互不影响,一起推动的。
所以极狐T1估计也会在6月开始试生产,但重点肯定还是极狐的56系和考拉。
马特贝一边整理思路,一边去厨房给自己弄早餐,馒头是真的吃怕了,昨天到的芝士乳酪包确实好吃,但一个太小,两个又感觉有点浪费,所以马特贝犹豫了一下还是蒸了两个,顺便放了4个水煮蛋,葱花滑蛋也是吃怕了,一顿4-6个,再好吃也容易腻,水煮蛋是永恒的早餐伴侣,记得蘸豉油。
吃早餐是为了应付肚子,但要有条件,马特贝肯定更喜欢去吃个汤粉,以后再说吧。
回到书房,马特贝开始思考他在北汽蓝谷的投研过程中整理的思路。
制造业的投研主要有三个关键点,产销量也是其中之一。
自上而下的路径来选股——先板块,后个股。
公司选出来之后,基本就是盯着三个点的变化,个股的投研也是遵循矛盾论的,一定要紧盯着主要矛盾而不是面面俱到,本来散户在信息方面就是不对称的,也没有优势,所以,抓住主要矛盾才是胜利的保障。
首先看总的市场容量,市场容量足够大,才能有足够的预期,不论未来是否能实现,这个市场前景是可以让资金有充足的理由进行炒作,例如公司的产品市场容量也就不到100亿,怎么能够承接几百亿市值的公司?
其次是其市场垄断性,很少有企业能具有那种吃独食的垄断,除非是一些医药专利或科技专利类型的上市公司,例如以前的片子癀,这几年算力芯片的英伟达,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吃独食特性,所以碰到这种机会,如果市值没出现过大幅度上涨之前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大多数的市场垄断性都是双寡头的垄断,例如历史中白酒的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白色家电的青岛海尔和格力、地产的万科和金地,20年前的深发展算是区域吃独食,所以刚上市的时候,买深发展都不止10倍,这种选股才是投资。
像汽车产业这种产值远超白酒的,可能就按价格带来区分市场,例如比亚迪在20万以下的价格带成为大寡头垄断,那他们的市值就出现了800亿到6300亿的上涨空间;赛力斯在25-55万的SUV价格带和理想成为双寡头垄断,那他们的市值也从200亿到2200亿的上涨空间;所以马特贝为啥选北汽蓝谷,因为享界的机会就是有可能成为30万以上轿车市场的大寡头垄断,而且还有机会踩过SUV在30万以上价格带的市场。
为什么汽车市场容易形成垄断,你看看这些玩家大概就会懂,美国都干不过华为,你觉得小米行还是理想行?
最后就是看产销量了,因为选定了股票之后,要了解其成长的动态特征肯定离不开产销量。
这就是为什么马特贝一首盯着北汽蓝谷的产销量来查,一旦确认北汽蓝谷在30万以上轿车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0-20%,那北汽蓝谷在这个价格带就很难会有新的对手能杀进来,而原有的BBA又只能被新的技术逐步蚕食掉,像智驾,他们没有怎么竞争?
所以北汽蓝谷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在华为的协助下基本是吃定这个市场的。
那怎么才能判断他们不会犯大的错误呢?现在其实简单的,因为销售是华为在做,真的有点小错误,华为相信是有足够的实力去解决的,所以北汽蓝谷需要做到的只是产能上能及时跟上华为的销售节奏,现在赛力斯就在做类似的工作,华为把整个鸿蒙智行享界系列的销售团队培养出来之后,交给北汽蓝谷继续养着就行。
北汽蓝谷现在的团队,董事长张国富透着屏幕都能闻到他那股机油味,这个从车间摸爬滚打杀出来的董事长,完成这个产能的任务应该概率还是很大的。但猜是这么猜,最好的方法肯定还是逐周跟销量,逐月跟产量。要这都出错,那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基本面的投研是可以用走势来验证的,基本面投研肯定也是不足够的,有些问题,一般的散户因为信息不对称,你不可能隔着屏幕能把背后的故事都看得到。
所以,股价走势的趋势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在个股的每一次下跌趋势都要保持100%的警惕性,这也是一个散户的基本修养,避不开的。
这种警惕性,不知道要死过多少回,才会印到散户的脑海里,而且即使脑子里有,也还需要养成交易习惯,交易习惯有时候比认知更重要。
其实做股票挺有意思的,如果你不把胜利交给概率,那其实就不是赌博了,不是赌博的股票投资对散户来说,更容易赚到钱,而且往往赚到的都是大钱。
别嫌弃我啰嗦,不要把胜利交给概率,当你把基本面摸的足够清楚,当你把趋势也搞明确了,你的胜利最终就是基于你的判断,而不是概率。
如果判断错了,股票走势的趋势会纠正你的,但如果选择在下跌趋势里硬扛,你的胜利又交给了概率,就是不出事的概率。(往往最后还是会出事,不然怎么会一首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