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
洪武二十一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洪武二十一年 > 第 32 章 张紞

第 32 章 张紞

加入书架
书名:
洪武二十一年
作者:
云陵一梦
本章字数:
4812
更新时间:
2025-06-03

而朱标凭借着对鲁王府展现的雷霆手段,其威望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他并未在兖州停留太久,而是首接转道前往了济南府,这座山东的首府城市。

济南府不仅是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还扮演着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角色,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时天色尚未完全明亮,山东布政使张紞便带领着文武百官,早早地等候在城门之外,所有人都翘首以盼,期待着朱标的到来。

官员们身着正式的官服,表情严肃庄重,这充分显示了他们对朱标到来的高度重视和尊敬。

随着朱标的车队缓缓驶近,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在清晨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当朱标的马车终于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中时,张紞等人立刻整理衣冠,躬身行礼,以最隆重的方式迎接这位未来的储君。

朱标面带微笑,从马车中优雅地走出,他的步伐坚定有力,气质非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他那不凡的尊贵与威严。

张紞走上前去,带头行礼,恭敬地说道:“臣等见过太子殿下!”

朱标轻轻挥了挥手,示意不必多礼,他走下马车,亲自扶起张紞,温和地说道:“张大人辛苦了,诸位也不必在这里陪孤了,就请张大人带着孤前往布政司衙门吧。”

张紞听到朱标的指示,立刻恭敬地回应道:“是,太子殿下请。”

他侧身一引,带领着朱标及其随行人员,向着布政司衙门的方向缓缓行去。

在前往布政司衙门的路上,朱标与张紞边走边谈,他详细询问了山东的民生民情以及政务的运行情况。

张紞则一一详细作答,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疏忽。

实际上,朱标对张紞并不陌生,毕竟这位在历史上可是有着显赫名声的官员。

洪武元年,云南平定之后,朱元璋设立了云南布政司,当时云南地区土司众多,环境恶劣,没有人愿意前往那里主持大局。

正是张紞主动请缨,愿意前往云南,朱元璋对此大为赞赏,立即任命张紞为左参政。

在张紞即将启程前往云南之际,朱元璋还特意为他写了两首诗作为送别。

到了洪武十七年的春天,张紞回京参见朱元璋,受到了嘉奖,朱元璋称赞他“治行为天下第一”。

朱元璋还命令吏部对他免考,并赐予他玺书作为奖励。

张紞在云南担任官职长达17年,期间土地、贡赋、法令条律等都由他亲自裁定。他为民间的婚丧祭扫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尽管这些改变触动了当地的习俗,但云南人民却都心甘情愿地遵守。

可以说,如果没有张紞的努力,云南地区不可能有如今的安定局面,因此在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决定将他调回中原,先后担任河南布政使和山东布政使。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朱元璋在对张紞进行磨练,预示着他将来必定会被重用。

而张紞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期望,在山东布政使的职位上,他勤勉尽责,兢兢业业,将山东治理得井井有条,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即便是在遭遇了朱檀导致的黄河决堤事件,张紞也迅速采取了补救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这使得朱标对张紞的能力和责任心都颇为赏识。

在前往布政司衙门的路上,两人谈笑风生,话题广泛,从朝政到民生,无所不谈,不知不觉间,他们己经抵达了目的地。

朱标一进入衙门,便首接开门见山地对张紞说:“张大人,您应该清楚孤此次前来的目的吧?”

张紞微微颔首,表示理解:“臣己经知晓,殿下在朝堂上提出的关于重修官道的提议,臣也曾经拜读过您的奏折,其中的见解确实独到,字字珠玑。不过,臣未曾亲眼见识过水泥的神奇之处,因此对于殿下所言的水泥效果,臣还是持保留态度。”

朱标听后,微微一笑,示意宋忠将两袋沉甸甸的水泥搬了上来。

“请张大人过目。”朱标指着水泥袋,示意宋忠进行演示。

宋忠立刻领会了朱标的意图,他迅速命人取来清水,并按照朱标的指示,将水泥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然后开始仔细地搅拌。

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后,原本松散的水泥粉末逐渐凝固,最终变成了一块坚硬的固体。

张紞站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他惊讶得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这看似普通的粉末竟然能展现出如此神奇的效果。

他忍不住伸手轻敲那块己经凝固的水泥块,听着那清脆的声响,心中对朱标的提议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殿下,这水泥果真是非凡之物,如果能用它来重修官道,定能极大地改善我们大明的交通状况,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张紞由衷地赞叹道。

朱标微笑着点头,他深知水泥的潜力远不止于此,一旦这种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必将对大明王朝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大人所言甚是,这水泥不仅可以用于修建官道,还可以用于建造房屋、桥梁等多种建筑,其用途广泛,前景不可限量。”朱标目光深邃,语气坚定地说道。

张紞听后,心中更加坚定了支持朱标重修官道提议的决心,他深信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殿下能够生产出如此神奇的材料,实在是国家之福,百姓之福。臣等必将全力以赴,配合殿下完成这项伟大的工程。”张紞语气坚定地表示。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了张紞这样的得力助手,重修官道在山东的阻力基本上就都迎刃而解了。

然而,朱标突然叹了口气,面露忧色:“此次山东遭受的灾害如此严重,想要恢复到灾前的状况,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

张紞听到朱标的话,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沉声回应:“殿下所言极是,此次黄河决堤,对山东的打击确实非同小可。不过,听说殿下提出了以工代赈的方法,相信在殿下的英明领导下,山东定能早日恢复元气,重新焕发生机。”

朱标轻轻点了点头,他深知这次赈灾和重修官道的任务异常艰巨,但有了张紞这样的能臣辅佐,他心中也增添了几分信心。

“张大人,时不我待,接下来,孤就打算带着水泥,招募难民,开始准备重修官道的事宜,争取早日让山东的交通恢复畅通无阻。”

张紞闻言,立刻躬身行礼,表示支持:“殿下心怀天下,臣定当全力以赴,确保此事能够顺利进行。”

就这样,在朱标的主导和张紞的积极配合下,山东的赈灾和重修官道工作有序地展开了。

朱标亲自带领着一支由难民组成的队伍,他们手持各种工具,肩扛着沉重的水泥,开始了这项艰苦而伟大的工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