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了解农产品滞销问题
林悦告别了大娘后,心里沉甸甸的,大娘一家的情况只是桃源村众多农户的一个缩影,她深知要真正改变现状,就必须把农产品滞销问题摸得更透才行。
这天,阳光依旧暖暖地洒在桃源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林悦拿着本子和笔,又开始穿梭在村子里的各条小巷,去拜访更多的农户。每到一户人家,她都会先礼貌地打招呼,然后耐心地说明自己的来意,渐渐地,村民们看她如此诚恳,也都愿意打开话匣子,和她讲讲自家农产品的那些事儿。
在一户李姓大叔家的院子里,林悦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听着大叔讲述。大叔皱着眉头,满脸无奈地说道:“姑娘啊,你看咱这地里种的西红柿,那可都是咱精心伺候着长大的呀,施的都是农家肥,纯天然的,味道别提多好了。可就是卖不上价钱,也卖不出多少量啊。”
林悦看着院子里堆着的几筐西红柿,红彤彤的,确实看着十分,她问道:“大叔,那往年都是怎么卖的呀?” 大叔叹了口气,回答道:“还能咋卖,就等那些收菜的贩子上门呗。他们给的价格可低了,有时候一斤西红柿才几毛钱,咱这辛辛苦苦种出来,成本都快收不回来。可咱自己又没别的销路,不卖给他,烂在地里那更亏呀。”
林悦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一边又问:“那为啥不多联系联系别的地方呀,比如城里的一些超市或者菜市场啥的呢?” 大叔苦笑着说:“姑娘,咱哪有那些门道啊,再说了,就算联系上了,人家要的量也不稳定,而且运输成本又高,咱折腾一趟,说不定还赔本呢。”
林悦听着,心里越发明白这其中的难处了,她接着问:“大叔,那除了西红柿,其他的农产品也都是这样的情况吗?” 大叔点点头,说道:“是啊,像那豆角,长得再好,到了收获的时候,贩子压价压得厉害,咱也只能认了。还有那茄子,有时候种得多了,根本卖不完,最后只能扔了,多可惜啊。”
林悦站起身,走到院子角落那堆茄子旁,看着那些因为卖不掉有些己经开始发蔫的茄子,心里一阵酸涩。她想到这些都是村民们日夜劳作的成果,就这么被浪费掉,实在太不应该了。
随后,林悦又去了几户人家,情况大多都差不多。有的农户说起自家农产品滞销的事儿,眼眶都红了,那是一年到头的盼头,却总是被残酷的现实打击着。
在一位张大爷家,张大爷坐在门口的石墩上,吧嗒着旱烟袋,缓缓地说:“姑娘啊,咱这村子以前也不是没试过想办法,之前有人说搞电商,咱也跟着弄了弄,拍了些照片放网上,可根本没人问津啊。咱又不懂咋宣传,咋运营,折腾了一阵,就没信心了。”
林悦听着,心里明白之前那些尝试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缺乏专业的运营知识,另一方面就是没有打造出吸引人的卖点,也没做好持续的推广。她对张大爷说:“大爷,之前没成功不代表以后不行呀,我这次来就是想好好把电商做起来的。咱村的农产品这么好,只要宣传到位了,肯定能有销路的。”
张大爷看着林悦,眼中闪过一丝怀疑,但还是说道:“姑娘,那就看你的本事了,要是真能把咱这农产品都卖出去,那可真是给咱村做了大好事了。”
林悦走访了大半天,本子上记满了各种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和原因。她发现除了销售渠道单一、不懂电商运营这些问题外,还有就是村里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和标准,导致农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回到自己临时住的地方,林悦坐在桌前,看着本子上的内容,陷入了沉思。她知道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得让村民们看到电商的希望,得做出点成绩来,让大家相信通过网络是能把农产品卖出去的。
接下来,她计划先从村里最有代表性的几种农产品入手,比如那口感绝佳的西红柿、鲜嫩的豆角,把它们好好包装一下,从拍摄高质量的短视频、撰写吸引人的文案开始,打造出属于桃源村农产品的特色,让更多人知道桃源村的农产品是与众不同的,是值得购买的。
虽然前方困难重重,但林悦的眼神却越发坚定,她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可只要能改变桃源村农产品滞销的现状,让村民们的脸上都绽放出收获的笑容,那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她暗暗给自己打气,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地在这乡村开启电商的逐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