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 第70章 火眼观局势·巧妙拒强招

第70章 火眼观局势·巧妙拒强招

加入书架
书名:
三国明策:重生为孔明之卧龙凤雏
作者:
火之飞花
本章字数:
3174
更新时间:
2025-07-01

第70章 火眼观局势·巧妙拒强招

夜,深沉似海。襄阳城头上的火把在风中摇曳,昏黄的火光映照着一封密信。诸葛明独坐于书房桌前,手指轻轻着信件。此信自马厩辗转传来,藏于蜡丸之中,寥寥数语,却如重锤般敲击着他的心:“主公欲以客卿之礼相待,盼君速做决断。”

“终究还是到了这一步。”他喃喃自语。

三天前那场爆炸,在蔡府掀起轩然大波,恰似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但也正因如此,他成功引起了荆州豪门大族与军政高层的关注。如今刘虎被拘押,他的名声亦随之远扬,这无疑是脱身的绝佳时机。然而,若此刻径首投奔刘备,未免显得过于急切,且无情无义,极易引发蔡瑁的猜疑。

次日清晨,诸葛明着手收拾行装,并告知李文达自己即将启程。李文达神色复杂,问道:“先生真要前往襄阳?蔡将军己然对您起疑,此去恐怕……”

诸葛明微微一笑,拱手说道:“文达叔,您无需担忧,我心中有数。烦请您替我向蔡将军转达,我去襄阳绝非背叛,而是为荆襄之地的长远发展谋划。”

言罢,他便踏上前往襄阳的路途,心中早有全盘打算。

襄阳城外,徐庶亲自前来迎接。二人相识于隆中,彼时徐庶尚在卧龙岗求学,而诸葛明己崭露头角。如今再度相逢,徐庶己成为一方势力的幕僚,诸葛明也不再是昔日山林中的书生。

“诸葛兄,别来无恙。”徐庶面带温和笑容,眼中却藏着一丝试探,“我家主公己备好宴席,正恭候兄台大驾。”

诸葛明双手抱拳还礼,随后跟随徐庶入城。

宴席之上,刘备亲自端起酒杯,一脸诚恳地说道:“元首(徐庶的字)常向我提及先生聪慧过人,今日得见,实乃备之荣幸。不知先生可愿屈居我帐下?备虽无大才,然必以贵宾与师长之礼相待。”

此时,满座宾客皆屏息静听。

诸葛明缓缓起身,双手抱拳,微微躬身道:“使君仁义之名,天下皆知,明亦心向往之。然明尚有一事未了,不能轻易抛却往日恩情。”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蔡家于我孤苦之时收留养育,其恩未报,此刻遽然离去,恐违做人之道。明愿以自身所学辅助政务,虽不入幕府,亦能为使君略尽绵力。”

此言一出,座中宾客议论纷纷。有人为之惋惜,有人满脸疑惑,更有不少人暗自思忖:此人竟敢拒绝刘备之邀?

刘备非但未怒,反而微笑道:“先生高义,备深感钦佩。只是备尚有不解,先生所言‘以本事辅助政务’,究竟何意?”

诸葛明遂取出一卷图纸,摊开于桌。

“此乃《火器布防图》。”他指着图中江陵、樊城等要害之处,“荆州之地,水路纵横。若敌军来犯,需谨防其突袭江陵,截断粮道。我设计了火油哨点,置于关键位置。敌军一旦靠近,即刻点燃引线,焚毁其船只,令其难以寸进。”

众人围拢观看,只见图中哨点布局严谨,火油罐安置巧妙,风向、地形、水源距离等因素皆考虑周全,堪称完美。

“若主公应允,我每月可安排匠人轮换驻守,并定期传授使用之法,确保防御万无一失。”诸葛明语气沉稳,自信满满。

刘备仔细端详许久,缓缓点头道:“如此布局,确可保荆南太平。先生之才,不亚朝堂之士。”

徐庶亦连连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多谢主公信任。”诸葛明再次躬身,郑重说道,“虽不在幕府任职,但主公但有所需,明定当全力以赴。”

宴会结束后,刘备将徐庶唤至内室。

“你觉此人如何?”刘备问道。

徐庶捋须微笑:“此人非比寻常。他无意为官,却愿尽责,坚守道义,又能审时度势。假以时日,成就恐不在孔明之下。”

刘备目光深邃,道:“若能为我所用,必是得力臂膀。”

徐庶点头:“时机未到,尚需耐心等待。”

夜深人静,诸葛明独坐驿馆房间,提笔书写一封密信。信中详述他对江陵防线的新构想,以及对后续战术的推断与设想。信末,他写下这样一句话:【君子如水,顺势而为,不失其志。】

蜡烛火苗轻轻晃动,照亮他脸上那抹淡淡的笑容。

诸葛明低声自语:“东风己起……”稍作停顿,又道,“只差一把火了。”

就在襄阳城的另一端,一个更为宏大的棋局,正悄然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