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域九州,青云山脉蜿蜒万里,其间灵气汇聚,星脉交错,素有“下界九灵地之首”的美誉。云山之巅,一座古老宗门傲立万载,金殿玉宇,法相庄严,其名曰:天衍神宗。
传言,天衍神宗之立,并非人为所创,而是源于“天衍天象”自成道场。有典籍载,万年前天地大劫,灵脉崩塌、魔潮横行之际,九天星辰曾自虚空垂下一道星光,落于青云山之巅,演化为一枚星轮玉璧。璧中蕴藏玄妙天机,衍化五行八极,自行生出灵台法阵,开辟洞天福地。
星璧现世百年后,有一神秘白衣修者登山而来,未言姓名,亦不留身迹,只在山巅石壁上留下一道铭文:“天衍可修,道机自来。”次日,那白衣人化光而去,自此再未现世。
然而自那一日开始,青云山灵气复苏,星辰汇聚,原本破碎的灵脉竟逐渐复原重构,百里山河生出千年灵植,古木参天、妖兽化灵,宛若仙地重开。人间传此为“天衍应象”,众多修士蜂拥而至,奉此地为神迹,遂于星璧周围搭建殿堂,供奉天衍星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最初的宗门雏形——星璧道场。
初宗不立名,只奉天衍为尊,尊星为主。首至千年之后,道场弟子百人有余,其一长者以星璧推演天地因果,得“衍”之一字,自号“衍始子”,遂定宗门为“天衍宗”。后世尊其为初代宗主,亦称“衍祖”。
而在衍祖留下的残卷之中,曾有一段惊人记载:
“吾夜观星璧,见其中藏八卦星图,九玄归一之道,实非常人可绘。其势如天意铺展,似早己为人布下。星璧非天降,而是某‘前人’遗迹,藏于天衍,待后继者解封……”
——《星璧残录·初章》
然而“前人”是谁,宗中无人得知。衍祖晚年曾有梦游太衍之境之语,言“彼岸星渊,有人于虚空布道”,但其人己羽化千年,是以其言被后人视为迷梦。
自衍祖之后,天衍神宗逐渐壮大。其下灵脉遍布青云山三十六峰,设殿九重,开法坛百座,收弟子数万,门中设“星云阁”为主,“命天殿”、“演机台”、“归象楼”为辅,专修天数、星象、命理与道机推演,独树一帜,异于一般修真宗门。
更有传言,宗门秘藏一卷“太衍星图”,乃当年星璧核心之图,记载九天星宿运行之轨,凡悟通者,皆可窥命数奥义,乃镇宗至宝。但其图多年来无人能解,仅有几位真传掌握一二残章。时至今日,连宗门掌教都未曾全参透其玄机。
不过奇妙的是,自星璧现世以来,天衍神宗每过一纪,皆会有“星变”之兆:璧中星光翻涌,幻现古老异象。有时为灭世雷潮、有时为真龙归墟、有时竟显一道青袍虚影,手持古剑,踽踽独行于星河深处。宗中对此讳莫如深,仅列为“天衍七禁”之首,不得妄议。
但老一辈修士私下流传,这道青袍人影,或许便是那位最初在青云山留字之人。
每当星变之时,天衍神宗便会举行一次“星渊启观”,召集内门、真传所有弟子观星悟道。此举己有万年传承,成为神宗不为外人道的传承仪式之一。而有传言称,星变之中蕴藏“昔日布道者”的意志碎片,唯有与之共鸣者,方可真正踏入神宗的“深门”。
只是,这“深门”究竟为何?无人知晓。长老亦不言,典籍也未记。
不过,每一代真正执掌“太衍星图”者,最终皆不见踪影,或闭死关、或外游未归。有人说,他们是为宗门探索更深之道;也有人低语:他们,是在为某个未竟的契约,准备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