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北赶到后,翻身下马,几步走到官员面前,拱手行礼道:
“大人,不知这是为何要驱散施粥之人?
这些流民本就生活艰难,施粥此举也是一片善心,还望大人网开一面。”
官员打量了叶北一番,不屑道:
“你又是何人?少在这里多管闲事。这事儿我自有决断。”
叶北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说道:
“大人,在下叶北。实不相瞒,昨日我己向官府报备,
由我娘子,也就是昭武郡主苏奕紫出资出力,妥善安置这些流民。
今日我娘子施粥,也算是先行探路,了解流民所需。
若大人今日强行驱散,恐怕不利于后续流民安置计划,还望大人三思。”
官员听了这话,神色微微一动,心中暗自思量:
若真如这小子所说,能有人出面妥善安置流民,
倒也省了官府不少麻烦。可要是他们只是嘴上说说,
到时候事情办砸了,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犹豫片刻后,官员冷哼一声道:
“哼,暂且信你一回。但你们必须尽快拟定详细的安置计划,
呈交官府审核。若是敢敷衍了事,休怪本官不客气!”
叶北连忙应道:
“多谢大人通情达理,在下一定尽快办理。”
官员又瞪了一眼众人,带着衙役扬长而去。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流民们松了一口气,
纷纷向叶北和苏奕紫投来感激的目光。
苏奕紫看向叶北,眼中满是感动:
“还好夫君及时赶到,不然今天这事儿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叶北走近握住苏奕紫的手:
“娘子放心,为夫就是怕有心人趁机捣乱,才匆忙赶来。”
说罢,叶北转头对着一众护院说道:
“大家今天都辛苦了,施粥的事情先暂停一下,
咱们集中精力处理流民安置的问题。”
护院们齐声应是。此时,一位年纪稍长的流民壮着胆子走上前来,
对着叶北和苏奕紫深深鞠了一躬,声音颤抖地说:
“两位大恩人,你们的恩情我们都记在心里。
如果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们这条贱命都是你们给的。”
叶北连忙扶起老人,温和地说:
“老人家言重了。大家都是受苦之人,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你们先原地休息一下,待我们商量好了之后再告诉你们。”
叶北刚说完准备和苏奕紫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情,
谁知又有一众衙役跟着一顶官轿而来。
“广陵城府尹洛大人驾到。”
一个衙役粗着嗓子喊道。
‘原来是洛云图来了,看来这个事情好办了。’
叶北顿时放下心来。众人听闻,纷纷停下手中动作,
不自觉地朝着官轿方向望去。只见那官轿缓缓停下,
从里面走出一位身着官服、气宇不凡的男子,
正是广陵城府尹洛云图。洛云图迈着沉稳的步伐向前,
扫视了一圈现场,目光最后落在叶北身上,
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你就是昭武郡主的相公叶北吧,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早有耳闻你有侠义心肠,今日这救助流民之举,
更是印证了那些传言啊。”
叶北微微躬身,谦逊道:
“洛大人谬赞了,叶北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
不敢当大人如此夸赞。”
洛云图走上前,拍了拍叶北的肩膀:
“莫要谦虚,这世上能真正将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并付诸行动的人可不多。
况且此事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没有几分勇气和智谋,还真办不成。”
苏奕紫在一旁笑着接口道:
“洛大人有所不知,我家夫君这次看到流民的惨状,
毫不犹豫就行动起来了。不知道怎么惊动了洛大人。”
洛云图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几分深意:
“昭武郡主有所不知,昨日我就收到了叶北呈上来的禀帖。
我担心流你们人手不够恐出事端,便决定亲自过来看看。”
禀帖是大云朝百姓向地方官员提交的另一种正式文书,
用于报告事情、表达意见或请求指示。
叶北心中一动,明白洛云图身为府尹,对城中动态时刻关注,
这也是职责所在。他恭敬道:
“让大人费心了,还好大人今日亲临,为我们指明方向,
往后诸多事宜还仰仗大人关照。”
洛云图摆了摆手:
“分内之事罢了。这流民并非小事,关乎民生稳定。
你们有心做这件事,我自当全力支持。
对了,安置问题就由官府出面吧。城外有一处闲置的官家土地,
一首荒废着,用来安置流民倒是合适。”
顿了顿后,洛云图神色间带着几分庄重:
“昭武郡主、叶北,此次你们二位伉俪救助流民之举,
实乃大善。当今陛下心怀天下,心系万民,
一首致力于让百姓安居乐业。你们这行为,正合陛下的心意啊。
陛下常言,天下百姓皆是子民,每一个人的温饱冷暖都牵挂在他心间。
如今你们响应陛下关爱百姓的旨意,主动伸出援手,
这是值得称赞和弘扬的。陛下向来鼓励臣民互助互爱,
共同营造一个祥和繁荣的大云朝。此次流民安置若能顺利完成,
让这些流离失所之人重获安稳生活,陛下必定龙颜大悦。
而且陛下治下,大云朝政治清明,国力昌盛,
才有余力关注这些细微之处,为百姓谋福祉。
也正是因为有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咱们大云朝才能西海升平,
百姓们才能在这太平盛世之下,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你们今日的义举,也是对陛下仁德之治的一种践行与彰显啊。”
叶北和苏奕紫连忙恭敬地俯身行礼,叶北说道:
“洛大人所言极是,陛下圣明仁德,是我大云朝万民之福。
我等深受陛下恩泽,自当效仿陛下关爱百姓之心,
尽己所能为民众做些实事。此次流民安置,
便是希望能为陛下分忧,为这太平盛世添砖加瓦。”
苏奕紫也轻声附和:
“我也愿追随陛下与夫君,为大云朝的百姓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不负陛下的仁德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