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的烽火瞬间燃遍北国大地,明家齐率领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与精锐之师,冲破重重关卡,向着南京城急速挺进。而明茜派去的平叛军队,虽人数占优,却因指挥不一、将领间相互掣肘,屡屡败北。
京城内,人心惶惶。明茜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惨白,双手紧紧攥着扶手,听着前线一道道失利的战报,心中满是焦虑与懊悔。黄子城、齐迪等人跪在阶下,汗流浃背,齐迪进言:“陛下,当下之急,需速调各地勤王军队,加固京城防御,齐军虽勇,然我大明根基尚在,必能坚守。”明茜微微点头,强自镇定下令。
此时,雅桦公主挺身而出,她身着素服,面容憔悴却眼神坚定,向明茜恳请道:“陛下,臣愿亲赴城中安抚百姓,鼓舞士气,如今军心民心不稳,亟需凝聚。”明茜望着公主,眼中满是感激:“有劳二姐,愿上苍庇佑二姐平安。”公主带着一队宫女、侍卫穿梭于街巷,她轻声抚慰受惊的孩童,为守城将士送去热汤干粮,百姓们见公主亲至,纷纷重拾信心,自发组织起来,协助军队搬运物资、修缮城墙。
明家齐的齐军在进攻途中并非一帆风顺,沿途遭遇不少忠义之士的抵抗。在济南城,守将铁铉以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智谋,让燕军受阻数月之久。他高悬明琳画像于城头,令明家齐投鼠忌器,又趁夜奇袭齐军营地,杀得齐军狼狈逃窜,齐军士气大挫。然而,局部的胜利未能扭转整体战局,明家齐调整战略,绕道而行,避开这些硬骨头,继续向南京进发。
明茜为应对危局,还试图与皇侄和解,他修书数封,言辞恳切,希望等人能念及亲情,罢兵回府。明家齐却不为所动,回信冷硬,称自己只为“清君侧”,如今奸佞未除,绝不退兵。实际上,他心中的皇位执念己如燎原之火,难以熄灭。
随着齐军日益逼近南京,朝廷内部开始出现叛徒。一些官员眼见大势己去,为求自保,暗中与齐军联络,传递京城布防机密。明茜得知后,痛心疾首,却又无力回天。终于,齐军兵临京城下,守城将士虽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门被攻破。
明家齐进城后,并未立刻称帝,他先是以“周公辅成王”自居,入驻皇宫,控制局势。明茜在混乱中下落不明,有人说他乔装成尼姑,逃离京城,隐姓埋名;也有人说他自焚于宫中,以身殉国。雅桦公主被明家齐请到一处别苑,她对明家齐而视:“皇侄,你这般行径,如何对得起皇姐的信任,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明家齐面露惭色,却未回应,转身离去。
没过多久,明家齐在众多臣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之下,郑重地将雅桦公主明飒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举行了盛大而庄严的登基仪式。从此,明飒成为了这片广袤土地上新的统治者,她被尊称为帝,年号也改为了寓意着永远繁荣昌盛、华丽辉煌的“永华”。
然而就在同一年,那位曾经威震天下的朱舞帝却突然驾鹤西去。他的离去令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朝廷按照惯例为其拟定了庙号——太宗,以彰显他在位时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地位。随后,朱舞帝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宏伟壮丽的永陵之中,那里成为了后世子孙瞻仰和缅怀这位伟大帝王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