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邓伟人在1984年的“放两年再看”的意见之前,上头在1983年1月就对当前社会上超出政策规定,雇请较多“帮工”的经营行为有了一个颇为明确的说法,那就是所谓的“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上头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还是相当到位的。
当然,在1978年年末和1979年年初,政策还没有到如此开放的程度。
哪怕是教导《马克思哲学思想》这堂课的吴曦涛,也认为雇工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对他人的剥削。
这也很好理解。
只要你雇佣了其他人,你肯定会得到雇工创造利润与雇工薪水的差值利润,这个差值利润如果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对他人的剥削。
此时的李贤和认真听着吴老师的讲课,却没曾想这一理论分析背后,其实引起的波澜却是如惊涛骇浪一般。
“吴老师,部里那边请您赶紧过去!最好再带两个学生。”
正当吴曦涛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得极为入神的当口,两个中年人突然走进教室,对着他说道。
“好,我收拾一下马上过去。”
或许本身隶属于外交部的缘故,吴曦涛对这种临时征调毫不意外,直接将讲台上的随身物品放进布袋,对着李贤和他们就宣布了下课。
直到快走出教室大门,吴曦涛才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对着学生们说道。
“李贤和,颜惜语,你们两个跟我一起来吧!”
被吴老师这么一叫,李贤和先是一愣,接着跟另一个个头不高,脸上有不少雀斑,带着黑框眼镜,蓬乱头发的女生跟着吴老师一同去了外交部。
“吴老师,是什么事情啊?”
虽说感觉跟这位教《马哲》的吴曦涛除了上课回答问题以外不是太熟悉,但总归是自己的老师,因此李贤和直接壮着胆子问道。
“我也不知道,不过找我来,应该是来帮他们做理论支撑吧!”
看来接这种临时任务对吴曦涛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脸上表情依然无比平静。
“到时候你们两个就跟我打打下手。”
“好!”
李贤和和颜惜语尽皆点了点头。
对吴曦涛来说,找李贤和和颜惜语两个学生,还是有他内心的考量的。
李贤和自不必多说,外交学院这一届学霸级别的人物,再加上英语水平极为强悍,对“*****”的各种运用也了然于胸,有时候连吴曦涛都忍不住为之心惊,自然是给自己打下手的上上之选。
而颜惜语,则是班上不显山不漏水,无论是长相身材,还是学习成绩,抑或是人为处事,看上去都平平无奇的一个小丫头。
那为什么会选她?
李贤和心里也有一丝疑惑。
其实原因相当简单。
颜惜语是吴曦涛亲妹妹吴素云的女儿,等于是他的亲外甥女。
有这样一层关系,吴曦涛自然会在这种临时征调的任务中对颜惜语另加关照,好让她毕业后有更大的机会被选调入外交部,有一个更光明的前程。
当然,在外交学院里别说李贤和他们这些学生,连老师们都不知道这层关系。
除了颜惜语实在是太过不起眼以外,更关键的还是她的家庭因素。
颜惜语的父母在混乱年代中被人迫害,关在一处偏僻农场百般受辱,父亲刚好生病,一下子没熬过去直接病死,母亲悲痛不已后也随之上上吊自杀,夫妻两双双死在了一处偏僻农场,留下六岁的颜惜语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后来也是在一众亲戚的明帮暗助下才得以读书进学。
好在颜惜语还算争气,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考了全省前十。
最终还是在做舅舅的吴曦涛影响下,报了京城外交学院,成为前者的学生。
不过进了京城外交学院后,在众人基本上都是学霸的情况下,颜惜语不知道是出于自身不想出太多风投的考虑还是什么,在班级里一直不显山不漏水,要不是这一次吴老师点了她的名字,连李贤和都不一定能将她的长相和名字对上号。
上了一辆吉普车,李贤和跟着吴老师一同到了外交部。
一停好车,吴曦涛就带着李贤和和颜惜语两人蹭蹭蹭地爬到六楼。
这里是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室,打开会议室大门,吴曦涛就冲着坐在主座的一个五十多岁中年人行了一礼。
“黄部长,这次的问题竟然这么严重吗?连您也来主持?”
“倒不是多严重,主要是情况比较紧急。”
黄部长笑了笑,倒是没有当初李贤和在圣诞晚宴上看到前者时的严谨,也有可能是这一次的情况太过紧急,所以对大家都表现得比较随和。
“既然人到齐了,那现在就开始吧!”
脸上的表情一正,黄部长主持大局,让旁边一个四十出头的国字脸中年人开始介绍情况。
至于李贤和和颜惜语两个学生,则是站在吴曦涛的身后旁听。
一开始,李贤和还有点没听明白,但很快,他就跟先前苏晨曦所讲的世界局势互相联系起来。
还是越南那边的事情。
虽然我们国家外交部已经几次对越南大使馆发了照会,表达了自身的强烈谴责,甚至在之后还发表文章——《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但越南显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仍旧对我国边境进行骚扰,持续打死打伤我国不少同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有鉴于此,除了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功能以外,外交部也要起到自己应有的作用。
那就是在团结国际上的大多数力量!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争取原先与我们站在同一******的众多国家。
只有广泛地得到国际上各个阵营,各个国家的声援和认可,我们才能更光明正义地打击和谴责越南的不义行为。
至于落到实处,则是针对越南最近这段时间的不少公开宣言,基于马克思主义,发表有理有据的驳斥文章,让越南在舆论上就落入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