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贤和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班上其他同学就算有喜欢的女生,也都是与他们同龄的,但自己喜欢的,却是苏晨曦和张雪芳那样的女生。
是!
苏晨曦在班上有挺多男生拥戴,并且也被大家奉为外交学院女神。
但女神跟自己喜欢,并要去追求的女生是两码事,至少在李贤和看来是这样。
那自己究竟是怎么了?
有时候只要自己一闭上眼睛,可能想到留着清汤挂面一般长发的苏晨曦,那柔美清丽到极致的五官,曲线玲珑到甚至有种魔鬼般诱惑的身材,让李贤和不知不觉就沉醉其中。
至于列车长张雪芳,则是另一种带着一丝野性妖娆的美丽,虽然与苏晨曦截然不同,但总是与后者成双成对地出现在李贤和的梦中,一起带出一丝丝旖旎。
每每这个时候,李贤和都有些情难自己。
再加上早上起床后,那带着浓浓石灰气息的湿意,更是让他觉得自己像是变成了流氓一样。
“难道我是那种天生的流氓?”
李贤和忍不住对着自己问道。
好在这种问题出现的次数多了,李贤和就多多少少有些习以为常,很快就将其抛之脑后,跟着王春阳、郭开阳他们前往教室准备上课。
这一次的课程是《马克思哲学主义思想》,简称《马哲》。
对其他同学来说,这堂课可能显得格外枯燥无聊,毕竟这种哲学课以后学了也没什么用处,要不是为了考试及格以后好毕业,谁来上这种课。
但对于几乎将一整套《毛泽东选集》都背得滚花烂熟的李贤和来说,一旦《马哲》这种课由知识渊博,还能旁征博引的老师讲起来,那他可谓是能听得如痴如醉。
而这一堂课,讲得更是李贤和一直关注的要点。
那就是所谓雇工的问题。
到底雇工算不算资本主义?
如果说算的话,那傻子瓜子的那个年广久,也是资本家?
明明他自己也参与到劳动当中了啊!
其实,自从1956年中国实行了三大改造,尤其是工商业改造以后,“雇工”这个职业直接在中国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上绝迹了。
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中脱离出来的中国人民,直接将“雇工就是剥削”这一定义确认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共识越发深入人心。
一开始,这一共识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毕竟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都是大集体,人民公社,大家一起干活,自然没有所谓雇工和雇主的区别。
但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改革逐渐兴起。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终于开始冒头了。
当然这时候引起社会大争论的,还不是傻子瓜子这些,而是广东高要县农民陈志雄,他承包了8亩鱼塘,因为养鱼效益极为可观,第二年,尝到了甜头的他扩大规模,跨越了两个大队,承包了总共141亩鱼塘。
如此庞大面积的鱼塘,自然不是陈志雄一个人,乃至他们夫妻两人能忙得过来的,于是他雇佣了固定工一人,临时工400个工日,到下一年,他撑爆的鱼塘规模进一步亏大,从141亩直接暴增到497亩,并雇佣了固定工5人,1000个工日。
这种举动,放到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效益那么好,自己又干不过来,还不能雇人么?
更何况雇人的同时,陈志雄夫妻也在一起干!
但在这时,刚刚从混乱年代走出不久的时候,却是极大地触动了这个社会敏感的神经——
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是否可以允许在以往被视为带有资本主义特有的剥削意味的“雇工”存在?
而在此前,1980年,中央的75号文件,还明确规定了“不准雇工”。
社会各界,各方面对陈志雄雇工的质疑和职责,很快就闹到了最上头的《人民日报》。
因此1981年5月29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场关于承包鱼塘的争论》这一文,详细介绍陈志雄夫妻承包集体鱼塘的情况后说道,此事目前尚有分歧,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分歧的焦点就是——雇工到底算不算剥削?能不能跨队承包?
对于这一分歧,《人民日报》直接开辟了“怎样看待陈志雄承包鱼塘问题?”的专栏,展开讨论。
而这一讨论,就是历时三个月,直到8月30日才结束。
此次讨论,一共发表文章21篇,最后的一篇是佘大奴、黄克义的文章——《进一步解放思想,搞活经济》。
这篇文章则可以视为这一场大讨论的一个总结。
文章认为,陈志雄夫妻可以跨队承包鱼塘,也可以雇工,雇工也不算剥削,是因为他的“收入比其他人高,主要是多劳多得,是无可非议的”。
当然这一结论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场讨论中的一大成果。
这一成果中央书记处政策研究室的经济学家林子力提出,从马克思《资本论》的一个算例中,林子力推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8个人以下就叫做请帮手,8个人以上就叫雇工,8人以下不算剥削。
而这一结论是来自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中划分?“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线。
按照马克思的计算,在当时,也就是19世纪中叶,雇佣固定工8人以下,并且自己也跟工人一样直接参与到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是“介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物,成了小业主”,还不算资本家。
可一旦超过了8人,那就开始“占有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自然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资本家。
这一成果,也成为了****正统的政治经济学标准。
而这一标准,也被宣传到了全国,那就是鼎鼎有名的“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是一条铁定的界线,甚至中央当时还就此出台了文件,规定家庭专业户、个体经营户,雇工不能超过8个,超过八个就要限制,尤其是党员干部不能超过8个雇工。
这承包鱼塘的陈志雄夫妻,恰恰就没有越过这条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