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菌丝”联名礼盒的一炮而红,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其蕴含的科技力量与健康理念,更吸引了医学研究领域的目光。一天,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老者在省卫健委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柳溪。他是国内烧伤与创面修复领域的泰斗级专家,秦仲礼院士。
秦院士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胡博士,陈老师,我们团队一首在关注你们的‘琥珀菌丝’项目,尤其是古方本草结合菌丝活性物质的研究方向。你们发表在《柳溪本草》期刊上关于‘白及菌丝复合提取物’促进表皮细胞迁移和抗炎的研究简报,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他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热切光芒,“传统烧伤治疗后的创面修复,尤其是深度创面,常伴随严重的瘢痕增生和功能障碍。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有效促进真皮层重建、抑制过度纤维化的新型生物材料!你们基于菌丝和古方开发的活性成分,展现出了令人振奋的潜力!”
秦院士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合作请求:由他的顶尖团队提供临床指导和实验资源,柳溪合作社和林风团队提供核心原料和技术支持,共同开发一种基于“白及-菌丝”复合活性成分的、可用于深度烧伤创面修复的新型生物敷料!
这是一个将实验室成果推向救死扶伤临床前线的绝佳机会!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投入、漫长的研发周期和严苛到近乎苛刻的医学标准。
没有丝毫犹豫,胡适之和陈依依异口同声:“我们全力支持!”
合作迅速启动,代号“琥珀之光”。柳溪古方研究室的气氛变得更加肃穆而紧张。李阿婆珍藏的“白及”样本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林风带领团队在胡适之的指导下,在原有提取工艺基础上,针对医用标准进行了无数次优化和纯化,确保活性成分的高纯度、高稳定性和无菌性。陈依依则负责详尽的原料溯源档案和审查材料,确保每一份用于研究的“白及”都符合规范,并充分尊重了李阿婆和古方传承者的贡献。
研发过程艰难而漫长。一次次体外实验,一次次动物模型测试,失败是常态。每当团队陷入瓶颈或气馁时,陈依依总会抱着小石头出现在实验室。她会轻声给大家讲柳溪过去遇到的困难,讲暴雨后重建的艰辛,讲李阿婆守护古方一辈子的坚持。小石头咿咿呀呀的童音,仿佛带着最纯净的生命力,总能奇异地驱散阴霾,让疲惫的科研人员重燃斗志。
一天深夜,胡适之仍在实验室分析一批新的数据。门被轻轻推开,陈依依端着一碗温热的参汤走了进来,小石头趴在她肩头睡得正香。
“还没结果?”她轻声问,将汤放在桌上。
胡适之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叹了口气:“细胞迁移率提升了,但抗纤维化的效果还是不稳定……”
陈依依放下小石头,走到他身后,双手轻轻按揉着他紧绷的太阳穴,声音温柔而坚定:“还记得你教我读的那句诗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你们离‘金’不远了。想想这敷料如果成功,能帮到多少像……”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像当年那场大火里受伤的人。”
她的话像一道光,瞬间击中了胡适之。他猛地抓住陈依依的手,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亮:“依依!你提醒我了!我们一首关注的是单一成分的浓度和活性,但古方里提到‘白及’常与‘地榆’配伍增效!地榆的鞣质和抗炎成分,或许正是抑制纤维化的关键钥匙!我们之前的研究方向可能太‘现代’了,忽略了古方整体配伍的智慧!”
思路的转变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林风团队迅速调整方案,引入符合药用标准的优质地榆提取物,与优化后的白及菌丝活性成分进行科学配比。新一轮的动物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复合敷料不仅显著促进了表皮和真皮组织的再生修复,对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瘢痕的关键)抑制率也达到了理想水平!数据提交给秦院士团队后,获得了高度认可,正式进入临床前申报阶段!
捷报传来那天,阳光正好。胡适之兴奋地冲出实验室,在求知屋外的草坪上找到了正带着小石头看绘本的陈依依。他一把将母子俩拥入怀中,不顾周围人的目光,激动地转着圈。
“成了!依依!思路通了!关键数据达标了!”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小石头被爸爸举得高高,开心地咯咯大笑。陈依依靠在丈夫怀里,感受着他剧烈的心跳和巨大的喜悦,眼中也泛起激动的泪花。她颈间的琥珀吊坠和无名指上的戒指,在阳光下折射出无比璀璨的光芒。这一刻,科技的突破、古方的智慧、对生命的关怀与他们深沉的爱与信念,完美地交织在一起。柳溪土地上生长的“琥珀之光”,终于穿透了实验室的壁垒,即将为饱受创痛的生命,带去真正的希望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