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轮胎在仙营路73号门前划出两道黑印。刘白龙抹了把糊住眼睛的冷汗,手机屏裂得像蜘蛛网,王胖子的哭嚎还在耳机里时断时续:"那老太婆在吃你的记事本!"
"滋啦——"
电流声突然炸响,蓝牙耳机里传出老式磁带卡带的怪响。刘白龙扯下耳机时,瞥见屏幕倒影里有个梳疙瘩揪的小女孩蹲在车筐里,再转头时只剩张黄表纸叠的元宝。
青砖院墙爬满凌霄花,73号门牌下半截糊着房屋出租广告。刘白龙摸出铜钥匙串,发现拴着的功德券背面渗出更多血珠,在"天庆区仙营路73号"的地址上聚成箭头。
锁孔里突然涌出香灰。
"胡三太奶的规矩。"沙哑女声从门缝钻出来,"进堂口前,先把鞋底的老河泥刮干净。"
刘白龙这才发现运动鞋缝里嵌着蓝藻,腥味和桥洞里的如出一辙。他扶着门框剐蹭鞋底时,瞥见门槛石上钉着三枚乾隆通宝,铜钱眼儿里塞着结成辫的柳条。
堂屋挂着盏莲花灯,烛火却是幽绿色。供桌上七盏油灯摆成北斗状,铜香炉里插着三柱拇指粗的线香,烟迹在空中勾出狐狸轮廓。刘白龙刚迈过门槛,背后木门"砰"地合拢,震得供桌底下钻出十二只灰毛老鼠,齐刷刷蹲成两列作揖。
"甲戌年的童子命,倒是适合吃阴间饭。"
竹帘后转出个裹着蓝布褂的老太太,脑后发髻插着根蛇形银簪。她左手端着豁口青花碗,碗里泡着三颗带血槽的狼牙,右手拎的煤油灯罩上全是婴孩手印。
刘白龙突然想起文化路殡葬店的纸扎人——胡三太奶走路的姿势就像那些没装骨架的纸人,膝盖不打弯地往前飘。
"钟老道给的钥匙呢?"老太太的烟袋锅敲在供桌上,惊得老鼠们窜回桌底,"当年他抓替死鬼顶雷劫,现在倒惦记起我们野仙的香火情了。"
铜钥匙刚放上供桌,北斗油灯突然爆出七朵灯花。胡三太奶抓把香灰撒在刘白龙头顶,灰烬触到头发竟发出热油煎肉的滋啦声。
"寅时三刻进堂口,卯时之前要立旗。"老太太的银簪挑开他左肩衣裳,三道爪痕似的胎记正在渗血,"先去南门口喝碗胡辣汤,等太阳晒化眉间阴霜再回来。"
刘白龙被推出门时,怀里多了个油纸包。打开是块刻着狐首的槐木牌,还有张2002年的济宁公交月票,背面用眉笔写着:"找谢寡妇要三斤朝阳的糯米。"
晨雾里的仙营路飘着豆腐脑香味,环卫工正在清理烧烤摊的竹签子。刘白龙摸到南门口早市时,裤兜突然发烫——裂屏手机显示王胖子十分钟前发了条彩信。
模糊的监控截图里,穿藏青寿衣的老太太正趴在他工位上。花白头发垂进键盘缝隙,干瘪的嘴唇含着半截被咬烂的U盘,屏幕蓝光映出她脖颈后巴掌大的黄鼠狼刺青。
"小刘夹饼加不加辣!"煎饼摊大姐的吆喝惊得他手抖。手机摔进盛满甜沫的保温桶,再捞出来时屏幕爬满蚯蚓状的红线,最后定格在泗河公园导航界面。
刘白龙攥着发烫的手机,后颈突然吹来阴风。身后"鲁南第一甏肉"的招牌下,穿蓝布衫的谢寡妇正在剁排骨,案板上的油渍混着血水往下滴,塑料盆里泡着的糯米正泛起诡异的粉红色。
"要买米得等到头七。"谢寡妇的菜刀剁在案板上,"昨儿碾米厂刚运回来个短命鬼,现在仓房里还有阴气没散尽呢。"她撩起围裙擦手时,露出腕子上三圈用头发编的手链。
文化宫大钟敲响五下,刘白龙突然看见自己映在玻璃窗上的影子——肩头蹲着只缺耳朵的纸狐狸,正把爪子往他天灵盖里探。
---
**本章知识点补充**:
- **童子命**:民间说法指出生日柱带特殊标记的人为天上仙童转世,多劫难
- **甏肉干饭**:济宁传统小吃,用陶甏炖煮五花肉,配以面筋卷、海带结等
- **甜沫**:鲁西南特色咸粥,用小米面熬制,加入豆腐丝、粉条等配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