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悦把晾晒的布条收下来,叠好放进柜子里。许晴己经坐在桌边写作业了,小脸绷得紧紧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院子里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自从那天在村里揭穿了许文涛的骗局后,他果然没再出现。可孟悦知道,这种人就像墙角的霉菌,一时压住了,不代表永远消失了。
她摸了摸手腕上的玉镯,心里沉稳如常。昨晚她又进了一趟空间,果树区那边的树己经长得郁郁葱葱,枝头缀满了果子。有些己经开始泛红,像是快要熟透的样子。
她决定趁着这几天天气晴朗,去镇上卖点果子换些钱。家里虽然靠着空间里的菜地也能维持生活,但总不能一首靠种菜过日子。尤其是许晴马上要升五年级了,学费、书本费、校服费……哪一样都得花钱。
这天晚上,等许晴睡下后,孟悦轻手轻脚地进了里屋,关上门,从床底的小木箱里拿出一个旧竹篮。她将几件厚实的衣物铺在篮底,然后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意识一沉,便进入了空间。
夜色中的空间依旧温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她沿着小径走到果树区,借着手电筒的光仔细查看。
那些果子比前两天更,颜色也更深了。她伸手摘了一个,轻轻一捏,果实表面光滑紧致,带着一丝温润的光泽。她咬了一口,甜味瞬间在舌尖炸开,还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清香。
“成了。”她低声自语,嘴角微微扬起。
回到现实后,她把果子藏在衣襟里,又拿了几张干净的报纸垫在篮子里,小心地把果子放进去。第二天一早,她就背着篮子往镇上走。
集市上人来人往,她找了个偏僻的角落摆摊。篮子里的果子被报纸盖着,只露出一小部分,看起来像是普通的野果。
没多久,就有几个路人好奇地围了过来。
“这是什么果?”一个中年男人问。
“山里摘的,味道还不错。”孟悦回答得很自然。
那人买了一斤尝了尝,眼睛顿时亮了:“这果子真甜!你还有吗?”
“有是有,不过不多。”孟悦笑了笑,“我家那片山上也就结这么几棵树。”
“那你以后还能摘到吗?我回头再来买。”
“看季节吧,冬天不一定有。”她说完,又补充了一句,“你们要是喜欢,可以带回去给家人尝尝。”
不一会儿,果子就被抢购一空。孟悦数了数钱,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回到家时,天己经快黑了。她把钱藏好,又给许晴买了两件新衣服和一本练习册。孩子看见新衣服的时候眼睛都亮了,抱着衣服翻来覆去地看。
“妈妈,这衣服是你买的吗?”
“嗯,路过镇上裁缝铺,刚好看到打折。”孟悦笑着说。
许晴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衣服叠好放在床上。她己经懂事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乱扔东西。
几天后,村子里开始有人注意到孟悦家的变化。
先是李婶在井边打水时看见她家灶台上多了几样新鲜的菜,酸萝卜、腌黄瓜、干豆角,都是自家做的,香味儿飘得老远。
“哟,孟悦日子过得不错啊。”李婶语气里带着酸意。
孟悦只是笑笑,没搭理她。
后来又有几个邻居来串门,说是听说她家最近吃得好了,想问问是不是有什么秘诀。
“也没啥秘诀,就是自己种点菜,省点花呗。”孟悦一边泡茶一边说。
“那你家那块地怎么种得比我们家还好?”
“可能是我每天早上都去松土、浇水吧。”她说得轻描淡写。
“哦——”邻居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菜全都是从空间里种出来的,不仅长得快,而且口感特别好。孟悦也只是挑了些普通品种拿出来,剩下的她都留着自己吃或者卖掉了。
这一天傍晚,孟悦正在厨房里炒菜,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
“孟悦,在家吗?”是外公的声音。
她赶紧开门,只见外公手里提着个布袋,神情有些凝重。
“进来坐吧。”她招呼道。
外公坐下后,从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递给她:“这是我今天在集市上买的,给你和晴晴吃。”
“谢谢爸。”孟悦接过,笑着问道,“您今天怎么来了?”
外公顿了顿,才开口:“我听说你在镇上卖果子的事了。”
孟悦心头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是吗?谁告诉您的?”
“有个卖豆腐的老王头,他说他看见你摆摊了。他还说,那果子味道特别好,问他能不能介绍别人去买。”
孟悦点点头:“我知道了。”
“你这事做得挺聪明的。”外公看着她,眼里带着几分欣慰,“但我还是担心,别让人盯上了。”
“放心吧,我有分寸。”她低声道。
外公叹了口气:“你妈要是看到你现在这样,一定很欣慰。”
提到母亲,孟悦的眼眶微微发热。她低头扒拉着锅里的菜,没有说话。
外公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你自己多注意点,别太招眼。”
“嗯。”她应了一声。
送走外公后,孟悦站在门口望着远处的天边,心里一片清明。
她知道,自己这条路走得越来越稳了。而接下来,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守住这一切,还要让它们变得更好。
风从院外吹进来,卷起几片落叶,啪嗒一声落在地上。
许晴跑出来,拉住她的手:“妈妈,我想考重点中学。”
孟悦蹲下身,认真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好,妈妈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