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华佗现代行之我是外卖员
神医华佗现代行之我是外卖员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神医华佗现代行之我是外卖员 > 第43章 晓晓的实习烦恼

第43章 晓晓的实习烦恼

加入书架
书名:
神医华佗现代行之我是外卖员
作者:
杨树上的知了
本章字数:
8624
更新时间:
2025-06-22

西郊的风,似乎比城里的更硬,带着一股驱不散的铁锈和尘埃味,刮在脸上,像细小的砂纸在磨。华佗骑着那辆被苏曼鄙夷为“铁驴”的破旧电动车,驶离了那片巨大而压抑的工业废墟,将苏曼那辆黑色豪车留下的冰冷尾气和更冰冷的警告甩在身后。

拒绝,意味着更漫长的流放,更逼仄的道路。但指尖口袋里那枚温热的土鸡蛋,粗糙的蛋壳传递着赵大妈朴实的感激,像一颗小小的火种,在寒夜里固执地散发着微光,熨帖着他被苏曼尖锐话语刺痛的神经。医者仁心,纵使蒙尘于泥泞,其光不灭。这便是他的根,他的锚。

回到那间简陋的彩钢棚宿舍,老耿的鼾声依旧震天响,棚内的寒气并未因他短暂的离开而消散半分。他默默将赵大妈的土鸡蛋小心放进唯一的搪瓷碗里,目光扫过堆在角落的几本借来的、翻得卷边的中医基础书籍。林老的邀约,因为这场无妄的“流放”,变得遥不可及。心头一丝遗憾掠过,但很快被更现实的疲惫取代。

就在他准备合衣躺下,试图在硬板床上汲取一点热量时,那部私人手机屏幕再次亮起。这一次,不是冰冷的命令,而是林晓晓的名字在闪烁,伴随着一条带着明显焦虑语气的信息:

**“华老师,睡了吗?我…我快被实习选择烦死了!感觉好迷茫,能跟你说说吗?[哭脸]”**

华佗微微一怔。晓晓。那个在操场上晕倒女生身边惊慌失措、随后又满眼崇拜追着他问东问西的清纯女孩。她像一株向阳而生的嫩苗,带着象牙塔里特有的干净气息和对中医不掺杂质的热爱。此刻她的烦恼,像一缕清风,暂时吹散了西郊的阴霾和苏曼留下的沉重。

他迅速回复:“无妨,但说无妨。我尚未歇息。”

几乎是立刻,晓晓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听筒里传来她带着鼻音、语速飞快的声音,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小鸟:

“华老师!我真是…唉!学校要求我们下周就要确定实习医院了!省人民医院、市中医院,还有几家区级医院。我本来一心想去市中医院的,想着能多接触中医临床,跟着老专家学习!可是…可是跟我关系好的辅导员,还有几个学长学姐都劝我…”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落也更困惑了:

“他们说,市中医院现在西医化太严重了!大部分科室都是西医主导,中医就是个摆设,开点中成药,做做理疗。真正的辨证论治、开方抓药的机会少得可怜。那些老专家,要么快退休了,要么被排挤在边缘,说话都没分量。他们说,去了就是浪费时间,学不到真东西,以后找工作也没省人民医院这种西医大平台的履历硬气…”

华佗安静地听着,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初入省保健局时的情景。那森严的大楼,孙猴子刻薄的刁难,满桌看不懂的“天书”文件,还有他试图“望气”诊脉却被当成搞封建迷信的尴尬…晓晓描述的市中医院困境,与他这个“神医顾问”在体制内遭遇的格格不入何其相似!中医的精华,在这现代社会的庞大机器中,似乎总被挤压、被边缘化、被要求削足适履。

“他们还说了好多…”晓晓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显然这选择让她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说现代医院讲究循证医学,讲究数据,讲究流程标准化。中医那一套‘望闻问切’,在人家眼里就是‘玄学’,是‘经验主义’,上不了台面。就算在市中医院,也要学写西医病历,背各种西医指标…我感觉…感觉我学了这么多年的中医,好像一进医院的大门,就变得…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点…格格不入?”

她的话语,像一根根细针,精准地刺中了华佗内心深处的隐痛。他想起了在保健局会议上,那些西医专家对他“点穴”救人视频的嗤笑,对他用叉子施针的质疑;想起了自己满腔热忱想为同事调理身体,却被投诉“窥探隐私”的荒谬;更想起了李书记那句语重心长的“光有医术还不够…要学会用规则保护自己”。

晓晓的迷茫,不仅仅是一个实习选择的问题,更是一个年轻中医人在现代医疗体系夹缝中寻找自我价值和存在方式的缩影。她的困惑,华佗感同身受。

“晓晓,”华佗的声音透过听筒,低沉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仿佛能穿透电波,抚平她的焦虑,“你所言,某…我深有体会。”

他没有立刻给出建议,而是分享了自己的遭遇。没有提及苏曼,也没有详说诬告风波,而是聚焦于初入“衙门”时的无所适从。

“初至衙署,满目陌生。规矩繁复如天书,行事动辄得咎。欲以所学助人,反被视为异端,斥为‘怪力乱神’。”华佗的声音平静,带着一丝无奈的自嘲,“便如那园中老周之果树,虫害隐于内,吾观其叶脉异色便知,然旁人视之,只道是‘无稽之谈’。”

晓晓在电话那头安静下来,似乎被华佗的分享吸引了。

“然,”华佗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坚定,“医道存续千年,自有其根基。‘望闻问切’,非玄虚,乃洞察秋毫之秘钥;‘辨证论治’,非经验,乃洞悉人体阴阳变化之大道!西医之术,精于微观,长于急危,其‘循证’之法,亦为求实之径,非全然谬误。”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绪,也为了让晓晓消化:

“汝之困惑,在于何处能守‘本心’,何处能习‘真知’。然晓晓,欲明其理,先窥其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非战场,然理相通。”

“华老师,您的意思是…?”晓晓的声音带着探寻。

“某以为,”华佗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如同磐石,“汝不妨先去那省人民医院!”

“啊?”晓晓显然没料到这个答案,有些惊讶。

“不错。”华佗肯定道,“此乃西医重镇,规矩森严,流程分明。汝所言‘循证’、‘数据’、‘标准化’,皆在其中矣。汝入其中,亲身体察其运作之逻辑,诊断之精微,急救之迅捷,乃至其局限所在。知其何以强,何以弱。此乃‘知彼’。”

他继续说道:

“同时,汝需牢记‘本心’!非是去俯首称臣,全盘接纳。而是以汝之中医根基,冷眼旁观,取其精华,识其不足。见其如何解病痛,又如何有时束手无策;见其器械之精妙,亦见其对‘人’之整体关怀或有缺失。此等经历,对汝日后融汇贯通,弥足珍贵!待得时机成熟,根基更牢,再转投市中医院,乃至日后如林老般开堂坐诊,或投身如‘青囊计划’般事业(他适时地提了一下林老的邀约,暗示未来),彼时汝之眼界,汝之根基,汝对中西医之理解,将远超同龄之人!此乃‘知己’而后‘知彼’,方能‘融会贯通’!”

华佗的话语,如同拨云见日,瞬间照亮了晓晓心中的迷雾。他不仅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更提供了一条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路径——不是逃避西医的强势,而是主动去了解它、学习它,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和发扬中医的精髓!这比单纯鼓励她“坚持中医”要有力量得多!

“华老师…”晓晓的声音带着恍然大悟的激动,还有浓浓的感激,“我…我好像明白了!您是说,去省人民医院不是放弃中医,而是去学习对手的长处,看清整个战场,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用中医去治病救人,甚至…去改变些什么?”

“孺子可教也!”华佗难得地用了一句古语夸奖,语气中带着欣慰的笑意,“医道无涯,兼容并蓄方为正途。坚守本心,非固步自封;开拓眼界,非数典忘祖。汝有此悟性,何愁前路?”

“嗯!”晓晓用力地应了一声,之前的迷茫和沮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振奋,“谢谢您,华老师!您真的…真的点醒我了!我明天就去跟辅导员说,我选省人民医院实习!”

解决了最大的心结,晓晓的语气轻松活泼起来:“对了,华老师,您在西郊…还好吗?那边是不是特别荒凉?我听同学说那边空气不太好。”她想起华佗被“流放”的处境,语气又染上担忧。

华佗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土鸡蛋,感受着那粗糙温热的触感,眼前浮现赵大妈感激的笑脸和老周果园里重新焕发生机的果树。西郊的荒凉冰冷依旧,但这里,同样有需要他、认可他的人。

“尚可。”华佗的声音平和下来,带着一种经历过风暴后的宁静,“此地虽偏,人心质朴。今日还帮一果园主人诊看果树虫害,为一老妪缓解腿疾之痛。能解其忧,吾心甚慰。”

他没有抱怨环境的恶劣,也没有提及苏曼的插曲,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着最真实的、属于“西郊华佗”的日常。这份在逆境中依然践行医道、心系他人的从容,让电话那头的晓晓肃然起敬,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更深的倾慕。

“华老师,您真了不起!”晓晓由衷地赞叹,“无论在哪里,您都能发光发热!对了…”她忽然想起什么,语气带着一丝俏皮和期待,“我最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讲经络穴位按摩缓解视疲劳的书,照着练了练,感觉有点用。我们宿舍几个考研的姐妹天天对着书和电脑,眼睛都又干又涩,我能用您教我的方法,给她们按按试试吗?就按那几个穴位,太阳穴、睛明穴…”

华佗听着晓晓活学活用,甚至开始尝试帮助身边人,心中倍感欣慰。这才是传承的希望所在。“自然可以。取穴宜准,力道宜柔缓持久,以得气为度,勿用蛮力。若有不明,随时可问。”

“太好啦!谢谢华老师!”晓晓的声音雀跃起来,“等我去实习了,遇到什么有趣的病例,或者…或者又迷茫了,还能再跟您说吗?”她问得小心翼翼,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随时可也。”华佗应道,声音温和。在这个冰冷的西郊夜晚,晓晓的信任和依赖,像一缕温暖的阳光,驱散了些许寒意。她的困惑让他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而引导她找到方向的过程,也让他对自己的道路更加坚定。

“嗯!一言为定!那…华老师您早点休息!西郊冷,您多注意保暖!”晓晓的声音充满了活力,与通话开始时判若两人。

结束通话,彩钢棚里重新被老耿的鼾声填满。华佗握着尚有微温的手机,望向棚顶缝隙外那片被工业尘埃遮蔽、显得格外稀疏的星空。西郊的风依旧在呜咽,前路依旧布满荆棘,苏曼的警告也言犹在耳。

但此刻,他的内心却异常平静。

晓晓的迷茫与选择,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他自己的处境。他开导晓晓的话,何尝不是说给自己听的?坚守本心,开拓眼界,融会贯通。

拒绝苏曼,是守住了医者的根。留在西郊,是选择了在泥泞中依然扎根于需要他的土壤。引导晓晓,则是在为未来播撒种子。

他再次摸了摸口袋里的土鸡蛋和那枚冰冷的刮骨刀片。一个带着现实的温暖,一个连接着千年的传承。这两样东西,便是他在这喧嚣复杂的现代洪流中,最坚实的锚点。

夜更深了。华佗闭上眼,不再去想苏曼冰冷的豪车,不去想保健局森严的大门,也不去想那遥不可及的“青囊计划”。他的思绪沉静下来,专注于明日要送的单子,或许路上还会遇到需要他“职业病”发作的病人或果树。这便是他此刻的道路,在尘埃中,一步一步,走得踏实。

而远在城区的大学宿舍里,林晓晓放下手机,脸上带着释然的笑容和坚定的光芒。她摊开实习志愿表,在“第一志愿”栏,郑重地写下了“泰城省人民医院”。她知道,这不是妥协,而是华老师指引的一条更宽广的、通往未来的道路。她对那个身处西郊泥泞却依然心似琉璃的身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赖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亲近感。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她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庞。她的实习生涯,将从了解那个“对手”的世界开始,带着中医的种子,去迎接属于她的挑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