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钟声敲响第七下时,林冰尘发现手中的《宇宙常数研究》正在变轻。
书页一片接一片化作光点,在阅览室的灯光下泛起青铜色的涟漪。最后剩下的封底上,浮现出他熟悉的字迹——不是印刷体,而是沫雪特有的、带着数学符号般精确的笔迹:
"北纬45°,东经113°,今日7:13"
窗外突然暗了下来。
不是阴云,而是所有的光源——路灯、电子屏、甚至手机背光——都在同一秒切换成了星光的颜色。沫雪拽着他冲向窗边,北斗七星的投影从草坪升起,在夜空中与真实的星座完美重合。
第七颗星的位置,悬浮着一扇门。
不是青铜门,不是数据门,而是最普通的、大学教室常见的木门。门牌上钉着张泛黄的准考证,照片己经褪色,但考号清晰可见:11501
"这是......"
"最终考场。"沫雪的声音有些发抖,"沈雅留给我们的补考。"
门后的空间不足十平米。
没有高科技设备,只有一张课桌,桌上摆着份卷子。林冰尘走近时,卷子自动展开,露出上面的题目:
论述题(100分)
请证明:
1. 观测者的眼泪可以改写物理常数
2. 星辰的排列是人类最古老的代码
3. 你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答题区不是空白纸页,而是块嵌入桌面的触控屏。当林冰尘的指尖碰到屏幕时,学号胸牌突然发热,"∞"符号分解成无数光点流入屏幕。
沫雪从口袋里掏出那枚透明晶体,此刻它内部星云旋转的速度加快了百倍。
"最后一步。"她将晶体按在屏幕右上角,"用这个签名。"
晶体接触屏幕的刹那,整个房间开始数据化。不是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而是更古老的、像星空般浩瀚的模拟信号。墙壁浮现出2007年实验室的黑板笔记,地板流动着2013年昆仑墟的冰纹,天花板投影着2023年高考考场的监控画面——
所有时空在此刻重叠。
林冰尘突然听见沈雅的声音,不是来自设备,而是首接回荡在颅骨内:
"观测者终章最终条:
当你们开始观测自己,星辰便成为眼睛。"
答题屏上自动生成文字,不是他们输入的答案,而是一段来自11501年的信息:
"致2007年的沈雅老师:
您留下的√2/2常数拯救了人类文明。
现在,轮到我们守护您的星空了。"
落款是:
观测者11501号 & 11502号
晨光熹微时,两人在图书馆台阶上醒来。
《宇宙常数研究》完好无损地躺在沫雪背包里,只是扉页多了一行钢笔字:"满分"。校园广播正在播放早间新闻:
"今日凌晨,北斗卫星系统捕捉到奇特信号,经破译系某数学常数......"
林冰尘摸出手机,锁屏界面自动跳出一条新通知:
来自:沈雅
内容:今天下午√2/2研究室见
抬头时,晨光恰好穿过云层,在沫雪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举起手机给他看——相同的发件人,相同的内容,只是她的版本多了一行小字:
"记得带上那枚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