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在毕懋康、毕懋良、焦勖等工仗局主事官员的陪同下,巡视到那处专门用来试射新式鸟铳的试验场之时,一名正在调试手中火铳的匠户,在看到远处那片象征着天子亲临的明黄色仪仗之后,竟是吓得魂飞魄散,“噗通”一声,便跪倒在地,连手中的火铳,也“当啷”一声,掉落在了地上。
崇祯皇帝的目光,瞬间便被那支掉落在地的、造型颇为新颖的短火铳,给吸引住了!
“此物……是何物?” 他饶有兴致地问道。
工部尚书兼工仗局总领毕懋康,连忙上前,将那支短火铳拾起,恭敬地呈送到皇帝面前,脸上带着几分自豪与兴奋,回禀道:“启禀陛下!此铳,乃是我等工仗局的工匠们,在研究了那些从澳门送来的西洋转轮打火枪之后,去其繁复,取其精要,并加以改良之后,所试制出来的新式短铳!”
他继续介绍道:“臣等以为,可将其命名为——‘大明短铳’!”
“大明短铳……” 崇祯皇帝接过那支尚带着几分粗糙、却也充满了实用主义美感的短铳,在手中掂了掂,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名字!最重要的是,此乃我大明工匠,自主改进之利器!足以向天下人证明,我汉家儿郎的智慧,绝不输于任何西夷蛮邦!” 他这番话,极大地提升了在场所有工匠们的民族自豪感!
这“大明短铳”,采用了双枪管设计,不仅可以齐射,更可以实现快速的连射;其枪身短小精悍,可单手操作,尤其适合骑兵在颠簸的马背之上,进行近距离的射击作战;更关键的是,它采用了最新研制出来的、对气候依赖更小、也更便于清理残渣的燧发式击发结构,兼具了外露与内藏两种机括之优点。唯一的缺点,或许便是……其造型略显朴素,不如那些西洋贵族们所用的装饰精美的短铳那般……美观。
“光说不练假把式!” 崇祯皇帝把玩着手中的短铳,兴致盎然,“朕要亲眼看看,它在实战之中的威力!”
他目光一扫,落在了随行护卫的锦衣卫百户齐昊的身上。此人乃是前不久武科大比之中,脱颖而出的一名武进士,马术、骑射皆是上上之选,此刻正被安排在御前,充当侍卫。
“齐昊!”
“臣在!”
“你,来替朕,试试此铳!”
“遵旨!”
齐昊闻言大喜!他知道,这是皇帝陛下在给自己一个在御前展现实力的绝佳机会!他立刻接过那支“大明短铳”,翻身上马,向着百步之外的草人靶子,策马疾驰而去!
只见他在颠簸的马背之上,竟是异常沉稳!他先是举枪,对着那草人靶子,连开两枪!“砰!砰!” 两声脆响!那草人的头部和胸部,瞬间便爆出了两个大洞!随即,他竟在马背之上,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从腰间的弹药包中,取出了新的弹药,迅速完成了再次的装填!并再次射击!在精准地命中靶心之后,他又猛地拔出腰间的绣春刀,发出一声怒吼,手起刀落,便将那早己是千疮百孔的草人靶子,一刀……斩首!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这……这便是骑射与近战的无缝衔接!这短铳的出现,将极大地提升大明轻骑兵的战术灵活性与冲击力!
齐昊策马而回,脸上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陛下!此铳……此铳简首是神物啊!其所有装填发射之操作,皆可在马背之上完成!若我大明骑兵,皆能人手一支,那……那日后在与建奴鞑子的骑兵对阵之时,必将……无往不利!此乃……应对贼虏骑兵之无上利器啊!!”
然而,就在崇祯皇帝也同样为此铳的巨大威力而感到振奋不己之时,火器局主事焦勖,却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几分悲痛之色,奏报了一件……令人心情沉重之事。
“陛下……”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为……为试制此铳,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火器局……共有五名最为优秀的匠户,因铳管在试射之时,不幸炸膛,而当场……殉职。另有三名经验最为丰富的老师傅,也因日夜操劳,积劳成疾,最终……病逝于任上。”
毕懋康兄弟二人,也随之跪倒在地,联名请求道:“恳请陛下,能给予这些为国尽忠的匠人,一份……身后的哀荣!”
崇祯皇帝闻言,心中一震!他连忙亲自上前,将这三位为大明火器革新,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一一扶起。
“三位爱卿,快快请起!” 他的眼中,充满了感动与……敬意。
他环视在场所有工匠,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庄重而又充满了感情的语气,当众宣布:“传朕旨意!!”
“自今日起!凡我大明工仗局所属之所有工匠,凡因公殉职者,一应……皆视作在战场之上,为国捐躯之阵亡官兵!其名讳,入忠烈祠,永享祭祀!!”
“其家属,尽数接入京师!由户部统一安置!每月按时发放双倍之银两粮米!确保其……衣食无忧!其子女,亦可优先入国子监或皇家武学院就读!”
“所有在职之有功匠户,皆需按军功,详细造册!由吏部核定之后,一体……升赏!”
“朕要让天下所有人都知道!” 他的声音,在整个试验场上空回荡,“为国造船、制炮、炼铁、造铳者!与那上阵杀敌之将士,一般无二!皆是……为国战死!皆是我大明朝,最值得敬重的……英雄!!”
在用这番制度化的抚恤,彻底赢得了所有工匠们的“人心”之后,崇祯皇帝立刻便下达了关于“大明短铳”的量产命令!
“毕爱卿!此‘大明短铳’,首批,给朕……先造三千杆出来!朕要尽快,将其配发到京营禁军之中,先行试用!”
随即,他又立刻召见了户部尚书倪元璐、英国公张世泽、以及禁军总督董琦三位大臣,与他们一同,商讨此铳之具体使用与后续的推广方向。
最后,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他最为信任的内厂提督方正化。
“方伴伴!”
“奴才在!”
“从今日起,整个工仗局,所有火器的研发、制造、以及……经费之使用,所有事宜,皆由你内厂,给朕……全权监察!”
“朕不希望,”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寒光,“再看到任何……因官僚扯皮、或是贪墨腐蚀,而导致朕这兴国强军之大计,受到半分阻挠之事!你……可明白?!”
“奴才……遵旨!” 方正化心中一凛,立刻叩首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