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穿梭与救世传奇
时空穿梭与救世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时空穿梭与救世传奇 > 第41章:脉象

第41章:脉象

加入书架
书名:
时空穿梭与救世传奇
作者:
云山隐士
本章字数:
9286
更新时间:
2025-04-16

缓脉,指下的感觉好像春日里缓缓流动的溪流,不急不躁,从容和缓,节奏平稳而悠然。正常情况下,缓脉是和平无病的象征,代表人体气血充足,脏腑功能协调,就像运转良好的精密仪器,各部件配合默契。此外,人体的面色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睡眠安稳,饮食正常,二便调畅。然而,缓脉在病体状态下,意义就截然不同,当湿邪侵犯人体,因其重浊粘滞的特性, 会阻碍气血的正常运行,使脉象变得迟缓。比如久居潮湿之地,或在潮湿天气中感受湿邪,患者可能感觉身体困重,仿佛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肢体酸懒不想动弹,头重昏沉,好似带着一顶厚重的帽子,胸脘痞闷,就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食欲不振,口中黏腻不爽。另外,脾胃虚弱时也可见缓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气血的运化缺乏动力,脉象更是显得缓慢无力,这类患者常感觉食欲不振,吃点东西都觉得胃胀,消化不良,大便稀糖不成形,身体日渐消瘦,精神萎靡不振。

芤脉,

芤脉独特而鲜明,触摸时感觉手指就像按在浮在水面的葱管上,浮大中空,感觉两边实中间虚,有一种虚空之感。芤脉最常见于大量失血之后,比如外伤导致的严重出血,或者女性月经过多、崩漏等情况。当人体忽然丢失大量血液,脉管中的血液骤然减少,无法充分充盈脉道,就如同被抽干了水的水渠,虽然脉道的轮廓痕迹仍在,但却是内部空虚。此时的患者面色苍白,毫无血色,头晕目眩,站立不稳,只感觉天旋地转,心悸心慌,心跳剧烈且慌乱,冷汗淋漓,西肢无力,就像被抽去了筋骨。除了失血,在某些热病伤阴,阴血亏虚严重时,也可能出现芤脉。因为热邪灼伤阴液,才使得阴血减少,不能充盈脉道,同时,热邪又迫使气血浮跃于外,形成外实内虚的脉象。患者除了脉象表现为芤脉之外,还会伴有潮热盗汗,午后或夜间身体发热,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口渴咽干,皮肤干燥粗糙,小便短小色黄,大便干结难解。

革脉

革脉的触感犹如按在紧绷的鼓皮上,浮取感觉弦大而硬,重按却中空无力,有一种外强中干的特质。革脉常提示人体精血内虚,阳气外浮。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症状。比如女性流产或产后失血过多,身体极度虚弱,不仅脉象呈现出革脉,还会面色苍白或萎黄,憔悴不堪,头晕耳鸣,仿佛有知了不停在耳边鸣叫,腰膝酸软,西肢麻木,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男子若频繁遗精、滑精,长期损耗肾精,也会出现革脉,同时,伴有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容易疲劳,性功能减弱等症状。从中医理论来讲,正常生活状态下,精血是维持生命活动和滋养脏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精血大量损耗,阴不敛阳,阳气就会浮越于外,形成这种看似强盛实则空虚的脉象。此时需要及时调养,补充精血,固摄阳气,以恢复身体的阴阳平衡。

牢脉

牢脉,触诊时如同触摸深埋地下的树根,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有着一种坚实而深沉的力量感。牢脉主阴寒内盛,疝气,癥积等病症。当体内阴寒之气旺盛,阳气被严重遏制,气血被寒邪凝滞在体内,就会出现窂脉。比如寒疝患者,腹部会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多在小腹两侧,可牵引到阴囊收缩,疼痛剧烈时,患者甚至会有弯腰屈膝,冷汗首冒,面色苍白。若体内有肿块,比如肝脾肿大,子宫肌瘤等,气血运行受阻,在局部凝结,也会见到这种窂脉。这类患者除脉象窂实外,还可能在局部摸到质地坚硬的肿块,肿块位置固定,推之不移,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就像鱼鳞一样粗糙。牢脉的出现表明体内邪气强盛,病情较为深重,需要根据具体病症,采取温阳散寒,软坚散结等方法进行治疗。

弱脉

弱脉,轻取难觅,需重按才可察觉,其脉象细软无力,就像风中摇曳的烛火,气息微弱,仿佛随时都可熄灭。弱脉主要反映人体阳气虚衰,气血不足。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血是滋养脏腑组织的物质基础。当人体久病不愈,或者先天禀赋不足,阳气逐渐虚衰,无力推动气血运行,气血生化也随之不足,脉道得不到充足的气血充盈,就会出现弱脉。比如一些年老体弱的人,身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常伴有畏寒肢冷,手脚冰凉,即使在温暖的室内也难以暖和。神疲乏力,总是提不起精神,说话声音低微,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弱脉的出现,提示身体处于虚弱状态,需要及时温补肾阳,益气养血,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力。

伏脉

伏脉需重按到筋骨时,才能感觉到,甚至有时需推筋着骨才能触及,好像隐藏在深洞之中的动物,踪迹难寻。多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急的病症。当邪气内伏,气血被闭阻,比如严重的痰浊闭阻、热邪内陷,患者可能忽然昏厥,不省人事,西肢厥冷;或是因剧痛,如急性腹痛,痛的在床上打滚,冷汗淋漓,就会呈现出伏脉。

动脉

动脉具有滑数有力,短而搏动明显的特点,如豆粒在指下滚动,跳突不休。常见于惊恐、疼痛之时。人在忽然遭受到惊吓,或身体剧痛时,气血逆乱,阴阳相搏,此时的脉象就称之为动脉。比如,忽然遭遇意外事故,心跳陡然加快,心慌意乱,脉象往往急速跳动,似豆子滚动一般。

促脉

促脉是脉来数而时有一至,至无定数。就像极速奔跑的人,忽然被绊了一下,但不知何时会再被绊。主阳盛湿热,气血痰食停滞,也可见于脏器衰败,阳热亢盛,灼烧阴液,炼液为痰,痰食阻止气血运行,就会出现促脉。提示病情危重,胀气将绝。

结脉

结脉是脉来缓慢,时有终止,止无定数,宛如前行的车辆,时不时停下来,却没有规律。多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当体内阴寒偏盛,阳被被遏,气血运行不畅,如寒痰凝结在肺部,咳嗽咳痰,痰液清稀量多,或者体内有淤血阻滞,可能出现结脉。若是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也可能出现结脉。

代脉

代脉表现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好比时钟的指针每隔固定时间卡顿一下,有规律的停歇。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等。心脏功能严重受损,脏气衰败,气血大亏,脉象就会出现有规律的停歇;或者在剧痛,忽然遭受惊吓,以及严重的跌打损伤后,气血逆乱,也可能出现代脉。

散脉

散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节律不齐,如同撒在地上的沙子,毫无规律。常见于元气离散,五脏六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肺之气将绝之时。如临终之人,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目合口开,手撒遗尿,此刻脉象散漫无序,提示生命垂危,气阴耗竭。

长脉

长脉脉象首尾端首,超过本位,就像一条悠长的道路。正常人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时可见长脉,这是身体健康,气血畅达的表现;在病理状态下,阳盛、热盛 、痰火内蕴等使气血雍盛,脉道充实,也会出现长脉,此时,患者可能伴有面红目赤、发热、烦躁等症状。

短脉

短脉首尾皆短,不能满部,仿佛一段短小的线段。主气病,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损。当气机不畅,气行受阻,如情志不舒,导致肝郁气滞,胸肋胀满疼痛,脉象可能短而有力;若久病体虚,元气大伤,气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脉象就会短而无力,患者还可能伴有气短乏力,少言懒语等症状。

缓脉相关病症

湿邪困阻

病情:久居潮湿之地或冒雨涉水后,身体困重,肢体酸懒,头重昏沉,胸脘痞闷,食欲减退,口中粘腻不爽,舌淡胖,苔白腻。

用药及用量:藿香正气散。霍香15g紫苏10g、白芷10g、大腹皮10g、茯苓15g、白术15g、陈皮10g,半夏曲10g、厚朴10g桔梗10g、甘草10g大枣五枚,生姜三片。方中霍香为君药,芳香化湿,解表散寒,用量较大亦发挥主要功效;紫苏 、白芷助藿香解表伤寒,理气和中;厚朴、大腹皮,行气化湿,燥湿除满;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白术茯苓,健脾利湿。桔梗宣肺利膈;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若病情反复,湿邪郁久化热,出现口苦,舌苔黄腻,可去紫苏、白芷,加黄连6g、黄芩10g清热燥湿;若伴有食积,出现腹胀,嗳腐吞酸,加神曲15g、山楂15g消食导滞。

脾胃虚弱

病情:食欲不振,胃胀,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身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缓弱。

用药用量

原参茯白术散:人参10g(或党参15g代替)、茯苓15g 、白术15g、山药15克、白扁豆10g、莲子肉10g、薏苡仁15g、砂仁6g(后下)、桔梗10g、甘草10g。

加黄芪20g、与人参(或党参)共为君药,增强补气健脾之力,大补脾胃元气,增强运化功能,黄芪与其他药材一同入煎剂。

阵皮10g。辅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理中和气为臣,改善脾胃虚弱导致的气机不畅,

神曲15g消食和胃,帮助脾胃虚弱者消化食物,缓解食欲不振和食积问题,生姜5片,温中止呕,散寒解表,防止滋补药物滋腻碍胃。上两味共同为佐

使药:大枣5枚,协助甘草调和诸药,增强方剂补益作用,滋养脾胃。

芤脉相关病症

大量失血

病症:外伤失血或月经过多、崩漏后,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心悸、冷汗淋漓、西肢无力。

用药及用量

原独参汤加味:人参30g(急煎顿服),待病情稍缓后加熟地20g、当归15g、白芍15g、川芎10g。

君药:人参大剂量使用后为君药,大补元气固脱,可再加阿胶15g(烊化)为君药,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与人参协同迅速补充失血后气血大亏,

臣药:加枸杞子20g,协助熟地、当归等补血滋阴,增强补血效果。

佐药:三七粉6g(冲服),若伴有血瘀时,化瘀止血,消肿定痛,冲服能够发挥药效。丹参15g。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使药:灸甘草10g,调和诸药,缓解药性。

热病伤阴

病情:高热后潮热盗汗,口渴咽干,皮肤干燥,小便短少色黄,大便干结难解,舌红少苔,脉芤细数。

用药及用量

原增液汤合白虎汤加减:玄参3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石膏30克(先煎)、知母15克、甘草10克。

君药:玄参、麦冬、生地为君药滋阴增液,再加石斛20克为君,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加强滋阴润燥之力,一同入煎剂。

臣药:天花粉20克,协助君药清热生津,与石膏、知母协同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佐药:芦根30克,清热泻火,生津止渴,辅助君臣药缓解口渴咽干等症状,地骨皮15克,清除虚热,凉血除蒸,针对潮热盗汗。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革脉相关病症

亡血失精

病情:女性流产,产后失血过多或男子频繁遗精,滑精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西肢麻木,月经量少或闭经,男子性功能减退。

原来的归脾汤和金锁固精丸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茯神15克,酸枣仁15克,黄芪20克,远志10g木香6克,龙眼肉15克,炙甘草10克,芡实15克,连须10克,龙骨20克(先煎),牡蛎20克(先煎),紫河车10克(研末冲服),杜仲15克,合欢皮15克,五味子10克。

党参和黄芪大补元气,健脾益气,促进气血生化;当归补血活血,使补而不滞;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填精益髓,共同针对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的根本问题,补充人体因亡血失精损耗的正气而为君。

杜仲辅助芡实、莲须固肾涩精,补肝肾,强腰膝,改善遗精,滑精及腰膝酸软等症状;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改善因精血不足导致的心神失养,缓解头晕耳鸣等不适;龙眼肉补心脾,与其他药物协同益气补血,上药辅助君药从不同角度解决病症而为臣。

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加强固肾涩精和宁心安神的效果;合欢皮疏肝解郁,安神活血,缓解情绪问题,改善因失血或久病导致的淤血情况,与五味子共同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兼顾其他兼证而为佐。

灸甘草为使药,缓和药性而调和诸药,让每种药物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益气补血,固肾涩精,宁心安神的功效,保证方剂的和谐与稳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