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鸿雪的拇指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按,短信内容便被收进黑暗里。
实验室的顶灯在头顶嗡嗡作响,他能听见自己后槽牙咬合的声音——赵明华这招改时间地点,分明是要打乱他们的节奏。
"雪哥?"张浩的声音带着试探,键盘敲击声戛然而止。
杨鸿雪抬头时,正对上苏若的目光。
女教授的白大褂袖口沾着档案袋的碎屑,刚才她撕封条的动作太猛,指尖泛着青白。"匿名号码。"他把手机推过会议桌,金属外壳在木纹上划出浅痕,"和上午通知演讲时间的是同一个号。"
李强蹲在地上的动作顿住,微型摄像头的金属夹从指缝滑落,"叮"地撞在桌脚。
他弯腰去捡,镜片上的白雾散了些,露出眼底的沉郁:"改到明晚八点,3号厅......他们可能发现我们在查监控?"
"更可能是在逼我们露破绽。"苏若抽出一沓打印纸拍在桌上,纸页边缘卷着毛边,"这是会展中心近三年的场地租赁记录。
3号厅是小型学术厅,最多容纳两百人——赵明华之前宣称要办千人讲座,现在突然缩水。"她的指甲在"明华杯"竞赛赞助商那一栏重重一按,"赞助商里新增了家叫'星环科技'的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群岛。"
张浩的鼠标在平面图上快速滑动,3号厅的位置被他标成刺目的红色:"我黑进会展中心系统时,发现后台有三组IP同时登录。
其中一组和陈东的笔记本MAC地址匹配,另外两组......"他喉结动了动,"是境外的。"
窗外的雪粒突然密集起来,撞在玻璃上发出细碎的响。
杨鸿雪走到窗边,明华楼的轮廓在雪幕里愈发模糊。
上周他在图书馆旧报纸里翻到的那张照片突然浮现在眼前——穿白裙子的女孩站在明华楼前,照片边角写着"林小棠 2015级化学系",和王磊离开时眼里的锋芒如出一辙。
"得让更多人到场。"张浩突然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沿,"赵明华改小场地,就是想减少目击者。
如果我们能让学生论坛的帖子发酵,把3号厅挤到连过道都站满人......"
"我来联系校学生会。"李强把微型摄像头重新别回袖口,金属扣在灯光下闪了闪,"他们最近在办校园维权活动,对学术黑幕最敏感。
另外......"他从裤袋里摸出个黑色U盘,"我表哥在派出所当片警,昨晚我把证据摘要发给他了,他说可以向上头申请便衣蹲守。"
苏若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我联系清大的几位老教授,他们当年和赵明华一起参与过国家重点项目,或许知道'星环科技'的底细。"她的手指在档案袋上轻轻叩了两下,"另外,实验室的监控我己经加密,所有对话都录了音——以防万一。"
杨鸿雪的手指抵着太阳穴,脑子里的线索开始串成线。
王磊说的"他们等这一天很久了",赵明华突然改场地,境外IP......他转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羽绒服,拉链拉到喉结处:"我去图书馆。"
"现在?"张浩抬头,"雪哥,外头雪下得这么大......"
"老人在。"杨鸿雪套上围巾,围巾穗子扫过桌面时带翻了半杯凉透的茶,"上周我查旧报纸时,他盯着林小棠的照片看了很久。"他顿了顿,"王磊离开时的眼神,和照片里那女孩太像了。"
图书馆的暖气比实验室足些,杨鸿雪推开门时,睫毛上的雪粒立刻化成水珠。
老人正蹲在历史报刊架前整理旧杂志,藏青色棉袍的膝盖处沾着尘灰。
听见脚步声,他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老树皮上的裂缝:"小杨啊,这么晚还来查资料?"
杨鸿雪走到他身边,指尖划过那排2015年的《校刊》:"大爷,您认识林小棠吗?"
老人的手突然抖了下,一本《2015届毕业生名录》"啪"地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白发下的后颈泛着不自然的红:"那姑娘......命苦。"他把名录放回架上,指尖停在"林小棠 化学系 明华杯特等奖"那行字上,"当年她拿了明华杯,转头就说竞赛有黑幕。
第二天......"他喉结滚动着,"她的实验报告就被烧了,人也退学了。"
杨鸿雪的后颈泛起凉意:"和现在的'明华杯'是同一个吗?"
老人从裤袋里摸出块旧手帕,擦了擦名录封皮:"赵明华当年是她导师。
今年的赞助商'星环科技',老板叫林茂——是林小棠她爸。"他突然压低声音,浑浊的眼睛里泛起锐光,"小杨,他们改演讲时间,是因为'暗影'要动真格的了。
林茂这些年在境外搞的那些名堂,怕是要借这次演讲洗白。"
"暗影?"杨鸿雪的心跳漏了一拍。
老人没接话,转身从报刊架最底层抽出个牛皮纸袋。
袋子边缘磨得发毛,封口处盖着"己归档"的红章。
他把袋子塞进杨鸿雪手里:"这是林小棠当年的举报信副本。
我守了八年,就等有人能......"他的声音突然哽住,伸手抹了把脸,"去吧,别让那姑娘的眼泪白流。"
回到出租屋时,客厅的灯还亮着。
张浩蜷在沙发上敲电脑,屏幕蓝光映得他眼眶发青;李强在厨房煮姜茶,水蒸气模糊了玻璃;苏若坐在餐桌前打电话,声音压得很低:"张教授,您说的'海外基金'......对,和星环科技有关......"
杨鸿雪把牛皮纸袋往桌上一放,姜茶的热气立刻裹住了纸页。"林小棠的举报信。"他扯下围巾,"赵明华改时间,是因为'暗影'要借演讲洗白,背后是林茂的星环科技。"
苏若的电话"咔嗒"挂断,她抓过纸袋的手在发抖:"林茂......我导师当年就是被他挤走的。"她翻到信末的签名,指尖重重按在"林小棠"三个字上,"这姑娘的笔记,和我上周在赵明华办公室看到的竞赛评审表字迹一样——他这么多年,根本没换过替他写黑幕报告的人!"
"学生论坛的帖子我加了'明华杯黑幕再续'的标签。"张浩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现在转发量破五千了,评论区都在问新演讲地点。"他举起手机,屏幕上是条刚弹出的私信:"校学生会说要组织百人方阵,举着'学术不容造假'的牌子去3号厅。"
李强端着姜茶过来,瓷杯在杨鸿雪手心里烫得发疼:"我表哥回消息了,所里同意派西名便衣,混在学生里。"他指节抵着桌面,骨节发白,"雪哥,需要我今晚再去会展中心踩点吗?"
杨鸿雪喝了口姜茶,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钻。
他摸出手机,屏幕上静静躺着条未读短信——还是那个匿名号码:"年轻人,有些事不是你能碰的。"
客厅的挂钟敲响十一点,钟声混着窗外的风声,像某种古老的警示。
杨鸿雪的拇指悬在"删除"键上,突然想起老人递给他纸袋时的手——那双手背上布满老年斑,却在提到"暗影"时稳得像块石头。
"把便衣人数加到六个。"他按下通话键,张浩的手机立刻响起,"强子,你带设备去会展中心,重点查3号厅的通风管道。
若姐,联系张教授要星环科技的海外账户流水。
浩子,把论坛帖子设成实时更新,每半小时发一条'明华杯黑幕倒计时'。"
手机在此时震动,未知来电的号码显示着"+001"。
杨鸿雪看了眼沙发上的众人,起身走进阳台。
寒风卷着雪粒扑在脸上,他按下接听键,对方的声音像浸在电流里:"杨同学,明晚八点,最好别出现在3号厅。"
杨鸿雪望着楼下被雪覆盖的冬青丛,想起林小棠照片里的眼睛——那是种烧不尽的锋芒。
他对着电话笑了笑,指节捏得发白:"不好意思,我这人最怕的就是'最好别'。"
挂掉电话时,他看见客厅里苏若正举着林小棠的举报信,向张浩和李强比划着什么。
暖黄的灯光透过玻璃照在他脸上,把睫毛上的雪粒映成细小的钻石。
阳台外的雪还在下
明晚八点,3号厅。
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