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厂刚红火起来,新问题就跟着来了。这天晌午,送货司机老吴火急火燎冲进服务站:“赵丽!城里超市退货了,说咱们果酱保质期没标清楚,客人投诉了!”
正核对订单的琉璃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可能啊!每批货都贴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赵丽皱着眉头翻开退货单,发现好几箱果酱的标签确实模糊不清。她立刻联系工厂负责人小李:“小李,赶紧查查生产线,是不是包装环节出问题了?”
小李在电话里声音发颤:“赵姐,最近订单太多,新招的临时工操作不熟练,可能贴标签时没弄好……”
当晚,赵丽把工厂骨干和质检人员叫到一起开会。“质量就是咱的命根子!”她敲着桌子说,“从明天起,包装线必须双人复核,每小时抽检一次。琉璃,做个奖惩制度,出问题扣钱,干得好奖励!”
整改期间,赵丽天天泡在工厂。她发现临时工大多是村里留守妇女,文化水平不高,对质检标准理解困难。“这样不行,”她跟小李商量,“找大学生给她们培训,把标准画成漫画,一看就懂。”
半个月后,升级版的包装上线了。不仅标签清晰,还印上了“扫码溯源”二维码,消费者一扫就能看到原料产地、加工人员等信息。
正当大伙松口气时,电商平台突然发来通知:店铺流量暴跌,说是有竞争对手举报产品添加剂超标。琉璃急得首掉眼泪:“赵老师,咱们用的都是天然原料,根本没超标!”
赵丽冷静下来:“先别急,把检测报告重新整理好,联系平台申诉。宋卫东,查查是哪家在搞鬼。”
团队连夜行动。赵丽带着检测报告和原料采购单找到平台负责人:“您看,我们全程都有记录,绝无虚假。这明显是恶意竞争!”
平台经过核查,证实河套屯产品合格,不仅恢复了流量,还处罚了恶意举报的商家。这次风波反而让河套屯收获了更多信任,有网友评论:“敢公开溯源信息,这才是良心商家!”
危机刚过,新机遇又来了。邻县农业局打来电话,邀请河套屯参加全国绿色农产品展销会。赵丽兴奋地在村民大会上说:“这是打响咱们品牌的好机会!但展销会上高手如云,咱们得拿出点新花样。”
“要不搞现场试吃?”老周提议。
“可别的厂家也会这么干啊,”小张摇着头,“我觉得可以做VR体验,让客人‘云游’咱们的零碳乡村,看看原料怎么种的、工厂怎么加工的。”
这个点子一下子点燃了大家的热情。赵丽马上联系科技公司,定制了VR设备。展销会前一周,大伙天天排练讲解词,连刘大爷都主动要求当“形象大使”,给客人介绍自家的草莓园。
展销会上,河套屯的展位热闹非凡。戴着VR眼镜的客人仿佛置身于河套屯的田园风光中,看着太阳能板下的草莓茁壮成长,又“走进”一尘不染的工厂,亲眼见证果酱制作过程。
“这体验太真实了!”一位采购商竖起大拇指,“就冲这透明化生产,我订500箱!”
展销会大获成功,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赵丽却没被喜悦冲昏头脑,她召集团队开会:“销量上去了,咱们得扩建工厂。但这次不能盲目招人,得走‘机器换人’的路子。”
“可自动化设备太贵了,”小李有些犹豫,“咱们资金够吗?”
“县里有智能制造补贴,”赵丽翻出文件,“再跟银行申请低息贷款。长期来看,机器效率高、出错少,反而省钱。”
在赵丽的推动下,新生产线很快落地。安装调试时,几个老工人犯了愁:“这机器看着就复杂,咱哪会用啊?”
赵丽笑着安慰:“别担心!厂家会派工程师驻场培训,学不会不让走!”她还组织年轻员工成立“技术帮扶小组”,一对一教老工人操作。
工厂升级后,产能翻了几番。但赵丽又发现了新问题——村里劳动力不足,很多岗位招不到人。她找到村支书商量:“咱们得想办法吸引年轻人返乡。”
“可城里机会多啊,”村支书叹了口气,“咋才能留住人?”
“咱们搞个‘返乡创业扶持计划’,”赵丽眼睛发亮,“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帮忙对接资源。再办个‘乡村创客大赛’,只要项目好,村里带头投资!”
这个提议得到了县里的支持。消息一传开,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动了心。大学生小吴带着智能灌溉项目回来了:“赵姐,我想用大数据控制浇水量,能节水30%!”
赵丽马上召集技术员和种植户开会:“这是好事!先在葡萄基地试点,成功了全村推广!”
试点期间,赵丽每天都去基地查看。有次设备突然故障,小吴急得满头大汗。赵丽一边联系厂家售后,一边安慰他:“别慌,技术难题都是暂时的,咱们一起解决!”
经过半年努力,智能灌溉系统大获成功。村民们尝到甜头,纷纷要求安装。看着田间忙碌的年轻人,赵丽心里暖暖的:“河套屯的未来,就靠这些新鲜血液了!”
这天,夕阳西下,赵丽站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广场上,孩子们围着零碳科普雕塑嬉笑玩耍,老人们在太阳能路灯下下棋聊天,不远处的工厂里,机器有序运转。
“赵老师!”琉璃跑过来,手里拿着新的规划书,“有企业想投资建研学基地,带学生来体验零碳生活,您看……”
赵丽接过规划书,目光坚定:“干!咱们河套屯啊,永远有新故事要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