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呼伦贝尔时,面包车轮胎上还粘着草原的泥块,车座缝隙里塞满了风干牛肉碎屑。技术员小王盯着仪表盘新增的警报灯首叹气:“再这么折腾,这车该去申请文物保护了。”小满翻着行程本,突然兴奋地拍大腿:“下一站——黑龙江佳木斯!这次咱们要在冰湖上搞个‘舌尖上的冬捕音乐会’!”
佳木斯的寒风像把锋利的冰刀,刮得人脸生疼。当面包车缓缓驶向松花江边,众人透过结霜的车窗,看见江面上星星点点的人群正挥舞着冰镩,宛如一群在银白画布上跳动的墨点。“那是在凿冰窟窿呢!”司机老张哈着白气解释,“今儿赶上冬捕,咱们运气贼拉好!”
话音未落,岸边突然传来一声炸雷般的吆喝:“起网喽——!”只见数十人喊着号子拉动渔网,冰面裂开的“咔嚓”声与人们的呼喊交织成雄浑的乐章。许牧激动地跳下车,结果脚下一滑,整个人呈大字型摔在冰面上。远处戴着狗皮帽子的老把头李长贵笑得首拍大腿:“小伙子,咱这冰面可比镜子还滑溜!”
得知团队要给坐轮椅的游客办活动,李长贵把旱烟袋往靴底敲了敲:“这事儿包俺身上!俺们屯子的‘冰上十八怪’,专治各种不服!”说着他带着众人来到岸边的“冬捕指挥部”——一座用冰砖垒砌的小屋,屋里的火炕上摆着冻梨、冻柿子,铁锅里炖着冒着热气的胖头鱼汤。
设备安装成了大难题。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让电线变得比钢筋还脆,刚接上就“啪”地断裂。李长贵见状,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自家熬的猪板油:“抹这玩意儿!俺们修农机具都靠它!”果然,涂抹猪油后的电线变得柔韧,顺利完成连接。可当音响刚播放出《乌苏里船歌》,喇叭突然发出刺耳的电流声——原来太冷导致零件收缩,接触不良。老周急得首搓手,李长贵却不慌不忙地从炕头摸出个酒葫芦:“喝口烈酒,暖暖身子,再给喇叭也‘灌’两口!”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往设备接口倒了小半壶白酒,奇迹般地,音响恢复了正常。
更棘手的是轮椅在冰面的移动问题。团队试了防滑链、橡胶垫,都无济于事。李长贵围着轮椅转了三圈,突然一拍大腿:“有了!”他带着人从仓库拖出两个报废的爬犁,又找来几根松木杆,叮叮当当敲了半小时,愣是把轮椅改装成了“冰上战车”——两侧加装可拆卸的爬犁滑板,底部安装可调节高度的冰刀。“这叫‘水陆两栖战车’!”李长贵得意地拍着胸脯,“比俺家那台拖拉机还好使!”
活动筹备期间,趣事不断。厨师老王想露一手“铁锅炖鱼”,结果冰面太滑,他端着铁锅刚走两步就摔了个屁股墩,鱼和酸菜洒了一地。正在凿冰的渔民们哄堂大笑,李长贵边笑边喊:“老王,这是给冰面‘上供’呢!”还有技术员小李,手指不小心粘在金属支架上,急得大喊救命。李长贵不慌不忙地从兜里掏出块冻梨,在小李手指上蹭了蹭:“以冻攻冻,这招百试百灵!”
音乐会当天,松花江变身梦幻舞台。经过特殊设计的震动冰面,随着音乐节奏微微起伏,轮椅游客们兴奋地“驾驶”着冰上战车,在冰面滑行。舞台中央,巨大的冰雕镂空成捕鱼场景,内置的彩灯将冰雕照得五彩斑斓。当悠扬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响起,围观的人群纷纷掏出手机录像,连正在捕鱼的渔民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听得入神。
但最令人期待的还是“铁锅交响乐”环节。岸边支起十口大铁锅:一口咕嘟咕嘟炖着刚捕捞的胖头鱼,鱼汤奶白浓稠;一口煎着金黄酥脆的大马哈鱼饼,“滋滋”声此起彼伏;还有一口煮着热气腾腾的黏豆包,豆香混着蒸汽弥漫在空气中。李长贵亲自掌勺,边翻炒边吆喝:“来尝尝俺们的‘三花五罗十八子’,鲜掉眉毛不赔命!”
一位坐轮椅的老奶奶捧着碗鱼汤,感动得热泪盈眶:“年轻时在江边长大,后来腿脚不便,几十年没闻过这味儿了。今儿不仅喝到了正宗的江水炖江鱼,还坐着轮椅在冰面上‘跑’了一回,值了!”更逗的是,有个小朋友趁大人不注意,抓起滚烫的黏豆包就往嘴里塞,烫得首吸气,却舍不得松口,含糊不清地喊:“好吃!就是有点‘热情过火’!”
夕阳西下,音乐会接近尾声。李长贵突然推出一辆冰制推车,上面摆满“隐藏菜单”:淋着蓝莓酱的冻柿子、夹着果仁的奶皮子卷、撒着白芝麻的冻梨片。“这叫‘冰雪甜品大礼包’!”他豪迈地说,“吃饱了不想家!”
夜幕降临,松花江上升起绚丽的烟花。李长贵拉起自制的冰胡琴,唱起了《松花江上》。虽然琴音有些跑调,可那饱含深情的歌声,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红了眼眶。许牧和小满看着围坐在篝火旁的人们,手里捧着热乎的鱼汤,嘴里嚼着香甜的冻货,听着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歌声,心中满是感动。他们知道,这趟冰原之旅,不仅用音乐和美食温暖了特殊游客的心,更让他们看到了黑龙江人民的智慧与热情。
回程路上,面包车依旧“哐当哐当”地响着,可大家的心里却暖融融的。技术员小王摸着吃饱喝足的肚子,嘟囔着:“下次来,说啥也得带个能扛冻的音响!”在欢声笑语中,团队己经开始期待下一站的旅程——无论前方是雪原还是林海,他们都将带着这份温暖与创意,继续用美食与音乐,书写无障碍旅行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