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回响
纳木错的月光渐渐淡去,许牧和小满的团队带着新的期待,将目光投向了广袤无垠的腾格里沙漠。这一次,他们计划为视障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的“触感音乐会”,用沙漠独特的风声、沙响,结合震动装置与触觉艺术,让黑暗世界也能绽放绚烂色彩。
团队抵达腾格里时是烈日当空。滚烫的沙粒在脚下肆意翻滚,热浪裹挟着细沙扑面而来。“小满,沙漠昼夜温差巨大,设备的防护和供电系统必须重新设计。”许牧抹了把脸上的沙尘,眼神却依旧坚定。
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尝试用特殊的隔热材料包裹设备,在营地周围搭建起简易的防风沙棚。同时,利用沙漠日照充足的特点,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还设计了一套储能装置,以应对夜晚的电力需求。
在勘探场地时,一位当地的老向导阿木尔主动加入了他们。阿木尔在沙漠中生活了大半辈子,对每一处沙丘、每一片绿洲都了如指掌。他带着团队来到一片造型奇特的沙丘群,这里的沙丘高低起伏,宛如波浪凝固在金色的海洋。阿木尔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兴奋地说:“这里风一吹,沙丘会唱歌,是个好地方!”
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在松软的沙地上固定设备,避免被风沙掩埋?如何让视障游客安全地在沙丘间移动?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对着图纸和模型反复讨论。
这时,年轻的设计师小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可降解的生态纤维网,将其编织成网格状铺设在沙地上,既能固定设备,又不会对沙漠环境造成破坏。至于游客的安全通道,他建议用发光的柔性绳索牵引,绳索上还间隔安装震动提示器,让视障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和感知震动来辨别方向。
方案确定后,团队开始争分夺秒地筹备。他们顶着烈日,在沙丘间穿梭,小心翼翼地安装音响设备和震动装置。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与此同时,艺术系的志愿者们收集了大量的沙漠元素,用天然的沙粒、驼骨等材料,创作了一系列充满沙漠风情的触觉艺术品。
音乐会当天,夕阳将天空染成了醉人的橙红色。视障游客们在志愿者的搀扶下,缓缓走进这片“沙漠艺术殿堂”。当第一缕晚风拂过沙丘,特制的音响设备便传出了悠扬的旋律,风声、沙响与音乐完美融合,化作阵阵轻柔的震动。游客们轻轻触摸着身边的触觉艺术品,指尖传来的细腻纹理与震动频率相互呼应,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一位失明多年的老人,颤抖着双手抚摸着用沙粒堆砌而成的“沙漠之花”,泪水夺眶而出:“我仿佛又看到了沙漠的样子,感受到了它的温度和生命力。”
音乐会结束后,阿木尔带着族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篝火晚会。烤全羊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马头琴的悠扬旋律在沙漠上空回荡。大家围坐在篝火旁,手牵着手,欢声笑语打破了沙漠的寂静。
许牧和小满看着眼前温馨的画面,心中满是感动。他们知道,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成长,每一次的付出都让无障碍旅行的道路更加宽广。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初心,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让爱与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特殊群体旅他们满心期待的开启他们下一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