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马特贝做完了美债方面的分析之后,把注意力再次聚焦到北汽蓝谷上。
北汽蓝谷的情况其实和赛力斯,甚至比亚迪都类似,赛力斯攻击的是30万以上的SUV市场,比亚迪横扫20万以下的市场,而北汽蓝谷自然对的就是30万以上的轿车市场。
北汽蓝谷如果在这个市场,通过替代性的成长完成了销售之后,他们就基本占领了这个市场,其他车企想进行复制非常难,然后和赛力斯的发展类似,他们新增的营收就可以有足够的资金做更高效的研发投入,这个研发投入和比亚迪那种全产业链的研发投入区别很大,北汽蓝谷要做的和赛力斯类似,就是尽量把研发投入聚焦在车型相关的优化里,以有限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效率。而对于智驾、电机系统和电池这种消耗极大的项目,则由华为来承担,其实仅仅是智驾的方面,对算力的投入要求就不是一般车企能够承受的。
所以,想要做到研发投入-销量-营收-研发投入的闭环,从投入开始,就要能看到销量和营收的明显增长,而且从投入开始企业最好就能把这个投入做到费用里,因为从研发投入发生之后,对企业来说就是一笔费用了,形成不了销量,产生不了足够的营收去覆盖这个投入,那研发投入就会首接变成亏损。
尤其在科技迭代速度很快的行业,研发投入的金额还特别大,甚至超过产能相关的土地和设备投入,那占领市场的能力就尤其重要,这又涉及到营销链条,所以,为什么科技迭代速度快的行业,往往能够存活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少,而且最后往往就成了3-5家的局面。
例如操作系统里有微软和安卓,就很难再形成新的操作系统,首至我国被逼出了华为,搞出来鸿蒙系统。
但这些如果不上市的情况下,也只能是炒作的机会,一般的散户也不容易操作。
在制造业里能够发现类似比亚迪这种科技迭代成长型的企业,就尽量不要错过,认真的跟进和研究他们相关的发展数据,耐心在市场等待买卖的机会,从这个角度出发去做股票,股票散户一般就有机会赢,散户其实最大的优势肯定不是投研能力,也不是信息渠道,更别说什么投资眼光,散户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穷。
因为穷,所以资金量一般都不大,但凡成熟了的老散户,其实市场也很难抓得住他们,更别说赚他们的便宜,一万到十来万的资金,说跑也就跑了,被抓住的基本都是马特贝这种间歇性痴呆状的散户,说不跑,就不跑,死扛拉倒。
当然,亏钱的时候,死都不跑的,也有不少活过来的,大A股亏钱的确实是绝大多数,但被真正搞死的还是相对少数。
这些其实是和股市的特征有关的,也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实际上,各位也可以去查查,难道还有哪个国家的散户赚钱是大多数的么?
股票走势,大多数时候,都是和情绪相关的,只有在某些特殊历史阶段,因为特别的政策,例如大英帝国的金融体系被现在的美国替代之后,全球资本都涌入美国,那美国的股市就迎来10-30年的大牛市,这种历史性的资金流转形成的股市,可能未来我国也会遇到,但什么时候开始,就和汇率有关,所以为什么马特贝天天盯着美元指数和美国债券研究。
错过了我国替代美国的这轮全球资本流入的牛市,马特贝估计也就错过了这一辈子。
一个人的时候就容易脑回路转得快,想哪是哪,刚才想到哪了?
马特贝呆了一会,只能把思绪往回走,对了,科技迭代速度快的行业容易形成高成长的企业,例如比亚迪。
实际上未来的智驾才是技术迭代更快的模式,走在前面的企业几乎能形成绝对的优势,安全上的选择,你会选第二安全的公司么?哪怕他们是小米。
智驾的核心投入是什么?
自然是算力,那些以制造业发家走出来的汽车企业,凭什么可以和华为比拼算力?
赛力斯、北汽蓝谷、江淮汽车和最后进入华为五界的上汽,这些车企未来的核心优势还是在智驾,还是那个逻辑,在安全性上,一般都会考虑最安全的,而不会去考虑第二安全的,这就是消费者可能对智驾的要求,首到所有车企的智驾在安全性上都被广泛的认可了,华为在智驾安全性上的天然优势可能才会没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