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的北汽蓝谷呢?”贝贝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来的,在书房里飘来飘去的,停不下来。
“别晃咯,跟鬼似的,去窗外飘,眼睛都被你晃瞎了。”
马特贝看着北汽蓝谷今天的那根绿K,虽然知道是板块带下来的,但也心烦,因为他知道大概率这周北汽蓝谷的销量还是因为交付的问题走势上难以有起色。
贝贝不情愿地飘回到她的小椅子上,看着马特贝,一肚子的问题,却懒得开口。
马特贝也没理她,继续着手上的功课。
他是被比亚迪最近这五年销量和营收的增量惊呆了。
是什么支撑这种变化的?
核心可能还是要有市场,产业的变化是关键,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出现产业机会的是家电,所以彩电和冰箱产业是最有机会的两个产业,产生了西川长虹和青岛海尔这些10倍股;然后消费升级叠加一定的金融属性催生了白酒和房地产产业,于是贵州茅台和万科成了大牛股,而那10年经济的高速发展还催生了深发展这类的银行股大牛股。
最近十年产业链确定性最好的肯定是新能车产业链和新能源光伏相关的产业链。
光伏可能过了一个阶段了,目前新能车产业链从基础原材料、汽配链逐渐开始向整车过渡,实际上比亚迪己经悄悄完成了接近10倍的涨幅,类似他们的营收。
这些都是可以延续3到5年甚至跨度更长的产业,也是投资者比较容易理解和跟踪投资的,只是怎么在这些产业中挖掘到头部企业?
马特贝认为他最近发现的这个动态毛利率的特征非常关键。
尤其是现在的科技迭代速度快的行业,研发投入如果能有效地转化成销量和营收,那这个企业的确定性就特别高。
就以比小迪为例,他们在过去5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86亿、120亿、202亿、396亿和532亿。
这些研发投入让他们的营收从839亿增加到6174亿,销量从39.5万辆增加到427.2万辆,简首是恐怖,但这可能就是未来成长性制造业的核心案例,未来科技类的企业大概率都是沿着这个方向来成长。
核心逻辑就是:研发-销量-营收-研发,形成闭环。
“真牛逼,马特贝看着比亚迪的年报还是禁不住的发出慨叹,但这种企业怎么能够在他们启动之前就能发现?”
现在的北汽蓝谷是不是有这种机会?或者市场上还有没有其他上市公司有类似的机会,这是马特贝最想确认的,毕竟当你发现一个标的有十倍的成长之后,你可以预期它还能继续成长,但空间始终有限。
就在马特贝陷入沉思的时候,“嗷,痛!”
贝贝是真的生气了,飘过来揪起他的耳朵就往上飘,要把180斤的马特贝从椅子上拉起来,这种拉扯谁受得了。
“当老娘不存在,也不请个安?”
马特贝挺无奈的,不是变温柔了么?怎么一下子又回到过去了?这他妈的好日子总是很短。
马特贝眼角都湿了,真的是疼,这小白影没轻没重的,“你下手轻点,耳朵拽断了,你负责么?”
“狗屁,就是痛,又没有实际的伤害,我一松手,你不就没事了。”
马特贝也火了,“什么没有实际的伤害?不松手的时候痛死人的好不?”
贝贝好像也觉得过分了,飘回书架,轻声说:“我都等你汇报好久了,今天的行情如何?看你拉着脸的死出,今天又跌了多少?”
马特贝没心情,其实跌幅也不算大,而且是跟随板块往下打,今天周二的销量数据还挺不错的,虽然明显还是产能爬坡,但己经肉眼看到数据在增加。
“今天又跌了1个多点咯,周销量的数据还可以,如果下周交付数据继续增加,那应该北汽蓝谷的股价趋势会逆转向上。”
贝贝:“那你垮着个脸干嘛哦?”
马特贝:“累,而且毕竟股价还在杀跌,肯定是担心,我其实今天发现了好东西。”
贝贝:“什么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