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周的燃油车销量下降了24%,比第19周减少5万辆,这个数据让马特贝安心不少,他知道极狐的战场敌人不是其他新能源车企,北汽蓝谷没有一战之力,也根本打不过。
营销网络、产品力和市场品牌溢价力极狐都毫无优势,但进入3季度,极狐凭深度绑定华为智驾,对燃油车就是碾压性的优势,因为燃油车没有智驾。
但如果燃油车退潮的太快,极狐的产能如果跟不上,那真的是会让人过于蕉绿。
所以,马特贝也认可张国富把产品矩阵先拉开,然后再根据市场的反馈力推单品。
极狐的产能提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北汽集团整体战略的一部分。2025 年北汽新能源提出 “以量为基、以利为本” 的经营方针,计划投入千亿资源支持极狐发展,并明确将镇江基地作为产能核心。
未来,随着二期扩产推进,极狐有望在 15-20 万元级纯电市场进一步巩固竞争力,同时为高端车型(如搭载华为三激光智驾的阿尔法 S6)提供产能保障。
但北汽蓝谷的估值核心并非当下销量与产能,而是市场对未来增长的预期,这一逻辑在新能源汽车等成长型行业尤为显著。以北汽蓝谷为例,当前 420 亿市值与不足 50 亿净资产相背离,就是反映市场对其 “远期销量爆发” 的定价,而非基于传统财务指标的静态估值。
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技术与市场双突破期,估值逻辑更依赖 “市梦率”(即基于未来增长预期的估值逻辑):投资者押注企业能否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阶段(2025-2027 年预计超 50%)通过爆款产品(如极狐 T5、享界 S9)抢占份额,形成规模效应并实现盈利拐点。
北汽蓝谷的特殊价值在于极狐的华为HI模式叠加享界华为智选模式的稀缺性(唯一全栈搭载华为智驾与鸿蒙的独立品牌)和麦格纳制造背书,这些要素构成其 “高端智能电动车” 的差异化定位,进而影响市场对其未来销量的想象空间。
但需警惕预期证伪风险:若极狐 / 享界 2025 年销量不及 15 万辆、智驾落地进度滞后,当前估值将缺乏基本面支撑。本质上,市场对北汽蓝谷的定价是 “用当下市值博弈其能否跻身主流阵营”—— 成则估值随销量爆发水涨船高,败则面临 “杀估值” 压力。因此,核心矛盾仍在于产品力(如智驾体验、续航性价比)能否转化为真实订单,这才是预期落地的 “试金石”。
再强调一遍,本质上,市场对北汽蓝谷的定价是 “用当下市值博弈其能否跻身主流阵营”—— 成则估值随销量爆发水涨船高,败则面临 “杀估值” 压力。
所以极狐和享界的月销量去到1.5万,市场的预期可能就会向2-3万辆/月的预期来估值。
赛力斯目前2200亿的市值,对应2024年的销量是42.69万辆,而问界的销量是38.71万辆。
北汽蓝谷的享界要做到相应的销量,估计最快也是要2027年,但如果要让市场相信他们能做到这个销量,可能就要享界SUV的大定数量达到类似问界 M9 刚出来的火爆程度。
“所以北汽蓝谷的高点会不会是享界SUV上市形成的定单数量激发的呢?”
马特贝觉得这种概率很大,但享界SUV目前看最快也要年底,旅行版反而可能更早出来,一方面估计余大嘴是要先用旅行版捅一刀欧洲BBA的老巢,再同时打醒国内BBA的“跪族”,另一方面可能还是北汽蓝谷的产能跟不上,密云的产能是从12万扩到30万,这个今年真的不太敢期盼能完成。
马特贝扫了一眼行情,估计尊界要上市了,江淮的拉升把北汽蓝谷带出下跌趋势也是好事,马特贝脑子里的那个小白团,如果不交易,几乎是不醒来的,马特贝可不太敢硬把她拽起来,虽然想吵醒这个易暴走的小鬼并不难,但想想这货的下手这么狠,也只能等到天黑她睡到自然醒了,再和她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