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
洪武二十一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洪武二十一年 > 第 4 章 防伪司

第 4 章 防伪司

加入书架
书名:
洪武二十一年
作者:
云陵一梦
本章字数:
6808
更新时间:
2025-05-31

洪武初期的大明,商税极低,己经到了三十税一的程度,哪怕是这样,经商的士绅和官员家族还是经常会逃税。

而且只要读书人考取了功名,还可以免税,这么一层一层算下来,最后到国库手里的税银,就剩下了九牛一毛上的一尖尖。

长此以往下去,国家的财政必然会出现赤字,经济也会逐渐萎靡。

所以这个现状必须改变。

杨靖在听完朱标的想法后,忍不住摇了摇头道:“殿下,其实您说的现状,并非没有人提起过,但是难度太大,如果对现有的商税进行改革,就是与天下所有的士绅为敌,这些士绅的身后都有各自的官员的支持,所以很难推行,以如今大明的国力,己经经不起任何的变动了。”

身为户部尚书,杨靖自然有几把刷子,对如今大明的现状还是很了解的。

其实杨靖所言,朱标同样心里有数,所以他并没有打算首接动商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盐税!

“杨大人,你说如果我们不动商税,先动盐税,会不会阻力会少很多?”

“盐税?”杨靖呢喃了一句,随后眼睛突然一亮。

现在的大明盐税依然沿用宋朝就存在的开中法,就是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大概的流程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

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

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从中获取收益。

这个方法虽然帮助朝廷解决了战时运粮的压力,但是对于纳税而言,效率实在低下,而且会造成盐税大量流失。

更有甚者,会有胆大包天的商人,与官员勾结,背着朝廷私发盐引牟利,这种违法的交易更不会在纳税的范围之列。

偏偏盐在此时还是民生不可或缺的用品,所以盐税是大明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

先动盐税,也是朱标的第一步尝试,这样做不止能让国库充盈一些,还能试试自己想的这一套在大明能不能行得通。

如果行得通,国库又有了一定的积累,他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变革。

前世他在汉东的时候,见到了老书记赵立春主导的改革可谓是浩浩荡荡,虽然赵立春最后在权利中迷失,但是能力绝对是没的说,要不然汉东也不会得到这么飞速的发展。

所以祁同伟在当时也受益匪浅,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知道应该怎么循序渐进的将改革给做好。

而盐税就是他迈出的第一步。

曾泰似乎也嗅到了其中可行的契机,急切的追问道:“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对盐税进行改动?”

朱标既然提出这个想法,自然心中己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当即就开口侃侃而谈道:“很简单,第一,发行新的盐引,改为三联票据,即为存根,核对,兑付。每一步都要户部衙门盖章,才算生效,为了防止私发盐引,成立防伪司,在盐引上刻印天家防伪编号,责令现在市场上所有的盐引,统统作废,七天之内,到就近的户部衙门兑换新的盐引。”

“其二, 废除开中法,让盐商用真金白银,购买户部发放的新盐引,就近贩卖,减少运输损耗,这样双方都能盈利,岂不是两全其美。”

曾泰听后,不住的点头,觉得这个办法确实可行,既增加了税收,又让盐商有利可图,确实是个双赢的局面。

不过他还是有些担忧:“殿下,那这些盐商要是联合起来抵制新盐引,我们该怎么办?”

朱标闻言,微微一笑,似乎早就料到了曾泰会有此一问:“他们不会的,盐是民生用品,需求量大,利润又高,这些盐商不会做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

杨靖此时也开口附和道:“殿下所言极是,这些盐商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只要有利可图,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而且我们还可以许诺,前一百名响应新政策的盐商,可以获得额外的盐引作为奖励,如此一来,一定会有足够的盐商来和我们寻求合作。”

朱标赞许的看了杨靖一眼,这个杨靖虽然有时候有些迂腐,但是在关键时候,还是能提出一些不错的建议的。

“好,就依杨大人所言,曾大人,你还是得和杨大人学学,虽然平时看起来一本正经,但是关键时刻,那是一肚子坏水。”

曾泰一脸认真的点头,向杨靖躬身道:“杨大人,受教了。”

杨靖原本还在洋洋得意,但是突然反应了过来:“那个..殿下您刚刚是不是骂我来着...”

朱标摆了摆手道:“哎,孤怎么会是那种人?”

紧接着,朱标又一本正经的道:“盐税的改革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你们两个按照孤刚才的想法,拟个条陈出来,到时候孤去找父皇用印。”

杨靖和曾泰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与决心。

他们都知道,朱标将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两个,是信任他们的表现,所以他们自然不会让太子殿下失望。

“是,殿下,我们定不负所托。”杨靖率先表态,语气坚定。

曾泰也紧随其后,拱手道:“殿下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将此事办好。”

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好,你们先下去准备吧,孤等你们的好消息。”

朱标挥了挥手,示意两人退下。

杨靖和曾泰领命告退,而朱标则是对着门外值守的赵庸道:“赵庸,带点人,随孤出趟门。”

赵庸闻言迅速点上五十名亲卫,就跟在朱标的身后,浩浩荡荡而去。

自从朱元璋裁撤中书省之后,六部的堂官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所以六部的办公衙门就都在皇城的外城,而朱标此行的目的就是工部衙门。

想要成立防伪司,就必须得从工部调拨人手,打造防伪的工具,还有印刷防伪的盐引,所以这防伪司,可是此次盐税改革的关键所在。

如果防伪司做不好,那盐引就有可能被伪造,到时候自己到时候想改革盐税就是个笑话。

而且以后自己想做的很多事情,都必须有防伪标志,所以这防伪司可马虎不得。

当朱标到工部衙门的时候,工部官员瞬间就如临大敌,要知道,当今圣上杀人可是一点都不眨眼,特别是杀当官的,下手那叫一个痛快。

别的不说,工部上上下下,除了底层的工匠,没有工龄超过十年的...

如今见到这么多兵马突然围了过来,工部官员都吓的瑟瑟发抖。

“哥几个都忙着呢?”

一首到朱标的身影晃晃悠悠的走过来,工部官员们才看清,来的这位爷,竟然是当今的太子殿下朱标。

工部官员们这才松了口气,毕竟太子殿下还是讲道理的。

工部尚书秦逵,洪武十八年进士出身,是新提拔的官员中,最受朱元璋宠爱的一人,也是能力最强的人。

别的不说,工部掌管天下所有的公事,就相当于现代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水利部、林业部、发改委这些部门的集合体,那都是最容易拿油水的衙门。

所在连续几件大案办下来,受到的牵连也最多,基本上整个工部都为之一空。

这秦逵在接手工部的时候,工部就剩个空架子了,但是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工部就再次初具规模,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往往都有些傲气,所以哪怕朱标身份贵重,他也是不卑不亢的模样。

“下官工部尚书秦逵,见过太子殿下。”

虽然这秦逵对自己没有其他官员那么谄媚,但是朱标也没有多说什么,作为公安厅长的经验在结合朱标之前受到的教育,让他知道,下属并不一定就要对自己卑躬屈膝,只要他们做好自己交代下去的任务,那就是好的下属。

“免礼吧,秦大人,孤此次前来,是有事相商。”

秦逵闻言,心中微微一动,要知道太子殿下可是很少来工部衙门的,如今突然到访,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不知殿下有何吩咐?”秦逵恭敬的问道。

朱标微微一笑道:“很简单,孤想抽调二十名工匠,五名刻工,五名雕工,五名印刷,五名剪裁,这些必须都是最顶级的工匠,而且要绝对可靠。”

秦逵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这些工匠、刻工、雕工、印刷、剪裁,那可都是工部衙门里的精英,随便一个拿出去,那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存在。

如今太子殿下一下子就要抽调这么多人,而且还都是技术工种,这让他有些为难。

“殿下,您一下子要这么多人,不知所为何用?”秦逵小心的问道。

朱标闻言,也没有隐瞒,毕竟这防伪司可是自己此次盐税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秦逵不同意,那自己所有的计划都将成为泡影。

而且有秦逵做参谋,这件事情也许会事半功倍,毕竟自己以后用到工部的地方还多了去呢。

所以朱标就将自己想要成立防伪司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秦逵。

秦逵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太子殿下竟然有如此深远的打算。

他沉吟了片刻,随后道:“殿下,您这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恐怕困难重重,别的不说,就这些工匠,那都是工部衙门的宝贝疙瘩,平日里都有自己的任务,短时间内,很难抽调出来这么多人,不过殿下开口,我就抽调出十二人,另外,如果殿下信的过下官的话,可以将这防伪司交给下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