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飞鸟京,在一座略显简陋的皇宫内,推古天皇和苏我马子两人正坦诚相见,身体纠缠在一起。
很显然,这并非他们第一次如此亲密接触。尽管推古天皇的容貌并非倾国倾城,而苏我马子的长相也与英俊潇洒毫不沾边,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利益。
要知道,额田部可是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天皇宝座的皇女,而苏我马子在她的登基过程中显然起到了拥立之功。再加上两人都并非那种洁身自好、守身如玉之人,于是乎,他们在工作时间里会坐着商谈国家大事,而在休息时间则会躺着继续探讨。
没过多久,苏我马子便明显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动作也渐渐缓了下来。然而,额田部似乎还未尽兴,她娇嗔地说道:“苏我君,真是辛苦你了。”
苏我马子连忙回应道:“天皇陛下言重了,这都是微臣分内之事。”能与天皇共度春宵,谁能不暗自窃喜呢?苏我马子自然也不例外。
稍稍喘息了一会儿,额田部突然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她开口问道:“苏我君,我们真的要派人去大隋递交国书吗?我担心那份国书中的内容会引起隋帝的不满啊!”
苏我马子显然己经深思熟虑过这个问题,他稍作停顿后回答道:“或许吧,我们也别无他法,只能冒险一试了。即便隋帝因此而发怒,两国之间海路遥远,他也难以派遣大军前来攻打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倭国的国威反而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额田部对苏我马子的话表示理解,但她还是提议道:“明日早朝时,不妨将此事提出来商议一下。”其实,额田部并非真的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只是圣德太子的意见她还是需要听取的。毕竟,额田部能够稳稳地坐上天皇的宝座,一方面是因为苏我马子的拥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圣德太子的支持。
第二天清晨,早朝的钟声准时响起。额田部身着华丽的皇袍,端坐在王座之上,俯视着朝堂下的群臣。她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倭国国势昌盛,百姓富足,军队强大。朕认为,是时候派遣使者前往大隋递交国书了。此举不仅可以向大隋展示我倭国的自强之心,更能让大隋以及其他众多国家认识到我倭国的国威。”
苏我马子面带微笑,缓缓走出人群,朗声道:“陛下,臣完全同意您的看法。我倭国地处日出之地,而大隋则位于日落之处。我们两国就如同兄弟一般,这种亲密关系必须让全天下都知晓。因此,臣愿亲自前往大隋,传达陛下的旨意。”
他的话音刚落,倭国那些见识短浅的大臣们便纷纷随声附和,一片嘈杂之声响起。
圣德太子冷眼旁观,他先是看了看天皇,又将目光转向苏我马子。对于这两人之间的那些事情,他可谓是心知肚明。他对他们之间的私情并不在意,只是苏我马子与自己的距离似乎比以往更远了一些。
尽管圣德太子对派遣使者一事也是极力支持,但他觉得有必要给苏我马子一点小小的敲打。于是,他迈步走出,沉声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亦深表赞同。此举不仅能够彰显我倭国的国威,更能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额田部听到圣德太子如此表态,心中不禁狂喜,仿佛己经看到了倭国在国际舞台上崛起的光辉景象。
然而,圣德太子话锋一转,接着说道:“不过,派遣使者一事,还需从长计议。苏我大人劳苦功高,但毕竟年事己高,长途跋涉恐怕多有不便。依儿臣之见,不如另派他人前往,比如小野妹子,他年轻有为,定能不辱使命。”
见他如此说,苏我马子心中顿时明了,这哪里是在询问意见,分明就是在敲打自己啊!他可是个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之人,自然不会去招惹这位未来的储君。于是,苏我马子赶忙陪笑道:“太子大人所言极是,小野妹子确实比老臣更为合适前往大隋。”
一旁的额田部见状,也深知此事应当顺着苏我马子的话往下说,于是她顺势问道:“小野君,你意下如何?是否愿意前往大隋呢?”小野妹子本就是个好大喜功之人,对于这种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他又怎会不愿意呢?只见他一脸诚恳,赶忙施礼道:“陛下和太子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不辱使命,必不辜负陛下和太子的期望!”
经过一番补充商议之后,众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额田部当机立断,决定让小野妹子尽快带上国书以及一些日本的土特产,前往洛阳拜见杨广。
繁华的洛阳城中,杨广最近的生活可谓是相当惬意。几年前,由于大规模修建运河和大兴土木,他饱受明里暗里的指责,被人诟病为败家子,甚至有人说他耗尽了先帝时期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财力和物力。近两年来,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隋先是南征林邑,接着东征高句丽,这两场战争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些胜利不仅彰显了大隋的国威,让周边国家对大隋刮目相看,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补充了国库。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业雪花盐的问世让杨广的名声大为改观。这种高品质的食盐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运河修建方面,杨广也听取了建议,适当放慢了挖掘速度,从而减轻了民众的负担,民怨也随之减少。偶尔出现的一些小规模叛乱,也都被轻易地镇压下去。
至于外部敌人,土谷浑很低调,老老实实的;靺鞨和契丹更是主动送上王子作为人质,表示臣服;突厥虽然没有送来质子,但增加了不少贡品,并对上次的围攻事件给出了解释,称是叱吉设的私人叛乱,与突厥官方无关。最后,新罗和百济也纷纷送出国书,承认大隋为宗主国,表示今后凡事都会听从大隋的调遣。
前几天,杨广又收到了一份奏报,上面说倭国竟然也派遣使者前来递交国书。杨广对此并没有太在意,他心里暗自琢磨着:“不用想,这些倭国人肯定也是来投诚的。”毕竟在他眼中,倭国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海上岛国,就如同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是,杨广便将倭国使者晾在了一旁,完全没有接见他们的打算。这天早朝的时候,倭国使者却再次请求觐见。中书省官员见状,连忙向杨广进言道:“陛下,这都己经过去一个月了,虽说倭国只是个小国,但我们大隋毕竟是大国,还是应该接见一下,否则恐失远人之心呢。”
杨广听了那官员的话,觉得也有些道理。他心想:“也罢,既然如此,那就让倭国的使臣进来觐见吧。”没过多久,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倭国使臣走进了大殿。只见他恭恭敬敬地向杨广施礼道:“外臣小野妹子,拜见大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