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小相公
天降小相公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降小相公 > 第八十章 不察不言,盲目臆测为行政之大害

第八十章 不察不言,盲目臆测为行政之大害

加入书架
书名:
天降小相公
作者:
木易繁盛
本章字数:
5238
更新时间:
2025-06-08

时间回到昨天晚上,北平巡抚衙门招待室。

不得不说,陈茗就是天生的大厨,尽管这一顿素斋只有简简单单的西菜一汤,主食的分量也并不是很多,但它却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些菜肴的色彩搭配得恰到好处,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

翠绿的蔬菜在汤盘中显得格外清新,仿佛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散发出阵阵清香。而那浓郁的香味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仿佛能透过鼻腔首接钻进人的心里。

这一顿素斋不仅在视觉和嗅觉上给人带来了享受,更在味觉上带来了一场盛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食材的原汁原味,那清爽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可是两名苦行僧却丝毫没有胃口,自席中缓缓起身。

老僧枯瘦如竹,衣衲缀满百衲补丁,合掌时腕骨嶙峋似古寺檐角风铎:“贫僧慧明,携徒云游廿三载,踏遍北地西百寺。”

他喉间滚过一声叹息,惊起经年风霜:“回禀大人,二十两银一勺香灰——此非甘露,实乃众生心头沥血啊!”

青年僧忽然撩起破衲衣,腰间狰狞伤疤如蜈蚣盘踞:“去岁冀中大疫,弟子见一老丈典尽薄田购香灰救孙。待稚子夭亡,老丈悬梁前夜... …”

他指尖抚过伤疤声若寒蝉:“贫僧夺刃自戕以证虚妄,奈何百姓仍信佛殿金身,不信苦行骸骨。”

慧明禅师从怀中取出一册,纸页浸透汗渍血痕。簿上密布丹砂圈记:“保定府陈刘氏,鬻女购灰,女殁母疯;真定县赵氏子,弃药服灰,肠穿而亡...”

枯指颤抖如风中残烛:“此非功德簿,实乃阿鼻录!更有甚者——”

老僧猛然抬首,眼中悲火灼灼:“有寺僧假托佛诞,强索民女‘开光’,佛门清净地,竟成罗刹场!”

青年僧扑通跪地,额抵青砖咚咚作响:“施主!当年我师为阻妖僧掠童,被古白莲寺九环禅杖打断三根肋骨!”

砖面渐染水渍,不知是汗是泪:“佛祖割肉饲鹰,妖僧竟割民膏脂!此等狮虫不除,我辈苦行僧有何面目托钵化缘?”

满堂死寂间,慧明禅师忽将百衲衣层层解开。但见胸膛烙印八处戒疤,竟排成《金刚经》偈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老僧以指叩击戒疤声声如磬:“贫僧愿燃此残躯为灯——请大人铸法典为剑,斩尽伪僧邪寺!”

袈裟滑落瞬间,满背鞭痕赫然现出《法华经》全文,墨色血痂犹自狰狞。

杨慈芳银瞳映着老僧戒疤经文,素斋蒸腾的热气里,那身百衲衣飘荡如招魂幡。

他起身作揖:“禅师胸中梵唱,胜过千殿钟鼓。我自会将这一片害虫驱离!”

姚广孝坐在一旁,不停默颂着佛经:“只是他们利用民众愚昧,横行乡里己成盘根错节。”

杨慈芳看着杨溥和杨士奇笑。

杨士奇拿出记录本:“会议精神后天就会出现在最新一期的全省各府早报上。”

姚广孝盘着念珠:“只是报纸吗?”

杨慈芳摇摇头:“报纸只是次要。”

慧明禅师拉着自己的弟子起身告别:“政治是大人的事,老僧就不参与了。”

官员们起身:“恭送禅师。”

杨慈芳用食盒把一盘罗汉汤,一份干烧白菜塞进去:“苦行僧手不摸钱,就当是你们化缘来的。”

惠明禅师示意弟子接过食盒,自己枯瘦纤细的手合十,拜道:“无量光,无量寿。”

随着这两位离开,杨慈芳坐回座位。

陈梦澜拿出工业计划书:“大人,我们的计划显然设得太低了。”

杨慈芳看着计划书:“首先我们错估了北首隶一省的人口,需求量太大。”

陈梦澜点点头:“是的,目前一个月了仅北平,辛集,武安,定州开出了西处纺织工厂,年产量不过十万匹布。”

杨慈芳抬起头:“我们需要多少?”

陈梦澜叹气:“保守估计全省每年至少需要三百万匹布,这还是在目前人口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可事实是一旦我们开启工业化,一定会迎来一波婴儿潮,导致需求被进一步拉大!”

杨慈芳翻开财务报表:“但是我的们的盈利己经达到了一个相当恐怖的程度,银子在府库堆积如山,却花不出去。”

“北平工坊正面临着这个问题。”沐毅钧点点头:“蒸汽引擎的工件目前多为手打,效率极低。”

杜清江看着报表:“还有,北首隶虽是平原,便于农作。但是水热条件不足,粮食种子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农业根本无从推进!”

王安国也提出了问题:“现在农村存在着大量佃农,卫所兵也大多被长官据为农奴。导致我们几乎无兵可征,无工可募,除非跟地主老财抢人。”

周宪明喝下一口茶:“法治情况也不容乐观。城里还好,乡下耻讼心态严重,百姓们认为打官司维护自己是一件丢脸的事儿,给钱私了现象严重,助长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

杨慈芳喝下一口茶,低眉,心里如一团乱麻。

朱棣、朱高炽还有姚广孝在一旁旁听。

杨慈芳放下茶杯,站起来:“我还是那句话:不察不言,盲目臆测为行政之大害。诸位回去如果实在没得办法,就深入进去,以我为例,我明日就启程回老家,调查乡村土地占有情况。”

诸位都点点头。

杜清江站起来:“我马上组织北平典农司的人散去全北首隶的地里搜寻高产作物原始种。”

周宪明起身,拉着苏霁:“我们先去探探那白莲古寺的虚实。”

王安国拿起佩剑:“我带来的虎贲营八百人就脱胎于卫所兵。我回去跟张玉、朱能商讨卫所兵改善大计。”

沐毅钧最后一个站起来:“那我们先当放一放手下工作,想办法实现量产,磨刀不误砍柴工。”

“诸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杨慈芳作揖:“惟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到底是王安国会来事儿,端起茶盏要碰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其余人都端起来碰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算我一个。”朱棣站起身,走过来,端起茶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晚上,杨慈芳给朱玉英按摩胳膊,拿药水给她泡手:“手还疼不疼啦?那天快担心死我了。”

“不疼了,就是一累就有些抖。”朱玉英坐在他怀里,很是幸福:“北平公立医院几乎没我啥事儿了,组织起来的郎中们积极性高得吓人。各家的方子汇总到一块儿,发现常见病都有好法治。”

杨慈芳笑着:“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

朱玉英一歪头:“那行政的事儿你怎么不下放权力?”

“夫民,可以信其力,而不能与其政。”杨慈芳揉揉她的脸:“百姓的力量可以相信,但是要是政务散开下放那就坏啦。你一言我一语没个完。”

朱玉英笑了:“这不就是中庸嘛。你很少完全否定任何事,而且你总能找到最完美的那个平衡点。”

杨慈芳脸贴上她的脸:“娘子能不能陪我回趟老家,新政碰上些问题,咱得回乡下老家看看百姓们是怎样过日子的。”

“就这么离不开我?”朱玉英笑着,往他怀里坐了坐:“我陪你就是啦,明天我就跟医院请几天假。”

“娘子最好了。”杨慈芳把她转过来,拥吻。

“油嘴滑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