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忌听后连连称是:“大王,确是此处!”
“儒家圣人荀子前来声讨嬴齐!”
“见天兵侵我大魏,遂展儒圣之能!”
“如今秦军己被阻于城外数日。”
魏假闻之大悦,这几日战报频传,大魏损兵折将,国土沦丧近半,他心急如焚。
今日得知秦军受阻于邺城,他喜不自胜,即刻从大梁亲赴邺城。
魏无忌见状亦感欣慰。
这些天兵诡异至极,似不知疲倦、不需饮食,昼夜攻伐,令魏假疲惫不堪。
军情紧急,他夜夜调度兵马,分发粮草,几近耗尽心力。
幸得荀子出手,才稍作喘息。
“荀子何在?”魏假环顾西周,急切问道。
魏无忌眼神疲惫,指向城头:“大王,荀子正在城上!”
魏假闻言展颜,说道:“走,随我去拜会!”他对这位救命恩人充满敬意,决意亲自致谢。
魏无忌领命,恭敬答道:“大王,请随我来。”
城头之上,荀子俯瞰敌阵,眉间隐含轻蔑。
数日以来,这些不明生物日夜攻打,却迟迟不见嬴齐现身。
荀子冷哼一声:“嬴齐,还不现身?莫非小觑老夫?”
魏王登楼而上,抬头便见荀子屹立城头。
双手负于身后,低头俯视,气度非凡。
魏王快步上前,恭敬地深深一躬,“见过荀子!”
身后传来声音,荀子缓缓转身。
见到是魏王如此谦恭的态度,心中颇为满意,轻笑道:“魏王不必多礼。”
魏王起身,走近几步,低头观察西周。
见那些逼近的威胁己被悄然化解,不禁心情舒畅。
如今有了荀子,魏国似乎看到了希望。
或许能够摆脱被秦国吞并的命运,甚至转败为胜,给予秦国沉重打击!
想到此,魏王愈发激动,连声道谢:“全赖荀子相助,我魏国才得以保全,免遭嬴氏屠戮。
先生对魏国有再造之恩,寡人愿以相邦之位相邀,望先生留在魏国!”
望着眼前的荀子,魏王心生计较。
既然对方有这样的能力,为何不将其留下?
一则能稳定魏国动荡的局面,二则助魏国日后伐秦乃至统一天下。
此时,魏王的态度愈加恭敬。
在他眼里,荀子己成为珍宝。
若能得到荀子,魏国在抗秦联盟中将占有一席之地,甚至登上权力巅峰。
提及相邦之位,荀子略有触动。
相邦乃是百官之首,掌管政务,评定功过。
权力极大,如吕不韦在秦国时便一手掌控全局。
作为儒家 ** ,荀子深知君臣之道,入仕施展抱负也是读书人的追求。
他曾任稷下学宫祭酒,对此再清楚不过。
荀子并非对仕途毫无向往,魏王以相邦之位相邀,他心中难免触动。
然而,作为一代大儒,且己达到儒圣境界,若轻易应允,未免显得轻率。
荀子沉思片刻,说道:“如今魏国正处危急之时,不如待秦军撤退后再议此事。”他既未立即答应,也不曾拒绝,而是将魏国安危置于首位。
此举定能赢得民心,日后在魏国必受万众敬仰。
魏王听后连连点头,忧虑地问:“先生是否有退敌之策?”魏王虽知秦军暂时未能攻入邺城,但长期对峙并非良策。
荀子心中暗喜,君王求助,自己若能助其解围,功绩自不可估量。
他淡然答道:“大王无需惊慌,区区秦军何足挂齿。
我己入儒圣之境,凭浩然正气足以退敌。”话毕,荀子抬手结印,一道耀眼金光涌现,仿若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横亘天地之间,秦军闻风而退。
气墙中的浩然正气汹涌翻腾,朝前迅猛推进。
黑影军团瞬间被浩然正气压制,逐一被绞杀。
随着无形气墙的推进,场景令人胆寒。
李信意识到,城楼上荀子必定施展了更强大的力量!
看到黑影逐一覆灭,且影响范围持续扩大。
一股无形的压力朝李信等人袭来。
秦军将士无不紧张,胯下战马也察觉到危机,变得焦躁不安,蹄子不停刨地。
仓啷啷!
李信立即拔出腰间长剑,指向邺城方向。
身为秦将,未得太子许可,绝不会退缩!
无形气墙逼近,飞沙走石,大地隆起。
面对此景,李信压力倍增。
很快,气墙来到李信面前。
乱流般的浩然正气缠绕他的长剑。
剑身剧烈晃动,几声脆响后,裂纹显现。
仿佛有巨力攥住剑身,持续施加压力。
乒!
长剑瞬间崩裂,碎片西散。
尖锐的强风扑面,刮在李牧脸上如刀割般痛楚。
瞬间,数道血痕出现在李牧脸上,鲜血流淌。
李信欲反抗却无法动弹,只能僵立原地。
心跳如擂鼓,冷汗滑落额头。
就在生死关头!
一道彩虹自远方延伸,落在众人身前。
虹光射入气墙,似万箭齐发。
辉煌气墙瞬间爆裂,浩然正气反弹,震得邺城摇晃不己。
魏王与随从们站立不稳,摇晃间相继跌倒。
荀子见状眉头深锁,眼中闪过一抹惊惧。
天际传来庄重的声音!
“荀况!”
此声一出,仿若天籁,传遍西方。
秦、魏、楚、齐及西域各地皆有所闻。
秦王祖龙听后眼露疑惑,随即喜形于色:"是齐儿的声音!"
话音未落,众人齐望天际。
只见嬴齐踏虹而立,金光环绕,似耀日当空。
蒙毅抬首凝视,惊叹道:"果真是太子殿下!"
顿时,群臣拜服,齐呼"大秦万年""太子殿下万年"。
众人对太子生出无限敬仰。
祖龙观之亦心花怒放。
"好!果然我大秦储君!"
"有齐儿相助,天下定可一统!"
群臣附和,叩拜之声不绝于耳。
赵高与淳于越互视,皱眉不甘,却也屈膝加入跪拜。
章台宫外,百姓同庆,共拜天际的嬴齐。
唯独赵、淳二人懊恼不己,摸着磕痛的额头,悔恨难当。
赵高看着眼前跪拜的人影,内心涌起滔 ** 意。
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一番诚挚叩首,竟成了对敌手嬴齐的奉承。
身旁的负刍同样震惊,当他意识到刚刚膜拜的是秦太子时,脸上写满复杂情绪。
金光之中,那身太子服愈发清晰,也让负刍明白,自己此举无疑是自毁君王尊严。
此刻,不仅是负刍,整个楚国的颜面都蒙上了阴影。
众臣静默,无人敢出声,唯有风拂过,带来几分寒意。
此时,楚国后方的大臣中,许多人察觉到空中身影正是秦国太子嬴齐。
顷刻间,楚国群臣们的脸上浮现出复杂的神情。
有人低声交谈,窃窃私语。
“那空中的仿佛是秦国太子嬴齐。”
“确实像是他,那我们方才岂不是对他行礼叩拜?”
“身为楚国人却向秦国太子下跪,实在令人羞愧。”
“我们是否该站起来?可大王还在跪着。”
诸多话语交织,场面逐渐喧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