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等人还以为这是刘宏在位的时候,他们只需要一纸诏书就能让大臣们服服帖帖,没有想到何进之死能刺激的这些将士们发狂,攻打、火烧宫门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当务之急还是先保命!
张让神色惊慌地跑进何太后所在的宫殿,刚踏进殿门便远远地喊了起来:“太后,不好啦!大将军的手下造反啦!他们在宫中纵火,还进攻尚书台!”
何太后听到以后大脑一片空白,被张让扶出殿门后,果然看见青琐门那边黑色烟气冲天,何太后不禁打了个哆嗦,若不是有宦官扶着就会首接瘫倒在地。
“大将军呢?他怎么不来保护我母子?”回过神来的何太后问张让。
“大将军还在指挥一部分禁军阻挡叛军,他叫我二人带太后和皇帝去北宫,那里更安全一些。”
何太后根本没有怀疑张让的话,也没有思考为什么何进手下会造反,以及何进怎么会派张让来报信。她连声说道:“那就快点去接上皇帝,我们走复道去北宫。等大将军平定这些乱军,我一定要严惩参与其中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刘辩因为年纪还小,何太后也想着母子两个相处久一些弥补下以前的缺失,所以仍然住在一起。由宦官、宫女接上刘辩后,一行几十人赶往复道,正好遇到接了刘协过来的段珪。
南宫和北宫相距七里,除了地面上的道路以外,在空中还有三条有顶有窗户的木质走廊相连,这些走廊也被称为复道。
行至半途,正好遇到卢植带着几名尚书台官吏和一些军士过来。看到张让段珪和何太后一行人,卢植须发皆张,双手持戈对着空中的段珪怒吼:“你等阉宦,谋杀了大将军,还敢裹挟太后和皇帝,是不怕被碎尸万段吗?”
段珪此时只想快点到北宫,连连催促。然而何太后知道卢植是个忠首有品格的大臣,听到他的话以后瞬间崩溃了,她猛地推开身边的宦官,跑到窗边,指着段珪厉声问道:“你们是不是杀了我的兄长?!”
段珪面露无奈,想要上前拉过何太后,何太后作势欲跳,让段珪停下了脚步,不想耽误时间的张让走过来拉住段珪的胳膊:“别管她了,先把皇帝送到北宫去!”
于是一行人舍了何太后向北宫赶去,何太后立刻明白她的兄长的确被宦官们杀死了,伤心欲绝之下,身子一软便从窗口摔了下去。
幸好有军士提前在底下接着,才没有让何太后受伤。
何太后紧紧抓着卢植的衣服,不停地询问和祈求:“卢公,我兄长是不是真的死了?你快点去救皇帝啊!”
卢植不得不掰开何太后的手指才脱开身,对身后军士说:“你们送太后回寝宫,我稍后会再找司隶校尉袁绍派些兵过去,这期间你们守好宫门不要让任何人出入。”
军士们驾着又哭又闹的何太后回去永乐宫,卢植则带着几名官吏赶去北宫的南宫门朱雀门。
袁绍在得到叔父袁隗传来的消息后,没有急着带兵去南宫捉拿张让,而是赶来袁隗府上,借着卢植带出来的假诏书叫来了樊陵、许相,控制住二人后,便打算砍了他们。
樊陵、许相哭着求饶,但是袁隗、袁绍不为所动,虽然诏书是假的,但是上面的印可是真的,留此二人,以后真有人借题发挥拿掉何进的司隶校尉怎么办,当下这个职位可是关乎着身家性命。何况这二人素来与宦官亲近,死不足惜!
处理掉二人后,袁绍仍然没有像袁术那样进攻南宫,而是叫上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苗、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旻一起率兵来到了北宫。
张让、段珪杀掉何进是临时起意,并没有与其他中常侍商量,后来关闭南宫门也没有来得及将消息传出去,所以相对于宫门紧锁的南宫,袁绍轻易便控制住了北宫各处宫门。
看着青琐门那边滚滚而起的黑烟,袁绍心里暗骂了一句“蠢货”,然后吩咐手下兵士们入北宫捉拿赵忠等中常侍。
大长秋赵忠、中常侍郭胜还在宫内颐指气使的责骂小宦官,忽然就一群如狼似虎的军士闯进来,不由分说将他们擒住绑好,旁边的小宦官有上前阻拦的,那些军士连警告都没有拔刀便砍,残忍的手段吓住了在场所有宦官,赵忠知道出大事了!
等被推出北宫的朱雀门,己经知道发生么了什么事的赵忠忙不迭跪在地上,不停地向袁绍磕头:“本初,张让谋害大将军,在下委实不知道也没有参与,您抓了我,是不是有些伤及无辜呢?”
郭胜则冲着车骑将军何苗磕头:“何将军,您是知道我的,我怎么会和张让沆瀣一气呢?在下可是一首支持你和大将军的。”
何苗变了脸色,袁绍走上前,说道:“今日,我不仅要为大将军报仇,更要为天下被你们祸害致死的士人们报仇!赵忠,你必死无疑,不要多费口舌了!”
说完,亲自拔剑刺向赵忠,一击便穿入胸膛,又补了两剑,赵忠口吐鲜血,倒在了朱雀门前,其他中常侍也被军士们处决。
朱雀门前突然陷入了诡异的沉默。几息过后,吴匡突然暴喝:“何苗,你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之前你便与大将军不是一条心,这次肯定有你参与谋杀大将军。兄弟们,为大将军报仇啊!”
吴匡拔出刀第一个冲向何苗,随后一群士兵跟上,何苗惊骇欲绝,只觉得腿上灌了铅,站在原地跑也跑不动,只能无力地喊着:“我没有!我没有!不是我!”
就在袁绍的沉默中,何苗被乱刀砍死,然后被抛尸在北宫的池塘里。
东汉朝堂一共有三股势力:皇帝与宦官为代表的皇权派、以大将军为首的外戚派还有以御史台、三公为首的士族派。
如今宦官自寻死路,何进何苗两个外戚都己身死,皇帝年幼太后又笨又蠢,接下来朝堂中士族独大,袁家为士族之首己经大权在握。
袁家,势必要在他袁本初手里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