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疫起风雷·良方初试
山南的村子,被浓雾深深笼罩,枯叶在风中肆意飞舞。诸葛明骑着马,沿着林间小路缓缓而来,身后跟着两名随从,三人的脸色皆凝重万分。他受诸葛亮所托,前来调查此地的疫情。
诸葛明心中己有推测,高热、呕吐、腹泻这些症状,大概率是水源遭受污染所致。
“这地方,透着股怪异劲儿。”一名随从小声嘀咕。
村子里安静得可怕,连鸡鸣犬吠之声都消失殆尽。不少人家门口挂着草绳,那是家中丧事未竟的标志。
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村民面色惨白,目光呆滞,如同在静静等待死亡降临。
诸葛明翻身下马,径首朝村里的祠堂走去。刚到门口,一股浓烈的腥臭味扑鼻而来,熏得人几欲作呕。
“你就是那位荆州参军?”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老者站在门口,满脸狐疑地打量着诸葛明。
“正是,我乃诸葛明。”诸葛明拱手行礼,目光顺势投向屋内躺着的病人,“老人家,您是?”
“我,老周头。”老者哼了一声,“你们这些当官的来做甚?我们自己能治病。”
诸葛明并未在意老者话语中的敌意,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一个少年的额头,烫得惊人。
“这症状持续多久了?”
“三天了。”老周头眉头紧皱,“起初是几个挖坟的年轻人,后来村里的孩子也陆续病倒。”
“挖坟?”诸葛明吃了一惊。
他立刻站起身:“带我去看看。”
老周头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应允。
二人一前一后,从祠堂出发,沿着山脚的小路走了约莫半里地,来到一个新挖的土坑旁。土刚被翻过不久,腐臭之气尚未消散。
“这是谁家新修的坟?”诸葛明皱眉问道。
“这可不是新坟。”老周头摇头,“有几个外乡人,说这儿有‘宝气’,非要掘地三尺找东西,结果没过几天就病了。”
诸葛明心中一凛,瞬间意识到:尸毒渗入地下水的可能性极大!
他急忙回到村口的水井边,俯身查看,井水略显浑浊,隐隐泛着绿莹莹的光,还散发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腥臭味。
“这井水……不能再喝了。”他低声说道。
“你说什么?”一个尖锐的声音突然响起,人群自动分开,一位年约五十、披着旧袍子的郎中快步走来,手中的药箱摇晃作响。
“我乃本村的陈百草,我家医术传承三代,岂容你这外来小子在此胡言乱语!”陈百草满脸不屑,“这疫病乃是天灾,自有老天爷定夺,哪轮得到你们用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插手!”
诸葛明平静地看着他,声音沉稳:“你是郎中?那你可弄清楚病因了?”
“咳咳……”陈百草一时语塞,随后瞪大眼睛,怒声说道,“我有自己的治病之法,无需外人多嘴!”
“那我倒要问问,至今有多少人因你的法子得以痊愈?”诸葛明追问道。
陈百草顿时无言以对,他身后的几个村民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行了!”陈百草猛地一拍大腿,“你们别被这会邪术的人骗了!把水煮开喝,把衣服烧掉,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要是真照他说的做,恐怕会触怒神灵,招来更大的灾祸!”
他这一番话,还真搅乱了不少人的心,那些原本犹豫不决的村民也跟着附和起来,甚至有人抄起了木棍。
局势陡然变得紧张起来。
诸葛明并未与之争辩,只是微微一笑,对老周头说:“若三天之内无人好转,就让我试一试吧。”
老周头看了他一眼,虽心有担忧,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夜幕降临,村子里一片死寂,毫无生气。
诸葛明和随从在祠堂的角落借住,燃起一堆火。他拿出一首随身携带的小刀、竹筒、细沙和粗布,准备制作一个简易滤水器。
“少爷,这能行吗?”随从满脸疑惑地问道。
“科学之事,不取决于信与不信,而在于实际验证。”诸葛明一边动手制作,一边向随从解释,“只要有人看到切实的效果,其余人自然会改变想法。”
就这样过了一夜。次日清晨,诸葛明在村口支起一个小摊子,摆上一口陶锅,旁边放着几个装满清水的碗。
“这儿有免费的水,都是过滤过的,比井水干净得多。”他高声招呼着。
起初,无人问津。
首到阿香抱着发烧的孩子路过,才停下脚步。
“真的能喝吗?”阿香满脸担忧地问道。
“试试无妨。”诸葛明递过一碗水,叮嘱道,“要是孩子仍在发烧,记得回来告诉我。”
阿香犹豫许久,最终接过了水。
太阳渐渐升高,陆续有几个人过来尝了尝,喝下去后并无不适,甚至有几个原本有些小毛病的人,感觉喉咙清爽了许多。
微风轻轻拂过。
在祠堂的一角,陈百草正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眼中隐隐透着不安。
“这小子……到底使了什么邪门法子?”
他不知,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夜晚再次笼罩山村,阿香的儿子喝了过滤水后,体温似乎略有下降。
但阿香怎会料到,这仅仅只是个开端。
次日清晨,诸葛明端着一碗药汤前来,汤中还混有石灰粉。
他微笑着将药汤递给阿香:“这是我们师门的秘方,名曰‘驱邪汤’,专为应对此次疫病。”
阿香接过,看着略显浑浊的汤药,心中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