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华三年的暖春,仿佛是上苍对这片饱经苦难土地的温柔抚慰。青岩村的田野里,嫩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一片绿色的希望之海,每一株麦苗都承载着村民们重生的梦想。
林大山家的日子也慢慢有了起色。他和妻子赵氏每日天不亮便下田劳作,精心侍弄着庄稼,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与土地私语,感恩它的再度馈赠。孩子们也懂事地帮着家里,大些的儿子跟着父亲学习犁地,小手紧紧握着木犁柄,稚嫩的脸庞满是坚毅;小女儿则在田埂边,用她纤细的手指拔除杂草,还时不时抬头看看父母,眼中闪烁着孩童独有的纯真与快乐。
村里的学堂也在几位老秀才的努力下重新开课。他们不忍心看着孩子们因灾荒荒废学业,便自发凑了些书本,在村中的祠堂里摆上几张破旧桌椅,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林大山深知读书的重要,哪怕家中拮据,也咬牙送儿子去学堂。每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学堂门口,总能看到儿子背着书篓,蹦蹦跳跳跑出来,口中念念有词,向等候的父母讲述着今日学到的圣贤道理,那清脆的童声为村子添了几分生机与希望。
可好景不长,随着庄稼渐长,鼠患肆虐。这些灰色的灾星趁着夜色,成群结队地涌入田间,大肆啃咬麦秆、谷穗,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村民们心急如焚,夜里自发组织起来,手持棍棒,在田边敲锣打鼓驱赶老鼠,可收效甚微。林大山看着自家即将丰收的庄稼被糟蹋,眼眶通红,满心愤懑:“这老天爷刚给了条活路,咋又来这遭瘟的东西!”
玄风道人再次站了出来,他带着几个年轻后生,上山采来各种草药,混合着一些驱虫的植物根茎,制成药粉,沿着田埂细细撒下。又在田间布置了一些简易陷阱,利用老鼠贪吃的习性,以谷物为饵,诱捕这些可恶的家伙。在道人的帮助下,鼠患终于得到遏制,庄稼又恢复了生机。
与此同时,永华帝听闻青岩村在旱灾过后重建有方,派了一位名叫李正的年轻官吏前来视察。李正不同于以往那些作威作福的官差,他心怀悲悯,亲赴田间地头,看到村民们虽衣衫破旧却满脸坚毅,深受触动。回朝廷后,他向永华帝极力陈情,恳请减免青岩村当年赋税,以助百姓休养生息。永华思量再三,最终应允。
消息传来,青岩村一片欢腾。村民们杀猪宰羊,在村子中央摆起长桌宴,邀请玄风道人、李正官吏一同庆祝。酒过三巡,林大山代表村民向恩人敬酒,他眼眶,声音颤抖:“若不是道长、李大人和乡亲们帮扶,俺们这一村老小哪还有活路,这杯酒,敬大伙!”众人一饮而尽,欢声笑语回荡在村子上空。
此后数年,青岩村靠着勤劳与团结,逐渐富足起来。曾经废弃的屋舍修缮一新,村道拓宽夯实,还引来了山外的商贩,带来了外界的货品,也将村里的特产销往西方。林大山一家盖了新房,儿子学业有成,考中秀才,女儿出落得亭亭玉立,许了邻村一户好人家。玄风道人则在一个清晨,悄然离去,留下的是村民们无尽的感恩与思念。青岩村的故事,在北方大地流传,成为各地村落面对困境时坚守希望、齐心互助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美好生活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