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国王明家政舍生救父、力挽狂澜的英勇事迹如疾风般传遍京都,整个朝堂与市井都为之震动。百姓们在街头巷尾传颂着他的忠义,茶馆酒肆中,人们谈论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无不对明家政竖起大拇指,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皇宫内,朱舞帝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紧握着前线送来的战报,反复研读,眼中满是赞赏之色。“朕有此等忠勇侄儿,实乃大明之幸!”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群臣纷纷附和,皆称明家政之举不仅保全了汉王,更是稳定了军心,为平叛胜利立下不世之功。
数月后,随着叛军残部被肃清,山河重归平静,大军班师回朝。那日,京城张灯结彩,百姓们倾巢而出,齐聚在主干道两旁,翘首以望凯旋的将士们。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欢呼声此起彼伏,似要将积攒许久的喜悦全部释放。
队伍最前列,是英姿飒爽的三位王爷——汉王明贡、粤王明鼎、沪王明崇,他们虽面带倦容,却难掩胜利的豪情。汉王的伤势己大有好转,骑在马上,身姿依旧挺拔,目光中透着历经沧桑后的沉稳与坚毅。护国王明家政紧随其后,他身着崭新的战甲,甲片在日光下闪烁生辉,映衬着他年轻而英气的脸庞。一路走来,百姓们纷纷将手中的鲜花、香囊抛向他们,以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敬意与感激。
踏入皇宫,朱舞帝早己在大殿等候,龙袍加身,威严尽显。将士们整齐列队,跪地行礼,高呼万岁。朱舞帝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径首投向明家政:“侄儿,你此次作为,朕深感欣慰。战场上,你临危不乱,舍身救父,尽显忠孝本色,又为战局扭转立下大功,朕定当重重赏你!”
明家政上前一步,跪地谢恩:“陛下,臣身为大明臣子,护父卫国,皆是分内之事,不敢居功。”言辞谦逊,却掷地有声。
朱舞帝微微点头,随后颁下封赏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护国王明家政,忠勇可嘉,忠孝两全。今特加封其为靖安王,食邑五千户,赐黄金千两、良田万顷、府邸一座,并许其佩剑上朝,参与军机要事商议。望你此后继续为大明殚精竭虑,守护江山。钦此!”
明家政再次叩首,接过圣旨:“谢陛下隆恩,臣必定肝脑涂地,报效大明!”
封赏之后,朱舞帝又对三位王爷及其他有功将士一一褒奖,犒赏三军,整个大殿沉浸在喜庆氛围之中。
待众人退下,朱舞帝留下三位王爷,商讨战后大明的发展大计。汉王提议加强边防建设,以防外敌趁虚而入;粤王建议在战乱地区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民生;沪王则着眼于整顿财政,确保国库充盈。朱舞帝一一听取,心中己有定夺。
此后,在众人的齐心努力下,大明开启了新的篇章。靖安王明家政不负所望,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忠诚之心,协助皇帝处理诸多军机大事,在朝堂之上逐渐崭露头角。各地在休养生息政策下,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复苏,商贸繁荣。边防稳固,让觊觎大明疆土的外敌望而却步。朱舞帝统治下的大明,如浴火重生的凤凰,向着昌盛之路振翅高飞,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段段佳话,供后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