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乱的硝烟尚未散尽,京城还沉浸在三位王爷凯旋的欢庆余韵之中,一道更为惊悚的消息如乌云蔽日般压来——江南王第三代王爷明昕、岭南王第三代王爷明栢竟同时举兵造反,数十万叛军如汹涌恶浪,瞬间席卷多地,大明王朝再度被拖入内战的深渊。
这明昕与明栢,皆是王室后裔,却因祖辈的权欲熏心、妄图割据一方,被太祖皇帝渐次削藩夺权。沪王长期掌控江南,将那鱼米之乡治理得繁荣昌盛,商贾云集,税赋充足,百姓安居乐业;粤王扎根岭南,兴修水利,发展农贸,让南疆之地安稳太平,各族相融。可在明昕、明栢眼中,沪王与粤王却成了他们“大展宏图”的绊脚石。他们心中积怨己久,祖辈失势的屈辱仿若一道深深的伤疤,每念及此,便燃起复仇的熊熊烈火,妄图趁大明刚经云南之乱、元气未复之机,一举颠覆政权,自己称帝,重掌祖辈的“荣耀疆土”。
女帝明柔闻此噩耗,龙颜震怒,拍案而起:“朕待他们不薄,竟恩将仇报,妄图祸乱江山!”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下水来。群臣们面面相觑,一时噤若寒蝉,半晌才有几位老将出列请战。女帝沉思良久,目光冷峻地扫视群臣,再次颁下旨意:“传朕令,仍命汉王明贡、粤王明鼎、沪王明崇三位皇弟挂帅出征,务必将叛军剿灭,以正国法!”三位王爷刚刚卸甲,还未及好好休整,却毫不犹豫,齐声领命。
汉王领命后,迅速整军备战。他深知此次叛军来势汹汹,且熟悉大明军制,不可轻敌。回府后,他召集智囊团,挑灯夜战,研究战术。“此次作战,需速战速决,首击要害。”他目光如炬,制定出迂回包抄、断其粮道的策略。出征那日,寒风凛冽,他身披旧甲,率部先行,望着麾下将士,高声激励:“吾等为大明而战,为百姓而安,此战必胜!”将士们吼声如雷,士气高涨,向着江南疾驰而去。
粤王这边,虽刚从云南归来,身心俱疲,可面对叛乱,毫不退缩。他深知岭南地形复杂,明栢若凭借地利负隅顽抗,必是一场苦战。于是,他一边命人快马加鞭赶回岭南,安抚百姓,稳定后方;一边重新调配兵力,挑选熟悉岭南气候、地形的士兵组成先锋军。“儿郎们,守护家园,就在今朝!”出发之际,他振臂高呼,带着精锐之师,马不停蹄奔赴岭南战场。
沪王则心急如焚,一方面为前线筹备物资,确保粮草、兵器供应不断;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江南的人脉,派出密探,刺探叛军军情。“我虽不能亲赴战场,但定要让将士们吃饱穿暖,知己知彼。”他整日忙碌于仓库、营帐之间,协调各方,为平叛提供坚实保障。
战场之上,局势惨烈。汉王的军队如鬼魅夜行,悄然迂回到叛军后侧,突袭粮营,大火冲天而起,叛军顿时乱作一团。粤王的先锋军在岭南的深山密林里与叛军周旋,借助地形优势,频频发动突袭,打得叛军晕头转向。沪王提供的精良物资让明军在装备上远超叛军,强弩硬弓、锋利兵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
随着战事推进,叛军渐渐不敌明军的勇猛与谋略。明昕的军队在江南被汉军与沪王的后勤军前后夹击,溃不成军;明栢在岭南被粤王步步紧逼,退无可退。终于,在又一场血腥厮杀后,叛军主力被歼,明昕、明栢走投无路,或被俘,或战死。
这场平叛之战,耗时良久,大明付出了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