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窗棂斜斜地洒在御书房的地面上,将朱元璋的身影拉得老长。他手中握着一份奏折,眉头紧锁,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奏折上赫然写着“津南三府流民日增,盗贼蜂起,请朝廷速拨钱粮赈济“。
“又是要钱要粮!“朱元璋冷哼一声,将奏折重重拍在案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这些地方官,除了伸手向朝廷要,还会什么?“
侍立在一旁的太监王景弘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声响。自从津南土地问题爆发以来,皇上的脾气越发暴躁,已经有三个太监因为不小心打翻茶盏被罚去浣衣局了。
朱元璋站起身,背着手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的步伐沉重有力,靴底与金砖相击,发出沉闷的声响。窗外,暮色渐浓,紫禁城的轮廓在夕阳中显得格外肃穆。
“景弘。“朱元璋突然停下脚步。
“奴婢在。“王景弘连忙躬身应答。
“去请林先生来,就说朕有要事相商。“
“遵旨。“王景弘倒退着出了御书房,这才转身快步离去。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从案几下方抽出一个锦盒,打开后取出一叠密奏。这些都是他派往津南的锦衣卫暗中调查的结果,上面详细记录了津南地区土地兼并的情况——六成良田集中在三十八家豪强手中,而近半农民沦为佃户或流民。
“岂有此理!“朱元璋一拳砸在案几上,茶盏终于不堪震动,倾倒下来,茶水在奏折上洇开一片暗色。他恍若未见,只是死死盯着那些数字,眼中怒火熊熊。
这些豪强,大多是在他起兵时就追随的老部下,如今却成了趴在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虫!更可恨的是地方官员,不但不制止,反而与豪强勾结,隐瞒田亩,逃避税赋!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怒火。作为开国皇帝,他比谁都清楚,土地问题关乎国本。元朝是怎么亡的?不就是因为土地兼并,民不聊生,最终导致红巾军起义吗?如今他辛苦打下的大明江山,难道要重蹈覆辙?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打断了朱元璋的思绪。
“皇上,林澈林大人到了。“王景弘在门外轻声禀报。
“宣。“
太监立刻退下,片刻之后,林澈一身靛蓝色官袍,步履从容地走进御书房。他已年过五旬,鬓角微霜,但腰背挺直,目光炯炯有神,行走间自有一股沉稳气度。
林澈走到朱元璋面前,行了一礼:“臣林澈,参见皇上。“
“先生不必多礼。“朱元璋抬手示意他起身,脸上的怒容稍稍缓和。林澈是他最信任的谋士之一,开国前就跟随他左右,出谋划策,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朱元璋本想封他为丞相,但林澈坚辞不受,只愿做个没有实权的国师,专心辅佐朝政。
“皇上,津南土地问题有了新的进展,臣特意前来禀报。“林澈直入主题。
朱元璋眼神一亮,身体不自觉地前倾:“先生有什么消息?快详细告诉朕。“
林澈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秘折,双手呈上:“这是臣派门生暗中调查的结果,请皇上过目。“
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接过秘折,迅速展开细读。折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津南三府二十八县的详细田亩数据,每一家豪强占有的土地数量,逃税数额,甚至还有他们与地方官员往来的证据。数据之详尽,令朱元璋都感到惊讶。
随着阅读深入,朱元璋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他知道津南土地兼并严重,但没想到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最令他震怒的是,其中几个大肆兼并土地的豪强,竟然是他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部下!
“混账东西!“朱元璋猛地合上秘折,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朕给他们高官厚禄还不够?非要与民争利,挖朕的墙角?!“
林澈静静地站在一旁,注视着朱元璋的表情变化。作为跟随朱元璋多年的谋士,他深知这位开国皇帝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更明白土地问题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
沉默了片刻,朱元璋终于将秘折放在一旁,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和犹豫。他揉了揉太阳穴,声音低沉:“先生,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理津南的土地问题?这事关民生和国家未来发展,朕一直为此犯愁。“
林澈略一沉吟,拱手道:“皇上,土地乃立国之本,民生所系。津南之弊,实为全国之缩影。若不及时整治,恐酿成大患。“
“朕何尝不知?“朱元璋长叹一声,“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豪强多与朝中大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处理不当...“
林澈明白朱元璋的顾虑。大明开国不久,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那些功臣勋贵,虽然现在大多安分守己,但一旦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难保不会联合起来对抗皇权。
“皇上,臣有三策,或可解此困局。“林澈缓缓道来。
“先生快讲!“朱元璋眼前一亮。
“其一,清丈田亩。派钦差大臣赴津南,重新丈量所有土地,登记造册。凡隐匿不报者,一律没收充公。“
朱元璋点点头:“此法甚好,但恐怕会遇到阻力。那些豪强与地方官勾结已久,必有应对之策。“
林澈微微一笑:“故有第二策——追缴逃税。按新丈量的田亩数,追缴过去五年所逃税赋。缴不起的,以田抵税。“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如此一来,那些占田过多的豪强要么大出血,要么就得吐出部分田地...“
“正是。“林澈继续道,“第三策,分田于民。将没收和追缴得来的田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朝廷收取合理租税。如此一来,流民可安,盗贼自息。“
朱元璋站起身,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思考着林澈的建议。这三策环环相扣,确实能从根本上解决津南的土地问题。但...
“先生,此法虽好,但若在津南推行,恐怕会引起其他地区豪强的恐慌。若他们联合起来...“朱元璋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林澈从容道:“皇上所虑极是。故臣建议,先在津南试行,观察效果。若行之有效,再逐步推广全国。同时,对配合改革的豪强给予一定补偿,如减免部分税赋或授予虚职荣誉,以安抚其心。“
朱元璋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盯着林澈:“先生这是要让朕又打又拉啊。“
“治大国如烹小鲜。“林澈引用老子的话,“火候太过,则焦;火候不足,则生。改革之事,急不得,也缓不得。“
朱元璋突然大笑起来,笑声在御书房内回荡:“好一个'治大国如烹小鲜'!先生此言深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