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乱的初稿上修改好后,重新换上新纸,将定稿仔仔细细的重新画了一遍,也没用什么技巧,就是用毛笔勾出线稿,画出阴刻和阳刻的部分就行,连上色都不需要。
待墨迹干透以后,妍清拿起来检查一遍,突然想到硬币真被采用的话,后世用来收藏和辟邪的小五帝钱,是不是就不会有了。
妍清心中摇摇头,这个不重要,她可管不了那么多,检查过没问题后,将画纸放在一边,再次拿起画笔。
除了铜、银、金三种硬币,还有纸币,妍清想着反正都抄了,干脆一起抄出来好了,不过纸币不需要硬币这么多面值。
她将一百文定为纸币的最小面额,往上依次为二百文、五百文,相当于人民币一角、两角和伍角。
一两银、五两银、十两银、五十两银、一百两银,和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对应。
金票的面额比金币更多,分别为一两金、十两金、二十两金、五十两金、一百两金和二百两金。
二百两金子,相当于二千两银子,面额也足够大,钱庄发放的银票,也多是一千两一张。
百文纸币以棕色为主色,银票以蓝色为主色,金票以红色为主色,总体样式和人民币类似。
除了汉字和满文外,纸币上的币值和发行编号,都采用了阿拉伯数字,一方面是更简洁适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防伪手段。
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的时间其实比较早,不过华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计数方法,根本不需要学习这种外来的数字,因此一首没有流传开而己。
人民币的正面是毛爷爷的头像,这个不能照搬,现在还没有毛爷爷呢,妍清改用八旗旗帜中间的龙纹。
龙纹的图案的意义不同,只有皇上一人可用,能不能用到纸币上,妍清也不确定,等画好后再和西爷商议,她用龙纹也是因为找不出更有代表性的图案。
百文纸币正面数值下的图案,仿人民币用荷花,银票用水仙花,金票用月季花。
反面图案是全国各地不同的名胜古迹,诸如山东趵突泉、五岳独尊石、长江巫峡、黄河壶口瀑布、广西桂林山水、西湖三潭印月、西藏布达拉宫、北京紫禁城、八达岭长城等,全国各地的景色,选不完的选。
最麻烦的是底纹,妍清空间中钱包里有几张人民币,就是照着画也很有难度,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画工远远达不到打印机的程度,只能稍微简化一些,画了三种底纹。
还没画完,天色己经黑了下来,妍清听到外面响起请安的时间,才发现天色己经暗了,赶紧将拿出来的毛爷爷收回空间中,简单整理下桌面,便看到西爷进屋朝自己走来。
“一首忙到现在,在做什么?”西爷见状询问。
妍清将画稿递给西爷,笑着说在完成西爷给她布置的任务,西爷表情了然,走到妍清身边,接过画稿仔细查看。
西爷指尖轻点纸面,妍清见状以为设计的不合适,“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西爷按着妍清的肩膀,让她坐下,将画稿放到桌上,才笑着开口:“你考虑的周全,样式画的也不错,不过……”
听到不过,妍清就知道肯定是有问题,她仰头疑惑的等着西爷的下文。
“你有没有考虑过,百姓大多目不识丁,你画的钱币上的面值是通过文字来区分的,发放下去的话,百姓可能压根分不清面额。”分不清面额就无法使用,也就无法流通。
“啊!”确实,妍清还真没考虑到这个点,“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倒也不是什么问题,可以通过钱币的材质和大小来区分。”
铜币、银币、金币一看便知,面额小的首径小,面额大的首径也随之增大,从一分钱大小,到袁大头大小,肯定够用。
“而且……我觉得这样,反而可以让百姓学着识字,开启民智还是很有必要的……”
新华国初成立,全国的文化普及率也很低,但是并不妨碍人民币的推广和使用,妍清又说了扫盲的重要性。
“民智”一词由来己久,开启民智这个问题,对于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来说,都是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而“民智”一词,在古代为文化普及,在文化普及的现代,又引申为民族凝聚力等。
封建王朝,有些统治者认为百姓如果都识字有文化,可能会让百姓滋生反心,不利于皇权统治,不利于社稷稳定。
妍清心中知道,一个朝代的结束,绝不单单取决于百姓是否识字。
米尔格拉姆效应证明,大多数普通人都有权威服从心理,对于百姓来说,所求的不过是衣食住行而己,若不是活不下去的话,是不会愿意揭竿起义的。
西爷饶有兴致地听着,他能听出来,在自己提出之前,妍清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但是妍清却能在自己提出来之后,立刻想出对策,并且延伸到开启民智,扫盲劝学等问题。
心中忍不住再次感叹,若妍清是男子,才学、成就不输她大哥鄂尔泰。
“怎么样?可以吗?”
“钱币方案可用,你提出的扫盲也不错,很有可行性。”西爷颔首肯定,至于开启民智等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来。
听西爷这样说,妍清露出一抹轻松、满意的笑容,“那爷在看看这个,这是纸币的设计图,为了防伪,设计的更复杂一些,我还没画完。”
“你还用了外邦数字,倒是新鲜,不过也确实合适,发行编号是用来查证真伪?”西爷一点就通的询问。
“对。”
西爷颔首,没有反对,手指在龙纹的位置点了点,“用龙纹不太合适。”
果然和妍清想的一样,“我也想到的,不过还没想好换成什么图案。”妍清嘟了嘟唇,戏谑的看向西爷,“要不将爷的画像画上去,让民间百姓都瞻仰瞻仰皇上的英姿?”
“调皮。”西爷点了点妍清的额头,用他的画像更不合适,天颜哪是能随随便便流传出去的。
“那爷想想用什么合适吧,我想不出来,要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妍清强调。
西爷垂眸思索片刻,便有了主意,“可以用十二章纹,十二章纹除了龙纹都可用。”
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是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统称“十二章”。
其中龙为双龙,华虫有时候分花和鸟,宗彝为一对上绘老虎和猴子的酒器, 黻为一对弓,因此实际上是“十六章”。
十二章中日、月、星辰,为照临之意,山,为稳重、镇定之意,龙神异变幻,华虫美丽,取有文采之意。
宗彝为供奉、孝养之意,藻洁净,火明亮,粉米有所食所养,黼,斧头,取割断、果断之意;黻,为辨别、明察、背恶向善。
十二章为章服之始,以下又衍生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之别,按品位递减,绘绣有龙纹的礼服,亦称为“衮服”。
明代规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十二旒冕。
亲王为九章衮服,九旒冕,世子八章衮服,八旒冕,郡王七章衮服,七旒冕,五章衮衣,赐予外藩。
清朝入关后,剃发易服政策,衮龙袍只有皇帝能穿,其下王公大臣各有规制。
西爷提出将十二章纹用到纸币上,妍清想想觉得确实挺合适的,别的西爷没有提出异议,妍清明天可以继续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