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时不候
过时不候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过时不候 > 第374章起风了!本王也该回长安了!【求月票】

第374章起风了!本王也该回长安了!【求月票】

加入书架
书名:
过时不候
作者:
王蜀蜀
本章字数:
11038
更新时间:
2025-07-03

眼见气氛愈发紧张,房玄龄轻咳一声,适时地打断了众臣的争论,沉声说道:“诸位,我们还是先仔细审视这份名单吧!待看完后再提出疑问也不迟。”

众臣听罢,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暂时按下不满,低头认真查看名单。

马周三人亦迅速翻开手中的名单,逐行细读。

名单冗长,列满了密密麻麻的有功之臣姓名。

待众臣阅毕,房玄龄再次开口:“诸位,名单已阅,有何见解,请畅所欲言。”

“左仆射,这份名单中,以益州官员为主,这是为何?”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率先提出质疑,引得不少大臣纷纷点头赞同。

房玄龄却面色不改,解释道:“此次提前封赏,是蜀王向陛下上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督办粮草事宜!”

“想必你们应该知道,辽东战场的大部分粮草,都是益州那边筹集的,而当地的官员,也是尽心尽力,没有一次延误战机,总是提前将粮草运送到辽东!”

“故而,陛下对益州那边很是满意,才答应蜀王的上奏,对当地官员提前封赏。”

“既然这次封赏的目的是为了益州那边的官员,为何还要整理其他官员的名单?”马周皱眉问道。

刘洎却冷笑道:“陛下可不会厚此薄彼,赏赐了这个,不赏赐那个,要赏赐就一起赏赐!”

“对啊!我可听说了。同样是舍命搏杀,太子赏赐了甘州军,却不赏赐凉州军,甚至连他的东宫六率都没有赏赐,不知道这算不算厚此薄彼呢?”另一名御史附和道。

“我说你是不是有病?!”

孙伏珈怒了:“怎么什么事都扯到太子?有本事你就去太子那里当面说!?”

“你!”

这名御史被怼得欲言又止。

要他在李承乾面前说,他怎么敢啊?

当初李承乾在李世民面前,可是杀了好几名御史的!

然而,他不敢说,刘洎却敢。

只见刘洎当即板着脸道:“太子做的事,本来就不符合流程,即使太子当面,本官也要说!”

“那你就去找太子说啊!在这里老是扯太子做什么?”岑文本也有了些火气。

却听一旁的于志宁道:“岑司长这话有些过了,我们作为朝廷大臣,难道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了吗?”

“是啊!岑司长,你是管理新闻司的,你们新闻司的报纸,不是倡导言论自由吗?我看有报社的编辑,连我们吏部的考核制度都要发表意见,按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高士廉忍不住道:“但是,陛下一直都说要广开言路,老夫不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吗?”

“不错!我们觉得太子做得不妥,才会提出意见,并没有对太子不敬,你们这么激动做什么?”

“太子乃一国储君,国家的未来,我们作为臣子,劝谏难道不是本分吗?”

“陛下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子岂能忠言逆耳?”

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议不对题,孙伏珈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环顾众臣道:“我看今天这会,有没有我们,都不重要,那本官就先行告辞了!”

说完这话,一拱手,直接就抬步往门外走。

紧接着,马周,岑文本,包括其他东宫一系的官员,也跟着走了出去。

“这.....”

一时间,中立派大臣无不面面相觑。

而刘洎等李世民一系的大臣,则冷眼旁观。

特别是房玄龄,既没有开口阻止,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了一句:“现在开始投票吧,将此次封赏的主要官员投出来,由老夫上奏陛下!”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心头一突,然后下意识看向李靖。

只见李靖眉头微皱,却一言不发。

至于魏征,同样在这时候没有开口。

就如此,一场内阁会议,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虽然投票的结果,还是以益州那边的功臣为主,但新老势力也彻底撕开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这种情况,就像当初李世民登位的时候,房玄龄他们与裴寂他们的争端。

只不过,现在轮到了马周他们与房玄龄他们的争端。

当然,这并不是说,房玄龄他们对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有动摇,而是不希望自己过早被取代。

这种心态,跟李二是一样的。

他们好不容易才爬到最高点,还没有大展宏图,现在就要被更年轻的人推下去,换作谁都不会愿意。

所以,尽管房玄龄作为此次会议的主持人,也没有与马周他们直接冲突。

更没有嘲讽,或指责李承乾,但他放任刘洎一撮人,其实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同样不想被取而代之。

“这件事,我们得立刻向太子禀报!”孙伏珈率先打破了沉默,沉声道。

岑文本与马周闻言,皆是点头。

他们都很清楚,今日这场会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对李承乾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

尤其是朝中那些老臣对李承乾的态度,更是让他们感到担忧。

若不能及时将此事告知李承乾,恐怕会生出更多变故。

但是,除了这件事,还有一件事也让他们感到担忧。

却听马周又皱眉道:“你们对皇后宫中发生的事,怎么看?”

“我看那宫女不像是生病死的,倒像是中了什么毒!”岑文本沉吟道。

一旁的孙伏珈也深以为然地道:“我也觉得像是中了什么毒!但我最开始去的时候,问了宫里的其他宫女,他们都说那名宫女,前几天还好好的,就最近两天,突然说头疼,然后又是肚子疼,没过多久就晕倒了....”

“后来太医来诊治,也没诊治出个病因,第二天就死了。”

“可是,谁会对皇后宫里的宫女下毒呢?”

“这个....”

三人互相对视,皆是不语。

隔了片刻,才听马周沉声道;“皇后的意思是,让我们先不要声张,要暗中调查。但我总觉得最近,怪事连连。”

“而且刚才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就连高士廉都站出来了!他可是太子的老舅公,怎么能站出来针对太子呢?”

“是啊,我也觉得不太正常。”岑文本附和道:“我们新闻司最近搜集的新闻,也出现了很多怪事,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觉得什么,现在想起来,是不是都太巧合了?”

孙伏珈想了片刻,忽地想到了什么,眯眼道:“要不让锦衣卫的人查查,会不会是守捉郎搞的鬼?”

“嗯,有可能,我们这就去找杨千户!”

想到此处,三人皆加快脚步,朝锦衣卫衙门而去。

.......

另一边,益州,蜀王府。

李恪看着许久未见的梁王李愔,满脸欢喜。

而李愔也笑着朝李恪介绍自己从长安带来的礼物。

“大哥,你看这个桂花糕,是母妃亲手为你做的,说你在益州肯定想念这一口,就让我必须带来给你尝尝,本来我还想带其他好吃的,母妃便不让,说多带点桂花糕!”

“呵呵呵,还是母妃疼爱我,你都不知道,我在这边老早就想吃母妃做的桂花糕了!”

“那,那大哥多吃点!”

李愔拿起一块品相最好的桂花糕,递给李恪道。

虽然按照李恪的排名,他应该叫李恪三哥,但兄弟俩私下,一直都是大哥小弟的称呼,以示亲近。

而李恪也不客气,拿起李愔递来的桂花糕,一口就塞进了嘴里,然后露出一脸满足的笑容,含糊不清地道:“真好吃.....还是以前的味道....”

“大哥.....”

李愔看到李恪这样子,鼻子不由一酸,就连眼眶都有些红了。

“怎么了小弟,是不是大哥吃相太难看了?”

李恪有些疑惑的看着李愔,旋即自嘲似的笑道:“你别看大哥在你面前很随意,大哥在外面可威风了,大哥还得到父皇多次夸奖呢.....”

“本来大哥应该陪在我和母妃身边的,前段时间,母妃生病了,在睡梦中都念叨你的名字.....”

李愔红着眼,哽咽着,自顾自地说道。

李恪脸上的笑容一僵,然后无奈地叹了口气,拍着李愔的肩膀,道:“母妃的病好点了吗?”

“嗯,好多了,就是偶尔会咳嗽两声.....”

李愔重重的点了点头,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走到另一个大箱子面前,打开道;“这里面是母妃亲手为你做的衣服,她总是说,也不知道合不合身,但每次换季都给你做衣服,长安出了什么新样式,她就给你做什么新样式!”

“有时候,我让她帮我做一件,她说益州不比长安,我想要什么,宫里的尚衣局就给我做,你却没有.....”

话到这里,他便没有再说下去,因为李恪的泪水早已布满了脸上的沟壑。

而他,也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直到门外传来一道禀报声:“殿下!程主簿和柴都尉在门外求见!”

“这.....”

李恪反应了一瞬,立刻背过身,擦掉眼泪,而李愔也同样如此。

待两兄弟都收拾好心情,才各自坐回自己的座位,若无其事的互相对视,会心一笑。

却听李恪又平静地道:“让他们都进来吧!”

“是!”

门外应了一声,很快,程怀亮与柴哲威就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蜀王殿下,梁王殿下!”

“呵!你们两个什么时候这么讲礼了?这里又没有外人!”

还没等李恪开口,李愔就忍不住笑着打趣了两人一句。

而两人则呵呵直笑。

却听柴哲威率先开口道:“我们早就得知梁王殿下来益州了,本打算来跟梁王殿下叙叙旧的,后来一想,你们兄弟也很久没见了,就不好意思来打扰你们了!”

“那你们怎么又来了?”李愔似笑非笑地看向柴哲威。

只见柴哲威尴尬地抽了抽嘴角,旋即看向程怀亮。

却听程怀亮又接口道:“不瞒梁王殿下,蜀王殿下,我们是有急事来禀报!”

“哦?”

李恪眉毛一挑,随即正色道:“有什么急事?说来听听!”

“回禀蜀王殿下,我们刚刚接到辽东前线传来的消息,陛下那边,好像出了点状况!”程怀亮也肃然道。

“什么状况?”

“据辽东前线传来的消息,陛下与长孙无忌大吵了一架,好像是因为封赏的事!”

“可是我们这边的封赏?”李恪眼睛一眯。

“不是。”柴哲威摇头道:“据说是因为白岩城!好像在攻打辽东城之后,白岩城城主诈降,陛下非常生气,便命令大军洗劫白岩城,结果打到半途,白岩城城主又投降了。”

“陛下不忍多造杀孽,就接受了头像,但答应大军的好处,却没有着落了。”

“长孙无忌便去找陛下理论,两人因此闹得不欢而散。”

“呵!这个长孙无忌,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连父皇他都敢管!”李愔忍不住冷笑一声。

而李恪则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道:“父皇与长孙无忌的关系,非同一般,即使偶尔有争执,也影响不了两人的关系!”

“可是,最近这段时间,陛下对太子的态度,好像有了很大的变化,您说会不会......”

“不会!”

还没有等柴哲威把话说完,李恪就斩钉截铁的打断了他:“太子的位置依旧很稳固!他一战灭了两国,即使是我父皇也不曾做到!”

“我倒不是觉得太子的位置不稳固,而是觉得,陛下是不是在打压太子....”柴哲威摇头道。

“你指的打压是什么?”

李恪疑惑地看向柴哲威。

却听柴哲威又道:“陛下让侯君集去攻打高昌国,不就是在分太子的兵权吗?按理来说,太子一战灭两国,陛下应该有所表示的,可是,至今也没听到陛下有新的旨意传出,这难道不是刻意打压吗?”

“嗯,据我所知,朝中也有不少人对太子不满,好像是太子私自赏赐边军将士,破坏了原有的功勋赏赐规则.....”程怀亮也点头附和道。

李恪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柴哲威,旋即哑然一笑:“太子的事,就不用我们操心了,先说说益州的事吧,我让你们准备的粮草,都准备得咋样了?”

“这个.....”

程怀亮与柴哲威对视一眼,却听柴哲威苦笑道:“陛下那边的需求,越来越大,光靠益州这边筹集粮草,恐怕有些捉襟见肘了。”

“什么意思?”

李恪脸色一沉:“你是说,没有准备好?”

“回殿下,也不是没有准备好,只是担心,明年还是这样,各大家族,还有益州的百姓,恐怕会有意见.....”程怀亮接口道。

“本王不是答应了他们,会向父皇请功吗?怎么还有意见?”李恪有些不悦地说道。

柴哲威与程怀亮再次互相对视,却无言以对。

而这时,李愔又忍不住开口道:“大哥,我觉得你没必要硬撑!益州是你苦心经营起来的大本营,犯不着为了父皇,压榨益州的百姓和各大家族。”

“而且,除了益州,还有其他地方有粮食,你可以向父皇上奏,统筹国内的其他粮仓,反正父皇现在信任你,为何不给自己谋点权力?”

听到这话,柴哲威与程怀亮双目一睁,似乎对李愔有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而李恪,同样有些意外。

却听他不由得看向李愔道:“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

“嘿嘿,怎么样,我这办法还行吧?”李愔答非所问的笑道。

李恪眉头一皱,再次追问道:“回答我,是谁告诉你的!”

“哎呀大哥......”

“快说!”

“好吧好吧,我说.....”

眼见李恪对此事十分较真,李愔连忙高饶,并朝门外的宫侍喊道:“王德,去将武先生请进来!”

“是!”

门外的宫侍应了一声,很快便将一名黑衣男子请了进来。

只见那黑衣男子进来的一瞬间,就笑吟吟地道:“蜀王殿下,好久不见!”

“是你!”

李恪脸色一变,而后目光一冷。

却听李愔有些诧异地道:“大哥,你认识武先生啊!”

“小弟,怀亮,哲威,你们都出去!”

李恪没有多言,直接就对李愔三人下达了逐客令。

而李愔三人则面面相觑。

不过,看在李恪不容置疑的份上,他们也没有多言,很快便识趣的离开了。

等到房间里只剩下李恪和黑衣男子,才听李恪怒不可遏地道:“武兵!你到底什么意思?为何接近我小弟!?”

“呵呵,蜀王殿下息怒!”

武兵笑了笑,然后自顾自地找了一个位置,随意地坐下道:“我不会对梁王殿下有什么歹意的,我来这里,也是想念我的老朋友了,来看看.....”

说完这话,又自顾自地拿起一块桂花糕,把玩着道:“这杨妃的手艺,真是不一般啊,可看不出她那高贵的身份,会做这些.....”

“你给我放下!别脏了我母妃的点心!”

“呵呵,殿下为何要这样,我们曾经不是合作得很愉快吗?”

“你!”

李恪脸色再次一变,欲言又止。

却见武兵一口吃掉手中的桂花糕,砸吧砸吧嘴道:“其实,我来这里,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殿下的!”

“什么好消息?”李恪冷冷问道。

武兵也不隐瞒,立刻便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李恪。

听得李恪一愣一愣的,隔了好半晌,才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不由道:“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

武兵立刻正色道:“只要殿下继续与我们合作,不仅能回到长安,还能成就大事!”

“这个.....”

李恪面露迟疑之色,随后又忍不住问道:“我凭什么相信你?”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不用我给你证明,能不能把握机会,还得看你自己.....”

武兵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然后便缓缓站起来,又意味深长地道:“长安那边,已经开始运作了,就等殿下回去,我们再送殿下一份大礼.....”

说完这话,他便径自朝门外走去。

而李恪在目送他走出门口之后,连忙叫住了他:“等一下!”

“怎么?殿下考虑清楚了?”

武兵脚步一顿,随后淡淡问道。

片刻,李恪缓缓走到他旁边,看着庭院内的树木,蹙眉道:“你们有几成把握?”

“七成!”

“呼!”

李恪深吸一口气,满脸的不可思议。

就在这时,院内横风骤起,片刻,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眯眼道:“本王确实应该回去了!”

......

求保底月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