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713章 洪武治荒

第713章 洪武治荒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作者:
颠沛人生
本章字数:
4370
更新时间:
2025-07-05

金陵城的初夏,空气中已带着几分燥热。奉天殿内,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他的目光扫过殿中文武百官,最后落在御案上那摞厚厚的奏折上——全是关于津南地区土地荒废的奏报。

“陛下,津南三府十六县,已有近半田地无人耕种。若再不解决,恐秋收时分会酿成大祸啊!“户部尚书杨靖手持笏板,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朱元璋眉头紧锁。自三个月前接到第一份奏报起,他已连续下了七道圣旨,调拨钱粮、减免赋税、甚至迁移人口,可津南的土地依旧大片荒芜。这在大明开国之初,实在不是个好兆头。

“刘爱卿,你怎么看?“朱元璋将目光转向站在文官首列的刘伯温。

刘伯温轻抚长须,沉吟道:“臣以为,津南之事蹊跷。寻常灾荒,朝廷赈济后当有缓解。如今种种措施皆不见效,恐怕...“他顿了顿,“恐怕需陛下亲临,方能查明真相。“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朱元璋微微颔首,这正是他心中所想。作为从底层打拼出来的皇帝,他深知许多问题不到现场是看不明白的。

“好!传朕旨意,三日后...“

“陛下且慢!“

一个清朗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的话。满朝文武皆惊,何人敢如此大胆?朱元璋抬眼望去,只见国师林澈从文官队列中缓步走出,一身素白道袍在朱紫官服中格外醒目。

“林国师有何高见?“朱元璋压下心头不悦。这位年轻国师虽时常语出惊人,但确实有过人之处。

林澈拱手一礼,直起身时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臣以为,陛下亲赴津南,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劳民伤财,徒劳无功。“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刘伯温眉头紧蹙,杨靖更是惊呼:“国师此言差矣!陛下亲临,方能震慑地方,查明实情啊!“

朱元璋抬手止住众臣议论,盯着林澈道:“国师何出此言?“

林澈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因为三个月来,朝廷对津南采取的所有措施,思路都是错的。“

“什么?“朱元璋猛地站起身,龙案上的茶盏被震得叮当作响。他为津南之事夙夜忧叹,召集重臣商议不下十次,如今竟被全盘否定?

殿中气氛骤然紧张。锦衣卫指挥使毛骐的手已按在刀柄上,只等皇帝一声令下。刘伯温急忙打圆场:“国师慎言!陛下为津南之事殚精竭虑...“

林澈却恍若未闻,展开竹简:“臣请陛下先看这份调查报告。这是臣派弟子暗访津南十县所得。“

朱元璋强压怒火,示意太监将竹简呈上。他展开一看,脸色渐渐变了。竹简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地实情:官府账册上写着已发放的赈灾粮,百姓却从未见过;名义上迁移来的农户,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甚至有些所谓“荒废“的土地,其实一直在耕种,只是被地方官谎报...

“这...这怎么可能?“朱元璋的手微微发抖。他抬头看向林澈,眼中既有震惊,也有怀疑:“国师如何证明这些属实?“

林澈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是几把不同颜色的土壤:“这是臣弟子从津南各地带回的土样。请陛下对比户部存档的津南土质记录。“

朱元璋立刻命人取来户部档案。对照之下,果然发现多处不符。最明显的是青阳县,档案记载“土质贫瘠,多砂石“,而林澈带回的土样却是肥沃的黑土。

殿中一片死寂。朱元璋感到一阵眩晕,扶着龙案才站稳。他想起自己当年流浪时见过的贪官污吏,想起建立大明时立誓要铲除这些蛀虫...如今开国不过数年,腐败竟已如此严重?

“陛下,“林澈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津南土地荒废是表象,根源在吏治。若不整顿官员,再多的钱粮投入,也不过是肥了那些蛀虫的私囊。“

刘伯温此时也已看完竹简,面色凝重:“国师所言极是。但陛下亲临,正可彻查此事...“

“不,“林澈摇头,“陛下若大张旗鼓前往,地方官员必会临时做戏掩盖。届时陛下看到的,只会是他们精心布置的假象。“

朱元璋陷入沉思。他想起去年巡视江淮时,沿途州县无不张灯结彩,百姓衣着光鲜。当时还道是治理有方,如今想来,恐怕也是早有准备。

“那依国师之见,该当如何?“朱元璋的语气已缓和许多。

林澈目光炯炯:“臣有三策。其一,改派密使暗访,搜集证据;其二,改革官员考成法,将民生实绩作为首要标准;其三...“他顿了顿,“重新丈量全国土地,绘制鱼鳞图册,杜绝谎报瞒报。“

“重新丈量土地?“杨靖惊呼,“这可是浩大工程啊!“

“正因其浩大,才需及早开始。“林澈坚定地说,“土地乃国之根本。若连有多少田地都不清楚,谈何治理?“

朱元璋在殿中来回踱步,靴子踩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众臣屏息等待,都知道皇帝正在做重大决断。

终于,朱元璋停下脚步:“国师所言,朕细细思之,确有道理。“他转向刘伯温,“刘爱卿,你以为如何?“

刘伯温深深看了林澈一眼,拱手道:“国师三策,老臣以为可行。尤其丈量土地一事,虽费时费力,却是长治久安之基。“

“好!“朱元璋一拍龙案,“就依国师之策。不过...“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密使一事,朕要亲自挑选人选。“

林澈微笑:“陛下圣明。“

退朝后,朱元璋独留林澈在奉天殿后阁议事。夕阳透过雕花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国师今日在朝堂上,可是让朕好生难堪啊。“朱元璋半开玩笑地说,亲手为林澈斟了杯茶。

林澈接过茶盏,坦然道:“臣若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恕罪。只是津南之事关乎社稷根本,臣不得不直言。“

朱元璋叹了口气:“朕非但不怪你,反而要谢你。若非国师点醒,朕险些被那些蠹虫蒙蔽。“他眉头紧锁,“只是朕不明白,大明开国不久,朕对贪腐惩治极严,为何还有人敢如此胆大妄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