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潮1980
弄潮1980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弄潮1980 > 第89章 考试技巧

第89章 考试技巧

加入书架
书名:
弄潮1980
作者:
南柯一孟
本章字数:
4082
更新时间:
2024-07-27

这种内心情绪的变化其实分析起来很简单。

当你和周围某一个人的差距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远,觉得他也就比你强那么一丁点儿,可能是运气好,也可能是他比自己多努力一些,这时候你对后者的情绪很大程度上是羡慕嫉妒,可当这种差距被拉到一个堪称鸿沟的地步后,那种羡慕嫉妒自然就会转化为崇拜。

因为这种鸿沟不是简单的运气或努力所能解释的,甚至看上去都会有点无力。

打个比方,就像你在小区内打乒乓球,遇到一个实力比你稍稍强一些的人在那里傲视群雄,你十有八九会有一丝嫉妒,但要是你发现这个人是乒乓球国家队的谁谁谁时,这种嫉妒的情绪就会不复存在了,那种水平压根是自己不可能追赶上的。

而李贤和给他们讲的命题心理学和出题统计学,虽然本身教授的完全不是学习,可以说跟学习连边都搭不上,而是教你如何去考试。

但在距离期末考试已经近在咫尺的情况下,这种做题技巧无疑比教你学习和知识更加快速和重要。

毕竟对他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期末考试可是一个大劫。

尤其是其中平时没怎么用功的,自知很难考及格的那些学生,如果能让他们考试及格,那真是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愿意。

因此尽管李贤和洋洋洒洒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各种考试技巧,并且还从考试技巧中举例证明,发散思维,但王春阳、郭开阳和胡恒文三人还是听得津津有味,那种全神贯注的状态,简直比让他们听老师划重点的课还要认真。

其实这也正常。

毕竟是个人就有畏难的情绪,而学习本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枯燥而乏味。

面对这种枯燥乏味的事情,绝大多数人可能最想找的捷径。

不然也不会从古到今,从唐朝出现科举考试这一大规模选拔人才的社会制度开始,历朝历代各种徇私舞弊的事情就层出不穷,就连当今社会,这种作弊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可见人们对于走捷径的渴望,是贯穿历史的。

所以王春阳他们三人才会听得如此认真,就连进入外交学院后一直对学习有些许排斥心理的胡恒文,都充满了热情,不仅听得极为认真,偶尔有些不懂的地方还向李贤和举手,谦虚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然,李贤和也会耐心地进行解答。

一开始是英语,接着是《西方礼仪课》、《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等偏文科的课程。

有人可能觉得这种文科类的课程,怎么能用技巧来解决?

这种考试里的题目,你记得就记得,不记得就不记得。

难道技巧还能取代对知识点的记忆?

虽然技巧本身不能取代记忆,但技巧只需要让你挑选出正确的那个选项就行了。

首先李贤和讲解的是“归纳排除法”。

这一个办法的核心就是错误答案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之所以会有各种各样从各个维度接近正确答案的错误答案,唯一的原因就是命题老师想要给你设置陷阱,他会揣测考生们在做这道题目时最容易犯什么错误,然后根据这些错误去设置错误的选项,让你直接就被误导地做错这道题目。

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其实并不是特别难。

你只要识破命题老师在出这道题时究竟是想耍什么花样,那马上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甚至完全不需要去记忆这个知识点。

这种神操作看得王春阳,郭开阳和胡恒文三人可谓是目瞪口呆。

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竟然有人能想出这种堪称是不可思议的做题技巧。

对!

就是不可思议!

他们一个个都是上了十几年学的人了,考试可以说也经历过不少,但从来没有想到过,居然能用这些办法将题目做出来。

当然,这里用“做”可能不太准确。

应该说是选出来。

毕竟李贤和这几个小时里讲的都是如何去选出选择题四个选项中的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哪怕是文盲,随便乱选都能有四分之一的准确率,但做题的技巧就在这里,倘若你只是稍稍懂那么一点点,很可能会连续掉进命题老师的陷阱,最终连四分之一的准确率都不到,运气差一点,选择题全错都有可能。

可如果你掌握了一定程度上的技巧,那你就算不知道这个题目怎么做,也一样能选出那个正确的答案。

不过,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你起码能看懂这个题目在讲什么的情况下,如果自身基础实在太差,连题目都看不懂,那顶多用一下归纳法之类的东西,其余的根本没什么卵用。

好在王春阳、郭开阳和胡恒文三人能考上京城外交学院,智商肯定都不差,就算这几个月完全荒废过去,仅仅凭借高考前的基础也足够吃老本,这才能听懂李贤和结合方法讲得各种实例,并且还听得不住点头,津津有味。

将那些考试技巧都说得差不多以后,李贤和接着就顺理成章地拿起每一门课的课本,以自身的掌握程度去揣摩老师会选择哪些考点来命制题目,以及哪些考点最为重要,堪称必考。

其实,这些才是李贤和真正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

前面的那些考试技巧,充其量只是技巧而已,顶多只能用在考试上,对学习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还能潜移默化地养成你走捷径的习惯。

当你发现你不用太认真学习,就能依仗考试技巧得到一个高分,那你自然不会太过努力。

这也是李贤和竭力试图去避免的。

好在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因为他讲的这些技巧顶多只能用在选择题,而一张考卷上选择题所占的分数值其实相当有限,就算你做全对,也就那么几十分。

但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对于这种不用太过努力学习就能拿到的分数可谓乐此不疲,因此就算明知道技巧的作用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胡恒文和郭开阳两个还是颇为积极地各种提问。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