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李贤敬发现正朝着他走过来的一群人中,其中一人赫然是自己的亲弟弟——李贤和。
只是在欣喜涌现出来的那一刹那,李贤敬陡然升腾出一丝自卑。
与看上去光芒万丈,并且将来前途无量的李贤和相比,作为哥哥的他却只是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虽说目前是业务部门的一名经理,可身份地位与前者相比却是有着云泥之别,尤其是跟李贤和一起走的人中还有不少是报名参展时在电视宣传上看到的领导,这让李贤敬内心的一丝自卑迅速扩大。
下意识地避过身,李贤敬骤然有点不想让弟弟李贤和看到现在的自己。
他不是不想跟弟弟李贤和相见,而是心有自卑,担心拖累到后者。
“二哥?你怎么在这里?”
但还没等李贤敬完全将身子侧过去,就听见另一个熟悉的欣喜声音。
是李贤和!
一脸惊讶中夹杂喜悦的李贤和快步朝着李贤敬的方向走过来。
“二哥你也是来广交会参展的?”
李贤和边走还边问道。
“老三,我是代表公司来广交会参展的,今天才刚刚将展位布置好,接下来就等开展了。”
李贤敬指了指他们公司的展位,对李贤和介绍道。
“老三,你怎么也来广州了?”
“我是跟学校里的老师同学一起来给负责举办广交会的兄弟部门帮忙的,顺便也能锻炼一下跟各个国家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好方便今后去国外驻派。”
跟身后的苏晨曦等人以及对外经济贸易部门负责接待自己一行的领导们打了个招呼,李贤和就满是兴奋地走到二哥的展位跟前。
他已经好久没见过二哥了。
这三年当中,李贤敬也回去过李家村的老家两次,但相当不凑巧地都不在寒暑假和国庆节这几个假期当中,因此两次都跟李贤和回家的时间段给错开,所以这还是将近四年前二哥高考失利从家里离开后,兄弟二人第一次聚首。
“那真是好!”
李贤敬对着老三赞赏了一句。
“二哥,晚上你住哪里?要不来我这边晚上我们一起住呗!好久没见二哥你,我也想跟二哥你好好说说话。”
相比当初高考失利离开李家村时,如今的二哥李贤敬无疑显得成熟了许多,尤其是谈吐举止这方面,完全褪去了当初农家子弟的青涩羞怯,看上去就有一股子精明能干的感觉。
时间和阅历真是能改变一个人!
李贤和忍不住心生感慨。
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
经历了这将近四年的大学生活,尤其是执行了一次秘密任务,让李贤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幸好这些都是好的变化。
“我住广州塔附近一家旅店,你应该是跟你们班上的老师同学们一起住吧?那就不麻烦你了!”
其实将近四年没见,李贤敬也挺想念自己家这个老三的,只是担心自己会给老三带来一些麻烦而已。
李贤敬的这种心态其实跟做父母的没什么区别。
不过想想也正常。
长兄如父,尽管自己只是李贤和他二哥,但在李贤敬眼里,李贤和永远都是他的弟弟。
“一点都不麻烦!二哥,这次兄弟部门招待我们的房间还比较充裕,给我单独安排了一个单间,二哥你晚上就跟我一起住吧!”
拦着二哥肩膀,李贤和热情地招呼道。
或许是血脉中的莫名联系,见到二哥李贤敬后,平日里相较于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的李贤和陡然多了几分少年心性,说起话来都洋溢着一丝昂扬的气息。
“好吧好吧!那就麻烦老三你了!”
见老三这么热情招呼,李贤敬看似无奈,实则开心地答应下来。
虽然兄弟两人已经有了快四年没见面,但彼此间还是经常有书信往来,因此半点都不显得陌生。
……
跟自己的两个下属打了声招呼,李贤敬就跟着李贤和直接来到展馆旁边的一家宾馆。
毕竟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门的兄弟单位,即便李贤和他们一行人都是京城外交学院的老师学生,招待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以李贤和为首的几人在开展期间还要义务为兄弟单位帮忙,担任广交会的官方翻译团队成员,所以为了保障他们的休息,都给安排了单独的房间。
距离吃饭时间还早,李贤和打电话给前台叫了两杯咖啡,先跟二哥好好聊聊天。
先前的书信往来受限于文字,哪有当面聊好!
更何况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无论是家里大哥、二哥还是他自己,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想跟二哥一起倾诉倾诉。
家里大哥在前年终于成功说服了村长村支书等人,在村子里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原本“大家的田地”分割成若干份,直接让村民以家庭为单位来承包这一份份土地,村长村支书包括生产队队长等人只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和协调管理,至于村民在一份份土地上的实际产出除了按每个人的承包合同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农业税等外,其余全部归村民自己所有。
这样一下,村民种地的积极性就极大地被激发了!
当年他们红山村的粮食总产量就整整翻了两倍!村民的生活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起来!
并且这一“壮举”还得到了上头的肯定!
这让大哥李贤恒更有干劲!
第二年,不仅让他们红山村对学习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执行更为彻底,还让老娘李玉兰和他们三兄弟的老家——李家村效仿他们红山村,同样推行这一制度,让大家伙儿真正过上好生活!
有人可能想问,只是区区一个制度的改革,为何为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
原因很简单!
原来大家伙儿都在一个大生产队里,都在村子的土地上劳动,无论干多干少,只要你干了,最后得到的收获就被“平均”了,每个人最后拿到手里的都差不多。
想一想每天勤劳肯干的你,跟每天游手好闲,干一下没一下的那种人到年底拿的一样多。
你是不是第二年也不想干了?
至少是不想那么努力地干。
反正只要就这么混过去,一年到头拿的都跟别人勤劳肯干的一样多,换谁谁也不会愿意再努力了。
这就是吃“大锅饭”最大的问题,无法激起任何人的劳动积极性。
而执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田地以家庭为单位包田到户,你干多少除了缴纳小一部分跟国家和集体外,多出来的都归你自己!
想一想一年干到头,虽然自己的确是辛苦,但老婆孩子都能吃得饱饱的,家里的日子也在蒸蒸日上,你是不是格外有干劲?
或许每个村子里都有那种无论什么制度都懒懒散散,年年都混过去的二溜子,可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
绝大多数人,还是想着凭借自己的双手,让全家人都过得幸福美满。
所以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才能彻底激发村民的积极性,让大家鼓足了干劲儿,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日子过好!
你小家的日子好了,集体和国家的日子也就好了。
然后变好的集体和国家又能保障你的小家……
如此良性循环,这才是一个国家真正兴旺起来的标志!
……
凭借着让红山村和李家村产量最少都翻番的功绩,李家老大李贤恒也在今年年初顺利被推选为红山村的村长。
至于二哥李贤敬这边,则是颇多坎坷。
这些坎坷,却都没有被二哥诉诸纸上,信上的内容都是报好。
这可能也是中国人的通病。
不想让最亲近的家人为自己担心,所以总是报喜不报忧。
其实在义乌当挑货郎的日子,哪里有那么好过!
遭遇别人白眼都是正常的,更有甚者同行间相互恶性竞争引发冲突被打成重伤都有可能。
而从义乌那边干挑货郎赚了一笔钱后,李贤敬还想着尝试一下自己单干,于是跟一个老乡一起前往深圳做服装贸易,只是出师不利,刚出深圳火车站就被不良奸商给骗了。
表面上,奸商给了一袋子样品,都是品质优良的料子,他们也都验过。
可等到所有钱给出去,奸商那边找车皮将全部的料子给他们拖回来,却发现九成以上的料子都是别的纺织厂扫出来的下脚货,两个人这一把就亏得一干二净。
所幸当初高考失利李贤敬决定孤身南下闯荡时,老娘李玉兰担心他走投无路,除了在他包裹里塞了几十块钱外,还将二十块钱缝进了李贤敬的内衣暗兜,让他在紧急时能有最后一点钱傍身。
只是这笔钱在被老乡知道后,趁着李贤敬晚上睡觉,暗中偷到手以后不辞而别。
这一打击,当李贤敬顿时痛不欲生。
生意失败了,大不了咬咬牙再挣一笔准备东山再起!
可被最要好的老乡背叛,却是让他怎么都过不去那个槛!
尤其最后那二十块钱还是老娘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他当时为了让晚上睡桥洞的自己和老乡有口饭吃才拿出来,没想到当天晚上就被老乡卷款潜逃……
在悲伤和痛苦中,李贤敬选择了逃避。
逃避很可耻,但却很有用。
每日里找些废品买了换点劣质酒,就能“飘飘欲仙”地过一整天。
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直到某一天李贤敬在废品站的一张报纸上看到大哥李贤恒带领红山村村民执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大家伙儿走上勤劳致富道路的新闻后,才猛然一下子被刺激起来。
如今大哥带领老家村民致富,老三在外交学院读书,前途一片光明,兄弟三人怎么就自己在荒废人生?
重振斗志后,老二李贤敬又开始做挑货郎,并很快被一家服装厂的老板看中,让他来厂子里做业务员。
李贤敬本就是个聪明人,又懂钻研又能吃苦,很快就从普通的业务员做到了经理的职位。
这不,都已经开始带着两个下属来参加广交会了!
酒酣耳热后,李贤和还听二哥说,准备做两年就将攒下来的钱拿去在杭州买个房子,再去杭州大学里找机会读读书,好准备以后出来创业。
听了二哥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想法和规划,李贤和亦是颇为兴奋。
当年发现二哥要孤身南下闯荡,李贤和还很为其担心,没想到二哥真能这么快闯出一条路来,虽然这一过程颇多崎岖,但如今总算是走入了正轨。
大哥李贤恒带领全村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二哥李贤敬做到了业务经理,接下来还要创业当老板,作为老三的自己则即将从外交学院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外交官,立志为祖国的外交事业贡献终生,兄弟三人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
1984年12月19日,北京。
刚毕业不久的李贤和作为外交部的一名小兵,此时正满怀激动地站在会场一角,看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英联合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约定中方在1997年的7月1日,正式将在外百年的香江重新收回。
这一刻,他肯定自己在见证历史。
还有十三年的时间,经历了沧桑百年的香江终于能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那一天,自己一定要去香江亲眼见证。
当晚回到房间,李贤和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将今天的所见所闻都记载其上……
当今的祖国虽然还没有完全富强发达,但已经走在了最为正确的道路上,并会一步步强大起来,直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的党正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道路,使我们大踏步地赶上新时代!
写完这些,李贤和激荡的情绪兀自还难以平复,倒了一杯水前往窗户口看那灯火通明,繁华景胜的京城。
笔记本在惯性的作用下开始往回翻动,在明黄色的台灯灯光照耀下,显露出扉页上一首字迹刚劲有力的自题诗——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波涛汹涌何足惧,我自横舟弄潮来!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