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寿青铜录
噬寿青铜录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噬寿青铜录 > 第1章 青铜匣里的月光

第1章 青铜匣里的月光

加入书架
书名:
噬寿青铜录
作者:
安想浮殇
本章字数:
3298
更新时间:
2025-07-07

1998年7月12日,龙居山地震观测站。

九岁的夏知秋攥着铅笔在值班记录本上涂鸦时,突然听见隔壁传来青铜器撞击的脆响。她踮脚从气窗望进去,祖父夏明恪正将半块玉璋按进铜匣,月光从防空洞顶的裂隙漏下来,在青铜纹路上流动成河。

"秋丫头,这是鱼凫王给守夜人的工钱。"祖父把铜匣推到她面前,匣盖上的纵目人像在月光下泛着蓝晕,"每滴夜露都是青铜神树的年轮,等匣子装满......"

观测仪突然发出蜂鸣,墙上的汶川地形图簌簌抖动。祖父看了眼机械地震仪的笔尖振幅,往她书包里塞了个油纸包:"带着这个去找张站长,就说'青铜要晒太阳了'。"

夏知秋在盘山公路上狂奔,油纸里裹着的青铜铃铛叮当作响。转过第七道弯时,身后传来巨石滚落的轰鸣。她回头望去,观测站所在的山崖正在夜色中崩塌,宛如被巨手捏碎的青铜面具。

三个月后,救援队在防空洞发现二十七具盗墓贼遗体,每具尸骸的颅骨都嵌着青铜残片。而夏明恪的登山包静静躺在指挥室里,包中《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日志》的末页,粘着片沾血的青铜神树残叶。

2014年6月7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实验室。?

夏知秋戴着防毒面具,用超声波清洗机清理青铜铃铛的锈层。忽然发现铃舌内部阴刻着北斗九星图——这是唐代《开元占经》记载的秘传星象,其中两颗隐星的位置精确对应汶川地震带上的龙居山坐标。

"又在研究夏老的遗物?"导师周教授递来热释光检测报告,"你祖父当年私自带出三星堆文物确实违规,但这件铃铛的铅同位素比值...和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完全一致。"

夏知秋摘下防毒面具,摇了摇有点闷闷的头,鼻尖滴下一滴汗珠,鼻翼抽动了一下,“老师,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铅同位素为什么能完全一致。”

周教授摇了摇头,叹了一声气,“夏老留下的发掘日志,不管是你,还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翻看了多少次了,基本上都是夏老记录的发掘进度,而且因为地震原因,我们再进场,基本上己经找不到有价值的东西了。”说罢,将手里的报告放在了桌子上,离开时,在门口停顿了一下,“知秋,你该走出来了,6年了,你也知道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但是依然一无所获。”

夏知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黯然,她紧紧握住手中的青铜铃铛,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她再次翻开那本泛黄的《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日志》,一字一句地仔细阅读,试图从中找到被忽略的细节。日志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祖父的心血与智慧,也隐藏着通往真相的钥匙。

夜深人静时,夏知秋独自坐在实验室的角落,脑海中不断回荡着祖父的话语:“每滴夜露都是青铜神树的年轮,等匣子装满……

突然,她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能被忽视的关键点。她迅速打开电脑,开始查阅与三星堆文明相关的文献资料,试图找到与“鱼凫王守夜人”相关的线索。经过一番艰苦的搜寻,她终于在一篇古老的文献中发现了一丝端倪,那是一篇关于古蜀国神秘传说的记载,其中提到了鱼凫王与青铜神树的传说。

夏知秋的心跳加速,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正站在揭开历史谜团的大门前。她决定,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下去,找到祖父消失的原因,找到那个隐藏在青铜匣子里的真正秘密。

深夜的标本库里,夏知秋用微距镜头扫描铃铛纹路。当蓝光打到"离卦"符号时,内壁突然显现出祖父的钢笔字迹:【八号坑非祭祀而为封印,神树根系即锁链。若见此文,我己触及不该现世之物。】

次日接到考古所调令时,她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三维建模——汶川地震前后十年的地壳形变数据,在龙居山区域拼合成完整的青铜纵目面像。

2016年清明,鸭子河畔。?

夏知秋跪在虚设的衣冠冢前焚烧检测报告,河风卷着纸灰贴在水面,显出诡异的六边形漩涡。这是她第七次申请三星堆二次发掘被拒,却收到匿名寄来的樟木箱,箱板内侧用茜草汁写着:

【知秋亲启:神树开眼日,青铜见血时】

附着的X光片显示,祖父的登山包夹层里藏着半枚玉璋,与1998年她在观测站见到的铜匣钥匙完全吻合。当晚她在文物局档案库查到,三星堆博物馆封存着一批未公开的青铜器残件,表面附着的人体组织DNA与夏明恪匹配度99.97%。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